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安徽省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研讨会[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年安徽省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研讨会[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6-05-10 00:21: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88张PPT。解读考试大纲 分析重点主干 把握命题思路 搞好复习备考怀宁县教研室 杨孝亮1. 解读“高考考试大纲” 1.1 试题结构 今年生物学科试题结构和
赋分,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1.2 考纲出现的几点变化(1)形式上的变化:将考试范围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 现。
(2)增加的考点:①液泡的结构和功能;
②其他植物激素。
(3)删除的考点: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4)提法有变化的考点: ①合并了部分条目。如原考纲中“糖类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合并为“糖类、脂质、蛋白质代谢”;原考纲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下有8个条目,现只有2个。②在“理解能力”中,将原来的“能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和原理”变为“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5)考试要求等变化: ①在“理解能力”(2)中,增加 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
②在“实验与探究能力”中,增加了“理解实验目的”;增加了“并能对这些实验(指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的要求;增加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6)在整个能力要求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能力考点,即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这说明,今年考纲把每个能力要求进行了分层次的阐释,使各能力的要求更明晰。考生要注意的是,虽然考纲更加关注对能力要求的考查,但基础知识仍十分重要,考生要学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3 “考试大纲” 中的能力要求

理解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
自2000年“二省一市”实行新课程高考的“3+X”模式起,已经六年了,今年是第七年,我省是第五年。其基本趋势是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坚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坚持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今年考纲关于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 理解能力
(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 04年理综(1、2、3)、 05年理综(1、3)等。1.3.2 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五年来关于“实验与探究能力”部分的赋分情况:2001年 生物实验 8分
2002年 生物实验 15分
2003年 生物实验 20分
2004年 生物实验 29分
2005年 生物实验 48分04年理综:将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如下图所示(本实验中石蜡油短期内不影响生物的生长)。两试管中均无空气存在。
05年理综: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
?
?
05年理综: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入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么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1.3.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05理综: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C.D.B.A. 解析:玉米是C4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中的C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所以,该过程中C4应该先升后降,C3则不断上升。因此答案选B。此题与04年高考题相比,则更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 04年理综: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1)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F2可能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有 。
(2)上述亲本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 ,其基因型为 ,这种亲本组合杂交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 ,其F2的全部表现型有 ,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在该F2中出现的比例是 。
04年理综: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04年理综: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
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
群的制约
1.3.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05年理综: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方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2. 近几年的试卷分析 2.1 01~05年理综合能力测试安徽考区统计情况表1: 2001-2005年全省理综得分情况
2.2 01~05年高考生物试卷难度分析
表2: 2001-2005年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难度统计
