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9 16: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广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三节———《质量守恒定律》,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编写教学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对几个化学反应的实验测定和实质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用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精益求精、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学习难点]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 锥形瓶 、 胶头滴管、试管、镊子、烧杯等。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应用
导入新课 学生展示1、镁在空气中燃烧。2、水通电分解 引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
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如何改变? 学生展示猜想 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探究活动 1、探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2、探究石灰石和稀盐酸在敞口容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展示实验步骤
老师强调实验步骤
探究活动 老师演示:探究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密闭容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学生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对比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学生的总结能力 展示现象与结论
提出问题 1、实验2、3相同的药品为什么得出不同的结论呢?2、哪些实验为依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分析,发现细节
学生观察 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展示波以耳、拉瓦锡、罗蒙诺索夫的图片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齐读 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强调:化学反应、参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应于化学反应。3、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4、“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5、 “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质量,与在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质量无关。
学生活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割时,铁板质量一定等于切割后两块铁板和铁渣质量总和。b.被电解的水的体积等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和。c.12克碳和32克氧气恰好反应生成44克的二氧化碳。d.燃烧前镁带的质量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 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讨论与交流P113 老师引导 阅读讨论与交流的内容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怎样解释反应前后质量不等的现象?2、为了用镁条燃烧的实验来证实质量守恒定律,应怎么办?
过渡 提出问题: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学生活动:观察水分子分解图并分组动手拼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通过多感官体验加深学生的印象 播放动画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从宏观、微观总结 培养学生知识总结能力 展示结论水分解示意图氢气和氧气反应示意图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质量守恒定律有什么应用? 学生思考并展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远离伪科学。 推测物质的元素组成。解释一些现象。 3、进行计算
盘点收获查找困惑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困惑?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4.3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宏观1.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1.原子的种类不改变
2.原子的数目不变
3.原子的质量 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1.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推测物质的元素组成。
2. 解释一些现象。
3. 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条重要的规律,它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它的学习与教学犹为重要。
一、在备课时我认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书上设计的3个实验的顺序。(4-7)石灰石和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4-8)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4-9)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先入为主反映比较明显。因此,我将(4-9)放第一个。
2、3个实验全部由学生完成,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将(4-8)由我演示既节省时间又起示范作用。
3、(4-8)要用到气球,这也就存在浮力的影响。因此将装置改进,用注射器来控制盐酸的量,避免测出质量不等的现象。
4、书本上只是通过三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误以为就是通过这几个实验得出的质量守恒定律。我在课堂上展示科学家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质量守恒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明白一个定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希望学生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的精神。
5、只通过阅读书本P112的内容得出质量守恒的实质,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演示水分解的动画从视觉上加深印象;又让学生摆小卡片的方式,从多感官来强化。
二、本节的优点、不足
1、优点:
本节课充分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体现了新的课堂理念。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在内容上增加科学家的图片,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增强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让学生了解伪科学是不可信的,点石是不能成金的,水不能变汽油的,真正做到了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2、不足:时间紧张,不能让小组讨论更深入。
三、改进
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小组建设,培养小组带头人,采用以兵带兵、以兵练兵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化的展示自己,真正做到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