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的课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的课件[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6-08-25 12:47:0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高二生物第一册(人教版)
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者:葛育余
复习提问:
1、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功能(C:理解)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C:理解)
3、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这几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C:理解)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成分:
(一)、细胞质基质
水、无机盐离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
2、功能:
(1)、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提供ATP、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思考题:
1、下列那种成分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不含有 ( )
A、核苷酸 B、氨基酸
C、纤维素 D、K+
C
2、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
细胞质基质
(二)、细胞器
①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线粒体多达2 000个,一般细胞为几十至几百个),在代谢衰退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②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基端线粒体数目较多
分布:
功能:
形态结构:
1、线粒体
思考题:
1、动、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
场是 ( )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细胞核
C
2、下列中含线粒体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A、人的腹肌细胞 B、人的心肌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植物的叶肉细胞 答:( )
B
分布:主要存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皮层细胞里。
功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叶绿体
讨论: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成分和功能有那些相似之处?
答:⑴、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⑵、都含有少量的DNA
⑶、都与细胞中的能量转换有关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功能: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有人比喻为有机物合成的“车间”;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的运输通道
结构: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广泛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
3、内质网
结构:扁平囊状结构和大小囊泡
功能: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蛋白质的浓缩和加工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4、高尔基体
结构:每个中心体由2个中心粒组成
功能: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分布:位于动物细胞和一些低等植物细胞 的细胞核附近
中心体
5、中心体
分布:植物细胞
结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
功能:细胞液含有机酸、无机盐等,有一定浓度保持一定渗透压,与细胞渗透有关
液泡
6、液泡
细胞器
线粒体
叶绿体
液泡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核糖体
中心体

存 在
动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特有
动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膜结构
双层膜
单层膜
无膜

功 能
与能量代谢有关
调节细胞内环境,与渗透作用有关
蛋白质的
加工← 运输← 合成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与蛋白质、脂类、糖类合成有关,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巩固练习:
1、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的是 ( )
A、基质 B、基粒
C、膜结构 D、少量DNA
C
2、如果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那么,这个CO2分子穿过的膜的层数共是 ( ) A、5 B、6
C、7 D、8
B
再见(共19张PPT)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无性生殖: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思考
水螅母体长出的芽体与马铃薯芽眼生出的芽所发育成
的新个体生殖方式相同吗?
无性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
营养生殖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特点: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母体一切性状。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组织培养:
1、理论根据: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方 法:
组织离体培养
3、优 点:
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
率高、便于自 动化管理。
4、应 用:
花卉、果树的快速繁殖、培
养无病毒植物。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实例: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花粉粒的结构
胚珠的结构
双受精的过程
意义: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
般都相同的两条染
色体,父方、母方
各一。
联 会:同源染色体两两
配对的现象。
四 分 体:联会后每对同源 染
色体含有四条染色
单体。
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注意
在精(卵)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染色体复制了一次、细胞分裂了二次。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
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染色体数目
都为性原细胞的一半。
减数分裂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

精原
细胞 初 级
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
细胞
前、中期 后 期
染色体数 2N 2N N 2N N
DNA 2C-4C 4C 2C 2C C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条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相等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
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同一植物胚和胚乳细胞
染体的数目一样吗?
一、种子的形成 和萌发
1、胚的发育:
受精卵
顶细胞
球状胚体
基细胞
胚柄:运输营养物质
2N

胚芽
胚根
胚轴
子叶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2、胚乳的发育:
受精极核
胚乳细胞
胚乳
3N
3N
3N
总结:
子房
胚珠
受精卵
受精极核
珠被

胚乳
种皮
种子
果皮
子房壁
果实
2N
2N
2N
2N
2N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二、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1、胚胎发育:
受精卵
卵裂
囊胚
囊胚腔
原肠胚原肠腔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2N

2、胚后发育: 幼体发育成成体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生殖的类型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个体发育
受精卵
总结:
成体
两性生
殖细胞
精子
卵细胞
N
N
2N

概念
方式
特点
应用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与青蛙生殖方式相同的生物是 ( )
A、细菌 B、根霉 C、小麦 D、酵母菌
2、夏天馒头上长出的“白毛”是根霉,它的同化作用的方式和生殖方式分别是 ( )
A、异养、分裂生殖 B、异养、孢子生殖
C、自养、孢子生殖 D、自养、营养生殖
3、黑猩猩体细胞内有24对48个染色体,它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应是 ( )
A、6对12个 B、12对24个 C、12个 D、24个
C
B
D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4、在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是动物个体形成时的一种必要的细胞分裂
B、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10对20条,经减数分裂成
的生殖细胞中,减半为5对10条
C、精子和卵细胞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进行有
丝分裂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发生联会现象。
C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6、人体内,DNA含量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却不含同源染体的细胞是 ( )
A、表皮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精细胞
5、一株纯黄粒玉米与一株纯白粒玉米相互授粉,比较两个植株结出的种子的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其结果应该是 ( )
A、胚的基因型不同,胚乳的相同
B、胚的基因型相同,胚乳的不相同
C、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相同
D、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不相同
B
C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共22张PPT)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高三生物备课组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复习提问:
1、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功能(C:理解)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C:理解)
3、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这几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C:理解)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成分:
(一)、细胞质基质
水、无机盐离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
2、功能:
(1)、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提供ATP、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思考题:
1、下列那种成分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不含有 ( )
A、核苷酸 B、氨基酸
C、纤维素 D、K+
C
2、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
细胞质基质
(二)、细胞器
①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线粒体多达2 000个,一般细胞为几十至几百个),在代谢衰退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②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基端线粒体数目较多
分布:
功能:
形态结构:
1、线粒体
思考题:
1、动、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
场是 ( )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细胞核
C
2、下列中含线粒体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A、人的腹肌细胞 B、人的心肌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植物的叶肉细胞 答:( )
B
分布:主要存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皮层细胞里。
功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叶绿体
讨论: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成分和功能有那些相似之处?
答:⑴、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⑵、都含有少量的DNA
⑶、都与细胞中的能量转换有关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功能: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有人比喻为有机物合成的“车间”;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的运输通道
结构: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广泛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
3、内质网
结构:扁平囊状结构和大小囊泡
功能: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蛋白质的浓缩和加工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4、高尔基体
结构:每个中心体由2个中心粒组成
功能: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分布:位于动物细胞和一些低等植物细胞 的细胞核附近
中心体
5、中心体
分布:植物细胞
结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
功能:细胞液含有机酸、无机盐等,有一定浓度保持一定渗透压,与细胞渗透有关
液泡
6、液泡
细胞器
线粒体
叶绿体
液泡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核糖体
中心体