(安徽740份抽样)表3: 2004-2005年理综生物选择题选项统计表 表中显示,近几年试卷Ⅰ、Ⅱ难度都有所增加;由表3 知,2005年选择题普遍较2004年难,没有较易题,其中2005年理综合第1 题通过率只有0.3119,可能与题目不太严谨有关,因而失分较多;第3题较难,答案是限制性内切酶,在基因工程中提到,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而其它酶对该底物没有特异性要求。但如果老从基因诊断的角度寻找解题思路,就可能进入误区。表4 也显示,2005年的30题和31题明显比去年难,得分率也较低。综上所述,今年的试题难度不会超过去年,但其题量和所涉及的知识点不会少,因为选择题题少,量大,分数分布分散,有利于稳定全卷的难度系数,且考察学生的表达和信息转换的能力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表4: 2004-2005年理综Ⅱ卷生物试题得分统计 3 05年试题特点及06年命题趋向 从2005年高考中的实验题的题型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和分析的能力已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更是热点,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起来大体如下:
3.1 突出了基础性和综合性。从考查的知识内容上看,试题注重基础,且为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背景,个别试题材料还可教材中找到,如第3题、第5题、第30题等。同时强调了知识点的综合性。整套试题突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掌握(各题中均有体现)、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生理过程和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如选择题第2、3题)、捕捉有效信息并进行信息转换的能力,有一定的开放性,卷Ⅱ试题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如30题)和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中的运用(如31题)。试题不刻意追求热点问题,而更加趋向理性和常规。试题科学、规范,无偏题、怪题和过难题。
3.2 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思想。从实验考题的内容上看,改变了前几年实验背景材料大多来源于大学教材的情况,以现行的教材中的实验为依托进行拓展,有利于中学生物学的教学。3.3 实验考查多样化。从实验试题的命题来看,有分析实验结果,有分析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结果和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试题在理科综合和单科试卷中均有体现,其中涉及植物生理类的试卷有江苏卷、全国理科综合 Ⅱ 、上海卷,涉及动物生理类的试卷有全国理科综合Ⅰ、广东卷、广西卷,涉及遗传变异类的试卷有全国理科综合卷Ⅲ 、理科综合北京卷,涉及微生物类的有理科综合天津卷、广东卷、上海卷。多种形式的实验设计试题体现了05年高考命题的特色,也展现了命题的水平。各类试题的出现为我们今年的备考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试题体现了开放性,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理论基础和现象来作出答案或解释的能力水平。3.4 考查重点内容及主干知识
理综试题题量有限,每道题或每个得分点分值较高,故不可能覆盖高中生物的大部分内容,从各套试题的考点分析来看,考查仍是重点内容及主干知识。这些重点内容与主干知识不仅体现在选择题中,同时在非选择题并在。应该讲是有利于中学生物教学的。例如:表Ⅰ: 2000-2005年高考理综生物考点分布(必修)
表Ⅱ: 2000-2005年高考理综生物考点分布(选修)3 生物学科各章节比重分析 第9章 人与生物圈(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2章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 第3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4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6章 遗传和变异; 第7章 生物的进化; 第8章 生物与环境;2001-2005年全国各地理综试卷生物学科的各章节所占统计结果 表2004-2005年理综生物学试题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点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近五年高考理综试卷中,第6章遗传和变异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7.1%;其次为第3章生物的新陈代谢,占22.5%;第1章和第2章细胞学部分占19.2%,第4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占12.9%,第8章和第9章生态学部分占8.2%,而第5章和第7章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及生物的进化两章几乎没有涉及。同样可以看出,在3+X试卷中,第3章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第6章遗传和变异两章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4.5%和23.1%。其次为第2章细胞、第4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第8章生态部分,分别占18.0%、18.4%、14.4%;而第5章和第7章仍为最低,总共占1.8%。
综上所述,不管是全国高考理综试卷中的生物学部分,还是全国高考生物试卷部分,其中生物学科各章节的比例基本上是遗传和变异、生物的新陈代谢两章所占的分值最高,接近50%。其次是细胞学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学部分,所占的分值均在15%左右。故命题中知识点的覆盖面不是强调的问题。但全面复习、夯实“双基”,把握主干知识,抓住这一重点带动其他,仍是复习的关键之所在。
4. 如何备考4.1 认真阅读命题组和阅卷组的专家对高考试题和学生答题的分析报告
答卷中反映的问题
4.1.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如03年高考第28(2)题:关于粮食储藏、粮堆湿度增大问题;05年高考第30题:关于胰岛素问题等。
4.1.2 表达能力差
以答案中的汉字字数而言,2000年为164个字,2001,2002,2003年分别为371,634,819个字。而2005年更是多得惊人。05年理综第二卷对此问题反映得更突出。
4.1.3 思维能力欠佳,缺乏思维的完整性、灵活性、敏捷性
4.1.4 心理素质有待培养和加强
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答题方向性错误,即就是答非所问;没有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答题;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要求使用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准确、严谨;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答题不规范的表现指导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 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
