PAGE
-
2
-
试卷类型:A
高一语文
2019.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29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共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广,:
材料一
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您,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
究的呢
,出⊥来上,
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人
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選耕还林,
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的
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 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
的产量。
主持人: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
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
吧
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我的工作
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
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这很重要哩!
主持人: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
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懋去路去
袁隆平: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
领域、新的高峰攀登。
,24…:,(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
高一语文第1页(共10页)
材料二: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辛登海几十年如一日,一双胶牲两腿泥,从田边到田
里,从这块田到那块田。一阜子当“庄稼汉”研究玉米,当年做出这个决定,只是出
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多打粮、吃饱饭。
1972年,一则美国农民华莱士创遭春玉米亩产2500斤的消息让他心里暗暗较上了
劲儿。那时,我国玉米窗产量只有两三百斤。李登海说:“他是美国的农民,我是中国
的农民,他能开创美国的高产纪录,我要开创中国的高产玉米纪录。”
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震惊世界。南方的口粮问题解决了,
可北方呢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登海不分昼夜地啃书本,骑着自行车各地拜师。在莱
阳农学院,老师刘恩训被他的勤奋打动,選给他20粒从国外带回来的杂交玉米种子,
这在当时真是比黄金还要珍贵。写
在北方,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于是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
定:去海南,把一年一次育种变咸三次。他一次次从山东到海南,犹如大雁般迁徙。
年又一年,李登海的作息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太阳一出来就要下地,
整天跟着玉米转。几十年,他没回家过过一次春节。
1988年,李登海率先育出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掖单13号,此后六次刷新了中国夏
玉米的高产纪录,但他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力争“在后半生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
斤粮食”。
(摘编自邢斯嘉王茂盛《李登海:一粒种子寄家国》)
材料三
中国政府14日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用事实表明,14亿中国人非但
没有对世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还创造出以有限资源确保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
世界奇迹。
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給,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白皮书介绍,目
前中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粮食安全取得巨大成就的棖本原因在于中国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
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其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2018年农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其中,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单产达到每公顷近18.1
,刷新了世界纪录。人决,里夫
当今世界依然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仍有8亿多饥饿人口,作为占世界人口五
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养活自己就是对世界的童大贡献。但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中
国还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白皮书宣示积极与世界主要产粮国分享中国巨大
的粮食市场,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中央广电总台国际锐评《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高一语文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