存 在
动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特有
动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膜结构
双层膜
单层膜
无膜

功 能
与能量代谢有关
调节细胞内环境,与渗透作用有关
蛋白质的
加工← 运输← 合成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与蛋白质、脂类、糖类合成有关,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巩固练习:
1、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的是 ( )
A、基质 B、基粒
C、膜结构 D、少量DNA
C
2、如果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那么,这个CO2分子穿过的膜的层数共是 ( ) A、5 B、6
C、7 D、8
B
再见(共4张PPT)
例1: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的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实验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细胞 核仁 叶绿素等光合色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结构被破坏
则:甲、乙、丙三种细胞分别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类生物?
光合细菌 蛔虫 水稻
(蛔虫 光合细菌 水稻 )
细胞典型例题
2、已知A、B、C三种细胞生物都不得具有的结构特点是:有细胞壁,没有核膜,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在研究它们所需要的生活条件的实验中,得出了如下的结果(“+”表示需要的条件)。
生物 必需的生活条件
水 O2 CO2 C6H12O6 NH3 光
A + + + +
B + +
C + + + +
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的结构特点看,这三种生物都属于__________
2、如果这几种生物是乳酸菌、硝化细菌和固氮蓝藻,则它们分别是:A______ B _____ C______
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0ml质量浓度为0.1g/ml葡萄糖溶液及若干生物B,Ⅰ号试管的管口封闭,Ⅱ号试管的管口敞开。一段时间后,有葡萄糖分解的试管是____号试管,生物B可直接利用的能量 ______ 千焦。
3、下列不可能在离体条件一下实现全能性的是( )
A、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 B、杂交瘤细胞
C、花粉粒 D、保存完好的细胞核
B D(共14张PPT)
复 习
新 课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原生质主要由水、
无机盐、糖类、
蛋白质、脂类、核
酸等化合物构成
原生质
化合物是细胞结构
和功能的物质基础
细 胞
生物体
细胞是生物体
结构和功能的
基本单位
细胞由生命物质构成
原生质分化为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等
蛋白质
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有什么样的蛋白质
就能表达出什么样的生物性状。
量:
原生质的各种成分比例
1、无机盐 1—1.5%
2、糖类和核酸 1—1.5%
3、脂类 1—2%
4、蛋白质 7—10%
5、水 80—90%
1、蛋白质是细胞和中最生物体重要的物质,它对生命
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字上:质与量上。
2、蛋白质的特点:
(1)相对分之质量很大(从几千到几百万),举例如下:
物质名称   化学式 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水 H2O  3 18
 硫酸 H2SO4  7 92
牛奶乳蛋白 C1642H2652O492N420S12 5224 36684
人血红蛋白 C3032H4816O872N780S8Fe4 9512 64500
(2)尽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分子结构复杂,但都由基本
单位--氨基酸组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A 氨基酸的形成 
H
C
H
H
H
H
C
H
H
COOH
H
C
H
COOH
NH2
 甲烷
 乙烷
甘氨酸
羧基取代一个H原子
形成乙酸是一种脂肪酸
脂肪酸中与羧基相邻的
一个H原子被氨基取代
形成甘氨酸
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式:
苏氨基
CH3
CH
OH
CH
NH2
COOH
苯丙氨酸
CH2
CH
CH3
COOH
推导出氨基酸的通式
R
C
H
COOH
NH2
通式为
B . 氨基酸通式在结构上的特点:
(a) R基不同、氨基酸不同。
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
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
一个碳原子上。
C . 氨基酸是如何构成蛋白质的呢?
R
C
H
C
NH2
O
OH
R`
C
H
COOH
N
H
H
H2O
H
R
C
C
NH2
O
R`
C
H
COOH
N
H
肽 键
脱水缩合
肽链
脱 水
缩 合
1条或几条肽链(肽链间以一定化学键连接)
螺旋、折迭、盘曲形成复杂的空间机构
蛋白质分子
n 氨基酸分子(n > 3)
(多肽)
小结
蛋白质分子机构层次表解如下:
元素组成 C、H、O、N等
基本元素:C、H、O、N
其它元素:P、S、Fe
基本单位 氨基酸
种类:20种
通式:
特点:
化学结构 多肽(肽链)
形成: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肽键
特点:呈链状结构,又叫肽链,有
一定的氨基酸序列
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
连接:肽链通过一定化学键连接
形成:螺旋、卷曲、折迭形成空
间结构
特点:具生物活性、多样性
(3) 种类极其多样。
氨基酸种数不同
氨基酸数目不同
氨基酸序列不同
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结构
极其多样
蛋白质种类
极其多样
(4) 蛋白质分子功能极为重要——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
的体现者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调节作用:如调节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的某些激素等
免疫作用:如人体内抗体
功能蛋白
结论
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中主要的有机化合物,是一
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的多样性是形形色色
生物和绚丽多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共15张PPT)
一、细菌
1、细菌的结构
2、细菌的繁殖:
细菌主要是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练习:细菌常常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下列理由较充分的是( )
A、形体微小
B、结构简单
C、容易鉴别、
D、繁殖速度快
D
3、细菌的菌落
定义:单个或者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群落。
2.特征: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
