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回
顾
历
史
不独立、不平等、无自主权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外交关系。”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独立自主
一、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有利的: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有利的:
不利的: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外交态度(略)
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2、背景:
3、内容: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1953年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周恩来应印度总理尼赫鲁之邀,于1954年6月25日至28日访问了印度共和国,并与尼赫鲁(中)进行了会谈。
1954年6月28日,周恩来总理到达仰光,周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这五项原则完全适应于巩固和发展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
时间:
地点:
性质: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万隆会议
内容: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
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目的: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并共同抵制殖民主义活动。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遇难
美国为什么要千方百计破坏会议的召开?
美国害怕红色中国在亚洲扩大影响,还试图继续扶蒋反共,借机实现其控制中国的目的。
※
美国希望在亚洲继续推行霸权政策,若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将对美国不利。
※
1955年4月17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受到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
菲律宾外交部长: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要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
伊拉克外交大臣: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外交部长: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时间:
地点:
性质:
方针及意义: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的方针
共同的命运和关心的问题
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时间:
地点:
性质:
方针及意义:求同存异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万隆会议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精神”
(保卫世界和平,团结一致,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万隆会议
2、日内瓦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1954年4月
日内瓦
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一、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有利的:
不利的: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外交态度(略)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2、背景:
3、内容:
4、影响: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1953年,周恩来
略
略
1、时间:2、地点:3、性质:4、方针及意义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万隆会议
2、日内瓦会议
1、时间:2、地点:3、内容
知识结构
谢谢大家!
1.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不同任何国家有任何的往来
B.完全听命于苏联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只与亚洲国家往来
2.
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年里,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有
A.
7个国家
B.
17个国家
C.
27个国家
D.
37个国家
C
B
巩固练习
A
3.
在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的态度和行动有
①采取敌视态度
②实行外交孤立
③不与中国建交
④对中国沿海进行封锁
⑤派飞机轰炸中国首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4.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慕尼黑会议
C.
华盛顿会议
D.
万隆会议
D
D
5.
一个外国记者在谈到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会议航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周恩来提出了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团结反帝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6.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1)上述内容,习惯上被称作什么?
(2)它是何时由谁首次提出的?
(3)后来中国同哪两国的哪两位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将它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4)上述内容的提出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