(1)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
(2)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
(3)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指导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1)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2)正确选用生物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
(3)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 4.2 复习建议
4.2.1 专题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宜大不宜小。不要名目繁多,会使学生思维混乱,记忆更难。
目前的高三专题复习却出现了简单化、教条化和泛化的现象,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题竞相出现在高三复习的课堂上,导致高三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本学科的主干知识到底是什么反而不清楚,显得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很零乱,专题和专题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承接关系,今天是“育种专题”、明天是“水专题”、后天又是“实验专题”,甚至什么“氮专题”、“二氧化碳专题”、“灌溉专题”、“农作物增产专题”、“国内外的大事专题”、“人类健康专题”、“图形图表专题”等等专题都出现在高三课堂教学中,给高三学生的复习造成了思维和认识上的混乱。这样的专题复习能否从根本上起到专题复习的作用非常值得怀疑。我们的观点是如此专题复习,很难让学生的知识专题化、系统化、网络化,更谈不上掌握主干知识,也谈不上对知识在新情境下的综合应用。
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专题复习?我们愿意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大家研讨。
4.2.1.1 专题复习应该组成体系 一套好的专题体系要能反映出高中阶段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它包括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②生命的新陈代谢;③生命活动的调节;④遗传和变异;⑤生物与环境;⑥实验与探究等。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我们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个专题体系。既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知识体系,又不乏教师的再组织和再创造,这样的专题具有较好的开放性,教师可以根据历年高考的具体要求和命题趋势进行详略处理,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专题复习之后,学生在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和综合利用方面才能够得到落实。
4.2.1.2 专题和专题之间的内在关系要明确 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科的不同理解,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可以编制一个最适合的专题体系。但无论如何,专题和专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个专题在总的知识网络中位置如何,应该让学习者明白,否则学习者一头雾水,一会儿复习“水专题”、一会儿又复习 “氮专题”,一会儿又复习“育种专题”,而这些专题在高中生物学主干知识框架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没有给学习者交待,这样的复习结果使得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是相互割裂的。专题复习成为一种形式化的产物。 4.2.1.3 专题复习应重在复习方法的引导和训练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某些专题复习,教师把功夫下在对一些抽提出来的所谓原则和规律的记忆上,而对于这些条条框框是如何概括出来的过程、方法却很少阐述,尤其缺少必要的分析。更何况某些专题我们很难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无形中还是割裂了知识。这样的结果造成学生复习更多地还停留在记忆的层次上,那将是难以应对改革中的高考的。
4.2.1.4 专题复习关注的是内容及其落实而非形式
在高三课堂上,有些老师要在一节课或两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个专题,往往要让学生们在课前自行复习组织整理复习的内容,然后老师利用学生自行整理的知识体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这种方式对于同学之间思维的碰撞、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应该说是有益的,同时也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体性的发挥。然而我们却在某些教师的课堂上发现,教师因忙于完成本专题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做文章,而对形式服务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却不闻不顾。
4.2.1.5 专题设置要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专题复习不能补充课外内容。不要搞形式上讨论,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4.2.2 注意生物学科内知识的整合
综观历年生物高考试题,只涉及单个知识点的考题越来越少了。“3+综合”的高考模式,首先强调的是学科内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应十分重视本学科内各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加强章节之间的横向沟道,使原来单个、零碎的知识点,通过其内在联系,把它们串联在一起。这样,即加强了知识的科学记忆,又强化了知识的联系和迁移,从而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3 扎扎实实做好“教学研究”环节4. 3 . 1 过好知识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例如:(1)化学元素→化合物(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保护 (2)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mRNA→蛋白质→性状→生物的特异性和多样性 (3)生殖→有性生殖→减数分裂→DNA复制→准确复制→遗传(→发生差错→变异)→生物进化→(选择)→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光合作用…………4. 3. 2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复习 例如:
(1)生物基本特征之间的联系
  (2)细胞膜成分、结构、功能及运动性、选择透过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设计或分析“酶”的实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专一性等)
  (4)水的污染和节水灌溉
  (5)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温度、氧气、载体种类和数量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影响
  (6)光合作用原理与农业增产措施
(7)生物生殖、发育与遗传和变异的联系
(8)生殖与进化的联系
(9)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粮食和水果的贮存)
(10)人工高效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原理分析例如:
(1)应激与反射、应激性与适应性、应激性与遗传性
(2)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层次与多样性、特异性
  (3)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
  (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综合的有关分析和计算
(6)细胞内染色体类型及其遗传特点
  (7)生态因素与非生态因素 例如:
(1)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
  (2)细胞分裂图形判断
  (3)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适用条件
  (4)染色体组和染色组数目的判断
  (5)生物几倍体的判断
  (6)遗传病或性状遗传方式的分析和判断
  (7)生态系统内各成分相互关系和食物链上能量传递规律及计算4. 3. 3 高度重视实验复习 l? 教材实验一定要熟悉;
实验错误改正题 如2001年广东高考。
实验方案补充题 如2001年全国高考卷第25题
实验结果预测题 如2002高考广东第37题。
实验结果分析题 如2002高考广东第36题。
实验方案设计题 如2003~2005年全国综合卷。 l了解高考考查形式实验类型归类:
(1). 物质鉴定与提取类: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色素提取和分离;DNA粗提取与鉴定等。
(2). 基本技能类:高倍镜使用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等。
(3).设计与探究类: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向性运动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作用;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设计小生态瓶;观察SO2对植物影响等。
(4).社会调查类:调查人群的遗传病;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等。
高中实验常用化学试剂归纳
Ⅰ、鉴别类试剂
(1)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砖红色沉淀;
(2)班氏糖定性试剂→鉴定糖尿→砖红色沉淀;
(3)银氨溶液→鉴定还原糖→银镜;
(4)尿糖试纸→糖尿→浅蓝、浅绿、棕或深棕;
(5)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紫色;
(6)苏丹Ⅲ→鉴定脂肪→橘黄色;
(7)碘液→检验淀粉→蓝色;
(8)二苯胺→鉴定DNA→蓝色;
(9)伊红美兰→鉴别大肠杆菌→深紫色;
(10)石磊试剂→检验溶液酸碱性→判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
(11)亚甲基兰→测定水质被细菌污染程度→污染越严重,细菌数目多、繁殖快,褪色快;
(12)苏丹Ⅳ→鉴定脂肪→红色;
(13)浓硝酸→蛋白质→黄色沉淀。Ⅱ、 实验类试剂
(1)质量浓度0.3g/ml蔗糖溶液→应用于质壁分离;
(2)3%蔗糖溶液和3%可溶性淀粉→用于酶的专一性;
(3)3.5%的FeCl3溶液→无机催化剂使H2O2水解;
(4)2%的新鲜α-淀粉酶→探究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5)15%盐酸和95%酒精1:1混合→解离液→使细胞彼此分散开来;
(6)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层析液→分离色素;
(7)丙酮→溶解色素→提取色素;
(8)鸡血→提取DNA(不可用哺乳动物血液);
(9)猪肝研磨液(马铃薯、萝卜提取液)→含H2O2酶→验证酶的高效性;
(10)0.9%NaCl→生理盐水→补充水、无机盐,维持细胞形态;
(11)2mol/LNaCl→溶解DNA;
(12)0.14mol?LNaCl→DNA溶解度最低→释出DNA;
(13)高浓度NaCl→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
(14)酒精→加热破坏色素→脱色;
(15)NaHCO3→CO2来源,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
l??? 重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①实验名称(标题)——实验课题的名称②实验目的——实验预期要解决的什么问题,探索什么规律,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③实验原理——实验的理论依据和思路④实验材料(对象)——取材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按科学方法取材。⑤ 实验方法——依据实验内容而定,要设立对照和适当的重复。⑥ 实验程序——即实验流程,指全部实验过程的总体设计。⑦ 实验结论——经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而得出结论。l??? 重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控制性(单一变量)原则;
②对照性(空白与相互)原则;
③重复性原则;
④随机化原则。l??? 重视实验设计例: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实验变量
(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试管清洁程度、淀粉液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无关变量(控制变量)导致实验结果产生误差额外变量
(干扰变量)控制单一变量原则l??? 重视实验设计例:质壁分离实验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装片,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中央有一紫色大液泡。
2、滴加蔗糖液后,观察到中央大液泡变小、颜色变深、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条件对照实验组实验组自身对照例:植物激素与向性实验
5个实验组所采用的对照方法。相互对照对照性原则l??? 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 (1)了解题目要求:题目给出的实验条件、材料用品是什么?要求回答什么问题?