3.功能: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  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分离和纯化的重要依据。
4.举例:如啤酒酵母菌落、红酵母菌落等。
几种菌落
练习:
下列关于细菌的菌落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个菌落由大量的不同种细菌组成②在液体培养基上可以形成各种菌落③菌落特征要作为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④有鞭毛的细菌菌落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二、放线菌
1、放线菌的形态
: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由分枝状的菌丝构成。
2、放线菌的结构
气生菌丝
孢子丝
孢子
基内菌丝
培养基
4、放线菌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土壤、空气和水中,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产生的。
3、放线菌的繁殖——孢子生殖
放线菌没有有性繁殖,主要通过形成无性抱子形式进行无性繁殖。
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新菌丝
5、应用:
常用的抗生素除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外,多数都是放线菌的产物。
练习:
1、链霉素是从下列哪种菌中提取生产的:( )
A、细菌 B、放线菌 C、黏菌 D、霉菌
B
2、下列有关放线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分枝菌丝构成,与霉菌完全相同
B、与细菌相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C、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孢子,形成新个体,因此
属于无性繁殖
D、主要生活在动植物的细胞中,可致病
B
三、病毒
1、病毒的形态
1、病毒:一类形体极小,非细胞的大分子结构,
专性寄生。
核衣壳
核酸(DNA或RNA)
位于病毒的内部
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一切性状
衣壳(蛋白质)
位于核酸的四周,由衣壳粒组成
功能:保护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
有些病毒的核衣壳的外面,还有一层由蛋白质、多糖和脂类构成的囊膜,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
三、病毒
2、病毒的繁殖
吸附
注入核酸
合成核酸和蛋白质
释放
装配
练习:
关于病毒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一种蛋白质
B、病毒的繁殖只有在宿住的活细胞中进行
C、病毒繁殖时以核衣壳为单位
D、在普通的培养基上能培养病毒
B(共16张PPT)
进入实验室
请保持安静
▲ 叶绿体:光合作用
光能
CO2 + H2O (CH2O) + O2
叶绿体
▲ 线粒体:有氧呼吸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
化学变化的总称。
氯酸钾制备氧气
KClO3 KCl + O2
MnO2
Δ
高温
SiO2+ 2C = Si + 2CO
点燃
2Mg + CO2 = 2MgO + C
Zn + H2SO4 = ZnSO4 + H2
2NaOH+CuSO4=Cu(OH)2 +Na2SO4
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
你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
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我们牙齿亮洁、口气清新。
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
这个实验说明: 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一)
(二)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
酶的发现
显微镜下的胃蛋白酶结晶
(三)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四)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 ,并且指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来源
作用
化学本质
蛋白质
RNA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马克思
实验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原理:
淀粉 麦芽糖 + 葡萄糖
蔗糖 果糖 + 葡萄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煮沸
还原性糖
方法步骤:
步骤 试管
1号 2号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 注入蔗糖溶液 2mL
3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mL
2mL
实验结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 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酶具有专一性
催化效率
H2O2 H2O + O2
过氧化氢酶
H2O2 H2O + O2
Fe3+
过氧化氢酶高?
Fe3+高?
本节课知识结构
新陈代谢与酶
新陈代谢的概念
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
酶的特性:
1. 酶的专一性(共65张PPT)
细胞增殖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无丝分裂
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一、细胞分裂周期
定义: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
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 分裂间期
细胞 前期
周期 分裂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二、关于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及其结构变化的特点
(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二)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特点:
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每个染色体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分裂间期
分裂期
1.前期:
特点:
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仁、核膜消失
2.中期:
特点: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3.后期:
特点: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
4.末期:
特点:
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为染色质;新的核膜、核仁出现;中央细胞板扩展成新的细胞壁






