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雨沙沙
1、教学目标
一、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唱、表演、敲、画、讲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小雨沙沙沙》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的一首歌曲。歌曲情绪活泼,意境优美,生动地表达出“花儿”、“鱼儿”、“苗儿”在春雨沐浴和滋润下的快活情景,展现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美好景象。歌曲旋律素材凝练,句式简单,其中下行的分解和弦音型构成了旋律主要特色,犹如细细垂落的雨丝。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 ? ? ?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在学唱歌曲中培养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力。
教学难点: ? ? 1、感知旋律的重复和变化。 2、演唱中强弱力度的控制。 3、自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组织教学:
一、???? 师:老师想问一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出来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去啦!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呢?(声音训练模仿动物叫声)
11 12 33 3, 33 3, 33 3,54 32 1—
活动2【讲授】二、“说”春天
1、描绘春天的美。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你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吗?(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
生1: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大地绿了,花儿开了。
生2:天气暖和了,不用再穿上厚厚的衣服。
生3:冬眠的动物醒了,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嘎嘎叫。
生4:春天常听到很大的雷声,常下雨。
2、师: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你们感受到了春天里的什么声音?听到了就说不来!(声音播放小雨)
师:呀!下雨啦,我们赶快回到我们的课堂上,谁能模仿一下春天里小雨的声音呢?(2)
生1:嘀嗒 嘀嗒……
生2:沙沙沙 沙沙沙……
生3:刷-刷-……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再引入主题“春雨”,并通过模仿小雨的声音,初步感受XX X |XX X |的节奏。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活动3【活动】三、练节奏
1、师:同学们,今天啊,有一滴小雨点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为大家唱一首歌,你听:(课件展示卡通形象和歌曲)
2、课件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同时播放一些有关天春天大自然景色的画面。3 ?
3、小朋友你也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4、轻声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在基本熟练后,提示学生“沙沙沙”处要轻巧准确, “在说话”处略强,分别感受体验力度强、弱的对比。)
5、师:这美的春天这么及时的春雨,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歌唱这春雨呢?
生1:我觉得要用很欢快的心情来唱。因为种子喝了这雨水是多么快乐呀。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评析〕:艺术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本环节的教学借助多媒体,用卡通形象“小雨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唱节奏”和用自制的沙锤打节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音乐知识的学习设计成动画儿歌,改变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什么是反复记号及它的用途。
活动4【练习】四、春之歌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样打击乐器你们看看他是什么?(沙锤)。那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们来演唱一下小雨沙沙,我来为歌曲伴奏。
师:虽然老师手里只有一对沙锤,但是我也想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来感受一下,怎么办呢?咦!我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我们平时最长见得一样东西来模仿一下下雨的声音。你们看这是什么东西呢?(塑料袋)
师:塑料袋发出什么声音?每人一个,你还能用他怎样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你能用手中的自制的沙锤为歌曲伴奏吗?(学生边唱边伴奏。)
师:你觉得《小雨沙沙》这首歌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色?
生1:这首歌描写了春天下雨时的景色。
生2:这首歌还讲了春天下雨,种子很高兴,因为有了雨水它们才能出土才会长大。
师:我们分角色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吧!(小雨、种子、)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
〔评析〕:这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浓浓的艺术氛围,开启学生的多种感知通道,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去体验春天的美,去感爱“种子”的心情,去表演种子的各种动作。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总评:
本节课注重体现“新课改”中“艺术与生活”,聆听、观看和分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的艺术要素(如点、线、色彩、节奏、音高、音色等),并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艺术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自主教学、活动教学、互助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为主线,将音乐、美术、戏剧表演融为一体,使艺术课堂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