(2)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探究什么,论证说明什么?
(3)分析实验原理:即实验依据,为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而应用的科学理论知识(源于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
(4)确定实验思路:根据实验目的、原理而进行的思维过程,构建实验设计基本框架,是实验设计的蓝图。
(5)设计实验步骤:有了思路,具体是怎样操作问题,设计步骤时,要遵循实验设计原则,一定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条件,并思考这些条件起什么作用和怎样运用。
(6)结果预测分析:结果的预测与分析是实验设计的终结,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预测要全面,考虑多方面的可能性,分析要科学、实事求是,应具说服力。 例: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他们已将香烟和蒸馏水按照1∶1的重量比浸泡24小时,过滤后的滤液作为原液。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
(1)采用何种测定指标来确定香烟浸出液对水蚤有无影响?(只要一种指标)
(2)做该实验时必备的实验器材是什么?
(3)写出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
(4)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在实验时记录数据。 4.4 精选训练题 4.4.1 文字信息迁移题
4.4.2 图象图表信息迁移题
4.4.3 数据处理型试题
4.4.4 概念原理整合应用题
4.4.5 反向论证型
4.4.6 实验分析与解释类题
4.4.7 实验设计与评价
4.4.8 条件讨论分析型
4.4.9.生命科学前沿开放题
4.4.1 文字信息迁移题 根据信息迁移题的特点,一般这类题型的命题意图是:从能力立意(决定考查那些知识和原理)→创设情境(提供材料)→确定设问(提出要考生回答的问题)。其解题方法为:阅读→审题→找出问题的实质→联系相关的学科知识→写出完整答案。 例1. 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2)与一般的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
(3)研究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意义?
特别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文字信息迁移题,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分析能力。背景材料并不是课本的,体现了高考“既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的命题原则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背景材料,找出其所描述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和一般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然后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根据其独特之处来寻求研究的意义所在。例2.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和内部因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4.4.2 图象图表信息迁移题
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往往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规律往往通过曲线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曲线、图表为载体,可考查学生将图表转换成文字表达,或把文字转换成图表表达,甚至图表间的转换能力。这类试题能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而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所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右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 CO2 和释放 CO2 量的状况。
请分析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 b 时,光合作用强度如何?(2) 光照强度为 a 时,光合作用吸收 CO2 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 CO2 的量。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 a ,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3)如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b 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为什么?4.4.3 数据处理型试题 在新高考生物试题中常出现用数学计算的方法研究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或能量的变化规律;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生动而直观地表达细胞分裂、生长发育、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变化;用概率计算预期遗传发生的结果等等。 例3.将100ml酵母溶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顺序是:——。
(2)对酵母菌而言,100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
(3)若第五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4)根据达尔文学说,酵母菌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4.4.4 概念原理整合应用题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主动运输原理、渗透吸水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规律、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规律、遗传基本定律、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原理、现代进化理论、细胞质遗传、免疫理论等等,这些内容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主要考查点。