1.下图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各期的示意图,
其中排列顺序是紊乱的,根据图1回答问题:
1)图中所标号码所表示的为: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一至六各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什么时期:
一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四___________________,
五__________________,六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的分裂顺序的图号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
4
2
3
1.下图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各期的示意图,
其中排列顺序是紊乱的,根据图1回答问题:
1)图中所标号码所表示的为:
① 核仁 , ② 纺锤体 ,
③ 染色体 , ④ 细胞板
(2)图中一至六各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什么时期:
一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四___________________,
五__________________,六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的分裂顺序的图号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
4
2
3
1.下图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各期的示意图,
其中排列顺序是紊乱的,根据图1回答问题:
1)图中所标号码所表示的为:
① 核仁 , ② 纺锤体 ,
③ 染色体 , ④ 细胞板
(2)图中一至六各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什么时期:
一 分裂期的末期 , 二 分裂期的前期,
三 分裂间期 , 四 分裂期的末期,
五 分裂期的前期 , 六 分裂期的中期.
(3)正确的分裂顺序的图号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
4
2
3
1.下图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各期的示意图,
其中排列顺序是紊乱的,根据图1回答问题:
1)图中所标号码所表示的为:
① 核仁 , ② 纺锤体 ,
③ 染色体 , ④ 细胞板
(2)图中一至六各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什么时期:
一 分裂期的末期 , 二 分裂期的前期,
三 分裂间期 , 四 分裂期的末期,
五 分裂期的前期 , 六 分裂期的中期
(3)正确的分裂顺序的图号应该是 三、五、六、二、四、一。






1
4
2
3
(二)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比较表格
分裂时期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不 前期 两极→纺锤丝→纺锤体 中心体→星射线→纺锤体
(两组中心粒)

末期 细胞板→细胞壁 中部缢裂
总结
一、细胞分裂的主要特征: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平
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二、意义:
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保持亲子代
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归纳知识点
一、注意各种结构在各时期变化
练习:
有丝分裂过程中:
1)染色单体形成于______期,消于____
期,
纺锤丝产于_______期,消失于_____期;
核仁、核膜形成于_____期,消失于___
期.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___________的时期.
练习:
有丝分裂过程中:
1)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期后
期,
纺锤丝产生于分裂期的前期,消失于分裂期的
末期;
核仁、核膜形成于分裂期的末期,消失于分裂
期的前期.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分裂期的后期.
3)在细胞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与纺锤体中轴相垂直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叫做____________.
4)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出现一个_________,将来扩展成为_________.
3)在细胞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
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与纺锤体中轴相垂
直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板.
4)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出现一
个细胞板,将来扩展成为细胞壁.
二、注意理解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单体、DNA的区别:
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
1.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质 染色体
(分裂间期) 解开螺旋,变成细长丝状 (分裂期)



细胞
分裂
间期
分裂期
的前期
二、注意理解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单体、DNA的区别:
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
1.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质 染色体
(分裂间期) 解开螺旋,变成细长丝状 (分裂期)
结论: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
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细胞
分裂
间期
分裂期
的前期

分裂期
的后期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1)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的结果:
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且共有一个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
(2)分裂后期:
随着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当每个染色单体有了自己独立的着丝点时,就成为染色体.
3.染色体与DNA分子关系:
染色体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
三、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及其DNA数目变化规律
1.表格表示:
前期
分 中期
裂 后期
期 末期
2n
2n
2n
4n
2n
0→4n
4n
4n
4n→0
0
0→4a
4a
4a
4a
2a
分裂间期
染色体(2n) 染色单体 DNA分(2a)
2.坐标表示
染色体数目变化示意图
(分裂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
染色体数
4N
2N
0 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细胞周期
间期 分裂期
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分裂前体细胞DNA含量为2a
DNA含量
4a
2a
0 细胞
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周期
间期 分裂期
应用题
1.下列三组数字为某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在各期中的变化数据。试分析回答
组号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第一组 0 8 8 16 8
第二组 16 16 16 0 0
第三组 16 16 16 16 8
(1)__________________组为DNA变化数据.
(2)____________________组为染色体的变化数据.
(3)_____________________组为染色单体的变化数据
应用题
1.下列三组数字为某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在各期中的变化数据。试分析回答
组号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第一组 8 8 8 16 8
第二组 16 16 16 0 0
第三组 16 16 16 16 8
(1) 第三 组为DNA变化数据.
(2) 第一 组为染色体的变化数据.
(3) 第二 组为染色单体的变化数据
1、下图为一个细胞周期中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的DNA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在图内细胞周期的各时期中,A~B是__________期,D~E是
_________期,E~A是______________期.
(2)C~D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用图中的符号填写,DNA加倍发生在___________;DNA含
量减半发生在_______;
染色体加倍发生在_____________;
DNA含量 A
B C D E
A1
1、下图为一个细胞周期中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的DNA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在图内细胞周期的各时期中,A~B是 分裂间期 ,D~E是
分裂期的后期 ,E~A是 分裂期的末期 .
(2)C~D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中的符号填写,DNA加倍发生在_______;DNA含量减半发生在___________; 染色体加倍发生在__________;
DNA含量 A
B C D E
A1
1、下图为一个细胞周期中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的DNA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在图内细胞周期的各时期中,A~B是 分裂间期 ,D~E是
分裂期的后期 ,E~A是 分裂期的末期 .
(2)C~D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数目清
晰可见,.
(3)用图中的符号填写,DNA加倍发生在 ________;DNA含量减半发生在_________; 染色体加倍发生在____________;
DNA含量 A
B C D E
A1
1、下图为一个细胞周期中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的DNA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在图内细胞周期的各时期中,A~B是 分裂间期 ,D~E是
分裂期的后期 ,E~A是 分裂期的末期 .
(2)C~D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数目清
晰可见,.
(3)用图中的符号填写,DNA加倍发生在 A~B;DNA含量减半发生在 E~A1; 染色体加倍发生在 D~E;
DNA含量 A
B C D E
A1
2.下图A与B,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过程.据图回答:
(1)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________结束.
(2)图A表示细胞的_________分裂过程,cd 段表示细胞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期,de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期.
(3)图B表示_________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A中的一段是__________________;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_______________条.




a b c d e f g h i j
图A
图B
2.下图A与B,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过程.据图回答:
(1)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 e 开始到 j 结束.
(2)图A表示细胞的 有丝 分裂过程,cd 表示细胞进入分裂期的后期 ,de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 分裂期的末期
(3)图B表示________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A中的一段是__________;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的_______染色体




a b c d e f g h i j
图A
图B
2.下图A与B,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过程.据图回答:
(1)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 e 开始到 j 结束.
(2)图A表示细胞的 有丝 分裂过程,cd 表示细胞进入分裂期的后期 ,de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 分裂期的末期
(3)图B表示 动物 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A中的一段是 bc和gh ;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 6条 .




a b c d e f g h i j
图A
图B
(一)有丝分裂
教学目标:
1.细胞周期的概念(识记)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及其结
构变化的特点(分析)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其DNA
含量变化的规律(分析)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应用)
5.细胞有丝分裂主要特征、意义(理解)
巩固与考核
一、关于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及其结构变化特点题目:
1. 右图示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过程示
分裂间期
B.一个细胞周期是
指甲→甲的过程
C.乙→甲的过程示分裂期
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过程
2.一个细胞周期的开始是(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末期


1. 右图示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乙的过程示
分裂间期
B.一个细胞周期是
指甲→甲的过程
C.乙→甲的过程示分裂期
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过程
2.一个细胞周期的开始是( A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末期