例4.昆虫学家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产生基因突变,导致酯酶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活性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它导入细菌体内,并与细菌内的DNA分子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人工诱变在生产实践中已取得广泛应用,因为它能提高———,通过人工选择获得————。
(2)酯酶的化学本质是—————,基因控制酯酶的合成要经过—————和—————两个过程。
(3)通过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这是由于——————,
(4)请你说出一项上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特别点评:用生物学基本原理来分析研究现代生命科学前沿课题是新高考的方向。其解题思路一般为:阅读情景材料→理解:材料筛选→思维整合:确定概念原理→联系材料:组织答案。4.4.5 反向论证型 此类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观点、某一实验、某一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与评价,作科学的论证”。 例5.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成果层出不穷,生物学的观点不断更新或面临挑战或得到补充。
资料一: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尔特曼和切赫研究和发现了的RNA催化功能,由此他俩获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资料二:1996年英国曼延的“疯牛病”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一种能致病的蛋白质,它不含核酸,我们称之为朊病毒,美国生物学家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软病毒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获得1997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研究朊病毒发现,朊病毒的复制倍增并不是为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以朊病毒自身为模板的。 资料三:1997年英国的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轰动了全球。克隆羊“多利”是英国的维尔穆特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将高度分化的成年绵羊乳腺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获得成功。
根据你所了解的生物学知识,上述的三则资料内容对哪些原有的生物学观点提出了挑战或补充或完善?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说明。 特别点评:解此类题时,一般的解题思路是首先要简要阐述前人实验的依据、过程及结论,然后再将题给资料与背景知识相比较,概括出自己的论据、论点,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4.4.6 实验分析与解释类题 研究历年来的高考题中的实验题和得分率表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能力是主要的设问角度且又是考生的弱点所在 。例6.某同学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分别采用0.3g/ml 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1mol/LKNO3溶液和1mol/l醋酸溶液制作了四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随时观察。发现前三组在2-3分钟后发生了部分质壁分离,5分钟后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而第4组无质壁分离现象发生。
对前三组在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后,再过5分钟观察,防第1、2组无变化,而第3组却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然后对前2组装片滴加清水,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第1组4-5分钟后复原,而第2组无变化,不能发生复原。请分析各组装片发生变化的原因。特别点评:。训练这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楚实验的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既要重视实验结果,更应该重视对结果的分析;能正确处理数据,对结果整理与计算,得出正确结论,能处理非预期现象。 4.4.7 实 验设计与评价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改进方法等。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例7. 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破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特别点评:设计一个实验,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题目要求 (2)分析实验原理 (3)确定实验器材(4)设置实验步骤 (5)预期结果和分析。进行实验程序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设置对照原则 。4.4.8 条件讨论分析型 例8.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不考虑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请设计出不同方法来培育图示的植物盆景,并说明原理。 特别点评:这种类型的试题题目给出了部分条件及确定的结论,要求学生深入认识题中的内部联系,写出能得到结论的有用条件。这类试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设计而成,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归纳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4.4.9.生命科学前沿开放题 这类命题,通常以信息给予题形式出现。试题提供较为详细的背景材料,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考生结合所给信息和自己掌握的知识,独立解决所提问题。例9: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以及相关的酶和蛋白质。这项工作对肿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有差异。蛙胚卵裂期动物半球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比植物半球细胞的____________。