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看到细胞最多
的时期是(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 D.分裂末期
4.在细胞周期中,间期细胞最重要的变化是( )
A.细胞体积迅速增大 B.DNA复制
C.合成RNA D.合成组蛋白和微管蛋白
5. 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两组中心粒的分离
发生在( )
A.后期 B.前期
C.间期 D.末期
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看到细胞最多
的时期是(A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 D.分裂末期
4.在细胞周期中,间期细胞最重要的变化是( B )
A.细胞体积迅速增大 B.DNA复制
C.合成RNA D.合成组蛋白和微管蛋白
5. 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两组中心粒的分离
发生在( B )
A.后期 B.前期
C.间期 D.末期
6. 下图①~⑤中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7.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着丝点分裂之前的正确叫法:
( )
A.一条染色体 B.一条染色单体
C.一对同源染色体 D.两条染色体
纺锤丝
6. 下图①~⑤中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C )
① ② ③ ④ ⑤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7.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着丝点分裂之前的正确叫法:
( A )
A.一条染色体 B.一条染色单体
C.一对同源染色体 D.两条染色体
纺锤丝
8.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的区别是( )
A.纺锤体的来源不同 B.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
C.染色体变为染色质的方式不同 D.染色体排列不同
9.下列哪一项叙述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 D.染色体排列不同
8.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的区别是( B )
A.纺锤体的来源不同 B.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
C.染色体变为染色质的方式不同 D.染色体排列不同
9.下列哪一项叙述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C )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 D.染色体排列不同
二、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分子数目变化题目
10.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相同而染色体
数目不同的时期是( )
A.前期和后期 B.末期和后期
C.末期和中期 D.末期和前期
11.一个细胞核中有20条染色体的细胞,在连续进行两
次有丝分裂之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 )
A.10条 B.20条
C.40条 D.80条
1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
1:1的时期是( )
A.分裂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10.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相同而染色体
数目不同的时期是( A )
A.前期和后期 B.末期和后期
C.末期和中期 D.末期和前期
11.一个细胞核中有20条染色体的细胞,在连续进行两
次有丝分裂之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 B )
A.10条 B.20条
C.40条 D.80条
1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
1:1的时期是( D )
A.分裂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13.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
数分别为( )
A.23,46 B.46,46 C.46,92 D.92,92
14.洋葱细胞里有8对染色体,在分裂前期细胞内染色
体和DNA分子数是( )
A.8条和16个 B.8对和16个
C.32条和32个 D.8对和32个
15.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某植物根尖细胞含有48条染色体,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该是( )
A.48条 B.24条 C.96条 D.12条
13.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
数分别为( C )
A.23,46 B.46,46 C.46,92 D.92,92
14.洋葱细胞里有8对染色体,在分裂前期细胞内染色
体和DNA分子数是( D )
A.8条和16个 B.8对和16个
C.32条和32个 D.8对和32个
15.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某植物根尖细胞含有48条染色体,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该是( B )
A.48条 B.24条 C.96条 D.12条
三、综合练习题
16. 下图是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A为_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期.
图中结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⑵图B为__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__期.
图中结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⑶从图B推测该生物体细胞原有染色体___________条,
DNA分子__________个
1
2
1
2
3
图A
图B
16. 下图是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A为 植物 细胞有丝分裂 分裂期的末期 .
图中结构称: ① 细胞壁 ② 细胞板.
⑵图B为__________ 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期,
图中结构名称 ①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⑶从图B推测该生物体细胞原有染色体___________条,
DNA分子__________个
1
2
1
2
3
图A
图B
16. 下图是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A为 植物 细胞有丝分裂 分裂期的末期 .
图中结构称: ① 细胞壁 ② 细胞板.
⑵图B为 动物 细胞有丝分裂 分裂期的后期.
图中结构名称 ① 中心体 ② 染色体 ③ 纺锤体
⑶从图B推测该生物体细胞原有染色体___________条,
DNA分子__________个
1
2
1
2
3
图A
图B
16. 下图是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A为 植物 细胞有丝分裂 分裂期的末期 .
图中结构称: ① 细胞壁 ② 细胞板.
⑵图B为 动物 细胞有丝分裂 分裂期的后期.
图中结构名称 ① 中心体 ② 染色体 ③ 纺锤体
⑶从图B推测该生物体细胞原有染色体 6 条,
DNA分子 6 个
1
2
1
2
3
图B
图A
17.右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1).此图为____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__期.
细胞内共有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____染色单体
和____________DNA分子.
(2).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细胞内共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__________个DNA分子,____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
17.右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1).此图为 动物 细胞有丝分裂 分裂期的后期
细胞内共有 6条 染色体, 12个 染色单体
和 12个 DNA分子.
(2).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细胞内共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__________个DNA分子,____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
17.右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1).此图为 动物 细胞有丝分裂 分裂期的后期
细胞内共有 6条 染色体, 12个 染色单体
和 12个 DNA分子.
(2).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细胞内共有 12条 染色体,
1 2个 DNA分子, 0个 染色单体.(共10张PPT)
难点辨析题
下列哪一项表明病毒属于生物
A.具有细胞结构       B.由有机物构成
C.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    D.能在寄主内繁殖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地壳与生物细胞中元素对比表
元素 生物细胞中 地壳中
O 65 48.60
C 18 0.087
H 10 0.76
N 3 0.03
Ca 1.55 3.45
P 1.0 0.75
K 0.35 2.47
S 0.25 0.53
Na 0.15 2.74
Mg 0.05 2.00
Fe 0.70 4.75
Si 0.17 26.30
其他 微量 1.20
  研究课本人体和玉米组成元素对比表,发现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
阅读课本并辨析下列概念:
最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作用
☆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都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化学元素(主要指一些微量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教 学 巩 固
1、下列属于大量元素是(  )
A。S、K、Ca、Mg B。C、P、B、K
C。H、N、Ca、Cu     D。Mg、Zn、Cu、Mn
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是因为(  )
A。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B。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自然界都存在
C。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有新陈代谢
3、相同种类、相同含量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表现为生命现象,在自然界中则不能。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差异性
A
C
D
4、Mn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缺Mn的植物,因不能激活硝酸还原酶,无法利用硝酸盐。这一事实说明Mn(   )
A。是生命疃的物质基础   B。能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C。能影响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D。属于主要元素
5、C、H、N3种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  )
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这三种元素是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
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组成元素完全不同 
C
B
6、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或环,人机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A、C元素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B、C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C、C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C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7、科学家对鸡和鸭两种动物体内的某些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到下表:(每100克中的毫克数)
生物   元素 Cu Fe Zn P Se
鸡 9 1.4 1.09 156 11.75
鸭 6 2.2 1.33 122 12.5
此表说明:
B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却差别很大。
8、下表是用于无土栽培的一种溶液配方:
Ca(NO3)2 MgSO4 KH2PO4 KCL FeCL3 H2O
1.0g 0.25g 0.25g 1.2g 0.005g 1000ml
该配方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
微量元素的是:
9、人类有一种大脖子病,是由于地方性缺碘造成的,而碘在人体内的含量是极少的。由此说明什么问题?反映了化学元素的什么功能?
H、O、N、P、S、K、Ca、Mg
Fe、Cl。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是生物生活所必需的。
这个例子反应出化学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功能。(共10张PPT)
  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
构成,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其功能
也各不相同。
  下图是不同种类的细胞,你能说
出它们各自的名称及功能吗?
以下是动物细胞及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指出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动物细胞特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叶绿体及大的液泡。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也含有一定量的糖类。
二、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单击显示)。
三、细胞膜的结构理论要点:
  1、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排列于细胞膜的外侧、或镶嵌、贯
    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3、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可
以流动的。
以上是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请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下一页
以上此人的动作中,哪些过程与三种方式相对应?
下一页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质 是否消耗细胞内的 能量 出入细胞的物质举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不需要 不需要 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
高浓度
(高 低) 需要 需要 钾离子进入红细胞
请看书,填出以下表格:
1。有两位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1)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2)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3)把人的细胞和鼠的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
    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此细胞在37°C下
    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的细胞
    表面。请分析:
  (1)两种颜色均匀分布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这一实验结果,能证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性。
蛋白质分子运动
一定的流动
2。以下是某种物质由红细胞外进入细胞内部的示意图,该
物质可能是----------[ ]
A。甘油分子
B。葡萄糖分子
C。氧气分子
D。钾离子
提示:
从图中物质扩散的方向来看,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而在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中,只有主动运输具有这个特点。
D(共17张PPT)
第二课
生命的基本单位
第一课时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2 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4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要点、疑点、考点
化学组成
磷脂、蛋白质、糖类
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分子结构
主要功能
结构特点
功能特性
流动镶嵌膜型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保护、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参与物质交换
具有选择透过性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离子、小分子出入的方式
大分子、颗粒物质出入方式
内吞和外排
红细胞吸收K+
消耗
需要
低 高
主动运输
甘油
不消耗
不需要
高 低
自由扩散
举例
代谢能量
载体蛋白
运输方向
出入方式
基质
细胞器
2 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
成分
功能
水、无机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酶等 。
为活细胞新陈代谢提供物质和环境条件 。
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完
成各自专有生理功能的“小器官”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核糖体
中心体
高尔基体
分布于动、植物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外膜、内膜(内折成嵴)、基质等组成;含有有氧呼吸的酶、少量DNA、RNA等;在不同细胞数量不同,同一细胞不同状态数量不同
分布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为扁平椭球或球形;具有双层膜、基粒、基质等;含有色素、酶、少量DNA、RNA等
动、植物都有,有两种,扩大膜面积为生化反应提供有利条件,喻为有机物合成“车间”
椭球形的粒状小体,有附着和游离两种,喻为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动物和低等植物中有,决定细胞分裂方向,形成纺锤体
动、植物中都有,但功能不同,动物中喻为蛋白质“加工厂”,植物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中,含糖类、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调节内环境,保持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单层膜囊状结构,喻为“酶仓库”和“消化系统”
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结构
功能
双层,有核孔,是大分子物质的通道
存在于间期核内的匀质球形小体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间期呈细长的丝状,分裂期高度螺旋化呈染色体状态。
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4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区
无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
与真核细胞相似
有核糖体,无成套的其他细胞器
无染色质,只有DNA;无核膜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课 前 热 身
1?细胞膜是由( )构成。其主要成分是(    ),其中( )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因这些物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所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性。
2?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和( ),前者由(  )扩散到(   ),代表物质有(  )等。后者由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需(  )协助和消耗( ),代表物质有(   )。以上这两点可以说明细胞膜的生理特性是(  )性。
3?在细胞的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其中能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地球上最基本的“能量转换站”是(  )。
答案:
1蛋白质、糖类和脂类 ;蛋白质和磷脂 ;磷脂一定的流动 
2主动运输;高浓度一边;低浓度一边;水、氧气;载体;能量;
 K+、Na+出入细胞;选择透过;
3线粒体、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课 前 热 身
4?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一样的细胞器是( ),它在动物细胞中的作用是( ),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是( )。
5?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是( ),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标志之一是( ),决定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方向的是( ),分泌蛋白“运输通道”的是( )。
6?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遗传物质( )的场所,是( )的控制中心。
7?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 ),它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
答案:
4。高尔基体;分泌物的形成,与分泌有关;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 具有液泡;中心体;内质网;
6.复制和储存;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
7.蛋白质和DNA;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课 前 热 身
8?原生动物的变形虫和人的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这一现象说明( )
A?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磷脂分子都能流动
B?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9?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C?细胞中ATP的数量
D?细胞膜上的某载体数量
C
A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课 前 热 身
10?细胞膜能保证细胞吸收所需物质,又能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这种特性叫( )
A?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保护性 D?透过性
11?蓝藻与洋葱表皮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 )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核糖体
C?有无DNA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和核膜
12?水稻叶肉细胞的DNA存在于(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以上三者
13?在小麦的根细胞中都看不见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叶绿体
B?叶绿体,中心体
C?液泡,高尔基体
D?中心体,内质网
B
D
D
B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课 前 热 身
14?下列几种细胞器中,不具有膜结构的是( )
A?染色体和内质网
B?高尔基体和染色体
C?中心体和核糖体
D?叶绿体和液泡
15?下列模式简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据图回答(填写标号):