(2)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其根据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发生____________,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癌细胞无限增殖。(4)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____________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如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___________期。特别点评:新高考注重能力考查,试题背景常以前沿的生命科学为材料,具有能力的开放性。近几年高考试题涉及的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有: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干细胞研究、纳米材料、爱滋病、癌症、克隆技术、生态农业、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中的生物学知识等等。读懂前沿素材所表达的生物学内涵是解答前沿开放题的前提,具有开放性思维是答题的关键。 4.5 “他山之石” 当前,大家谈论较多的话题莫过于“考纲”、“命题范围”、“备考”、“冲刺”等。然而,对此问题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4.5.1 考纲与教学大纲是保持一致的。考纲中有关条款的变动,应该讲都是很严肃的事情,哪怕是细微的变化实际上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因此,任何细小的变化都不可忽视,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要“解读考纲”的意义所在。如:
(1)05年考纲中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合并为“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05年高考题第31题; (2) 05年考纲提到的“种群数量的变化”→05年高考第5题; (3) 05年考纲提到的“基因操作的工具、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05年高考第4题等。
4.5.2 试题的选择必须突出主干。若考边边角角是会遭到非议的。因此,在后期的复习时,有人建议围绕五道选择题、二道简答题展开。
五道选择题:其一:必有一图表选择题。考学生识图思维的能力,难度值超过平均值。若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强,是很容易选出的。在平时训练时,可回头研究历年的高考题中的图表题,进行归类、分析、研究、预测。提醒学生不要神秘化,答案均在图表中。
其二:生态方面题。此类题通常是以概念为主,属学生阅读范围,应强调学生把教科书看通、看透。用课本上的原话,不要自创。若无“生态”题,此试卷是不被批准的(可持续发展、08绿色奥运)。
其三:遗传方面题。必考内容。最难的也无非是自由组合。而这类题落实在灵活,不是在复杂。
其四:代谢、调节题。此部分内容在考纲中列得很详细,但主要的还是这几个方面,即: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3)植物激素、动物激素、神经调节。其中生长素、神经这几年考查得比较多,今年的考纲增加了“其他的植物激素”,不能不引起注意。
其五:还有一道选择题则是围绕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要求新颖、灵活。
两道非选择题:其一:实验题必考不可,且试题难度在增加。尤其是突出了实验设计!因此 ,在此方面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而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恰恰有一个通病,平时懒得动笔,到考试时,心中有那么个意思,但苦于写不出来或写不规范。
其二:遗传或代谢题。此类题本身难度往往不大,窗户纸一捅就破。但需要学生善于从新情境下找到切入点,不要想入非非,不要考虑得过于复杂,答案必能在书中找到。4.6 指导学生复习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盲目备考,不研究高考命题趋势和考纲要求。
迷信参考书,忽视教材,不研究解题思路与方法。特别是必修、选修本之间的知识交汇点,初高中之间的衍接处,尤其值得注意。如05年选择题中关于“C3、C4”植物的知识考查,实际上就是高三选修本上的一小段话(三行内容)。
正确对待外地“信息”。所谓“信息”,是指别人之言,自己则需用心去“悟”。不可被信息牵着鼻子走。
单科考可细,但考“理综” 时则宜粗,高考一定是考主干。如微生物中细小条目,高考是不会考的。
新教材取消了光合作用原反应式、磷酸肌酸等,这应该是个信号。任何与代谢有关的复杂计算题可以不要求学生大量涉及。
教科书中的经典实验应引起重视。主要是搞清科学家当初的研究思路。
做“实验设计”类题目时,千万不要弄那些过于脱离实际的、特别复杂的题。
要求学生要建立错题档案,分析错误的原因,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要求学生一定要领会命题者出题的意图,要想办法使自己的答案去迎合考官的口味。而我们的学生在答题时往往找不到答题的评分点,答了一大堆,却答不到要点。学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考场上你是没有自我的,考题要你答什么,你就得答什么。
不要过多地做上海卷(他们的课本不一样)。分清各类高考卷,新课程理综考试卷才是方向。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整体优势。
提醒学生一定要保证“生物”学科的答题时间。
当题干内容过多时,可要求学生“直奔主题”,由问题看题干。答题时要注意简洁、条理。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人为本,考查“健康”是永恒的话题(如03年第30题育种问题、05年第30题胰岛素问题)。
要求学生学会用草稿纸。我们的学生不爱打草稿,很少有用草稿纸的习惯,只凭哪个顺眼,一见钟情。
不要认为课时不够,不在乎讲多少,而是学生会多少 。老师更多的是教给学生们的解题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让学生们在做题时学会“悟”题。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