(1)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细胞器是 。
(2)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3)在酶的参与下,为进行多种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创造有利条件的细胞器是 。
(4)与根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有关的细胞器是 。
(5)高等植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
C
C
B
D
A
E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能力·思维·方法
【例1】白细胞能吞噬绿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细胞膜的流动性 D?内吞作用
【解析】 此题描述的是一种吞噬现象,是细胞的一种内吞作用,题目要求回答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显然选项D不符合题意。事实上,白细胞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与绿浓杆菌有亲和力而使绿浓杆菌附着在白细胞的细胞膜上,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
细胞膜内陷形成小泡,从而使绿浓杆菌进入白细胞内,完成吞噬作用。
【答案】 C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能力·思维·方法
【例2】 科学家在研究家蚕丝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取得这样的数据:粗面型内质网的含量为?N?时,蚕丝产量为?P?;粗面型内质网的含量为2?N?时,蚕丝产量为1?5?P?;粗面型内质网的含量为3?N?时,蚕丝产量为2?P?。研究结果表明,是高产品种蚕,丝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以上事实说明( )
A?蛋白质在粗面型内质网上合成
B?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C?粗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分泌有关
D?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
【答案】 C
【解析】 细胞中的核糖体是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喻为蛋白质的“装配机器”,许多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后要分泌到细胞外,这与粗面型内质网有关,如蚕的丝腺细胞分泌的蚕丝蛋白多是一些分泌蛋白,是在核糖体(主要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里合成,经粗面型内质网将这些蛋白质加工以后才分泌出来的,另外,内质网还与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可把内质网比喻为有机物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被喻为蛋白质的“加工厂”。该题中,粗面型内质网的多少直接影响蚕丝蛋白的分泌数量。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能力·思维·方法
【例3】 在一定的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⑤部位,请据图分析写出各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以及要求填注的内容。
(1)[⑤]部位的物质(图上方的黑圆点)是
首先由附着在[ ]
上的[ ] 合成的 。
(2)它是由[ ] 加工形成的。
(3)此动物细胞对该物质还具有 功能。
【答案】 (1)②内质网 ①核糖体 蛋白质 (2)③高尔基体 (3)分泌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解此类题,首先要根据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判断出图中各数码代表的名称。①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②是内质网,③是高尔基体,④是细胞膜(此处细胞膜有皱折),⑤部位的黑色颗粒是一种分泌到细胞外的某种蛋白质。由于题中明确告诉你细胞吸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这三个字实际是解题的关键,你应紧扣与氨基酸有关的问题。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在核糖体内合成。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与分泌有关,外部的物质显然是蛋白质。还要抓住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转移的过程,即依次出现在图中各标号的过程。经过①后肯定变为蛋白质。经过③高尔基体后肯定是分泌出去。因为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有关。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能力·思维·方法
【例4】 如图是某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这是哪种运输方式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2)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
(3)你认为A可能代表下列哪种物质 _______。
(供选答案:O2、甘油、Na+、K+)
【答案】 (1)主动运输 需要载体协助,且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 (2)载
体 (3)K+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能力·思维·方法
【解析】 此题是一道识图题,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识图、综合能力。由于A
物质从低浓度处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处,并有载体协助,同时消耗能量,应属于主动运输。O2、甘油通过细胞膜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红细胞中Na+的浓度比血浆中低,Na+是从膜内运到膜外。因此A物质不可能是O2、甘油和Na+。而红细胞中K+的浓度高于膜外的K+浓度,红细胞能不断地从血浆中逆浓度梯度吸收K+,因而A代表的是K+。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能力·思维·方法
【例5】 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分析简答下列问题:
(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
(2)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发现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组成_____。
(3)1970,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成绿色,另一半成红色,但在37°C水浴中保温40分钟后,融合细胞上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均匀分布。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加入抑制酶活动的药物,则?24Na外流迅速停止。当向中毒的神经纤维内注射新鲜ATP时,?24Na又重新透出,直到ATP用完。以上实验证明:?24Na通过神经纤维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被抑制的酶是催化_________的酶。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能力·思维·方法
【答案】 (1)磷脂 (2)双层磷脂分子 (3)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构成的细胞膜
的蛋白质分子(抗原)是可以运动的 (4)主动运输 此过程消耗了ATP 呼吸作用
【解析】(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结合题给信息可知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类物质,并依据所学知识肯定该脂类物质是磷脂。(2)由于磷脂分子不溶于水且不易挥发,则它一定均匀分布在空气—水界面上,既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二倍,则可推知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一定是双层排布。(3)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
和磷脂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融合细胞在37°C水浴中保温40分钟后,由于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抗原)的运动,使得与之结合的带有标记的抗体上的荧光点均匀分布。(4)?24Na的透出需要消耗ATP,因此,?24Na通过神经纤维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能量由呼吸作用产生,因此被抑制的酶是催化呼吸作用的酶。(共19张PPT)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七节 细胞呼吸
1、书写反应式的注意点: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 酶、 能量、 配平
判断题: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点之一是都能
产生CO2 ( )
4、没有线粒体的生物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
简答题:
1、有氧呼吸的特殊终产物是_______.
2、若线粒体中〔H〕含量增多,而ATP含量减少,则很可能是控制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
H2O
×
×
例1、右图表示某种植物
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
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
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
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
方式是 ______________。
(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葡萄糖
有氧呼吸
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倍,转移到ATP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倍。
例1、右图表示某种植物
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
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
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3)当外界氧浓度为
4%~5%时,该器官CO2
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
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
0.4 ,此时,无氧呼吸
1.5
0.08
O2吸收量 = 0 只进行无氧呼吸
O2吸收量 = CO2释放量 只进行有氧呼吸
O2吸收量 < CO2释放量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
行无氧呼吸
小结:呼吸作用的底物为葡萄糖时

拓展延伸:
1、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例2、为了研究怎样更好地保存种子,有人做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方法 时间 种子发芽率
实验一 1000g水稻干种子充氮气密封贮藏
1000g水稻干种子普通保存 5 年
1年 >95%
<85%
实验二 1000g含水9%的大豆种子于20℃环境保存
1000g含水9%的大豆种子于30℃环境保存 5年
1年 >80%
<10%
实验三 1000g小麦湿种子用CaCl2吸湿干燥、密封无光保存
1000g小麦湿种子普通保存 10年
1年 >80%
<10%
试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指出保存种子的有效措施及相关的实验代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所有发芽率高的贮藏种子的措施所起的共同作 用是:都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实验一
充氮气密封
实验二
低温
实验三
干燥
例2、为了研究怎样更好地保存种子,有人做了如下系列实验
(2)实验二中用CaCl2吸湿去掉种子内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正常植物细胞中该种形式的水的含量与植物的耐旱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自由水
呈负相关
实验 实验操作方法 时间 种子发芽率
实验一 1000g水稻干种子充氮气密封贮藏
1000g水稻干种子普通保存 5 年
1年 >95%
<85%
实验二 1000g含水9%的大豆种子于20℃环境保存
1000g含水9%的大豆种子于30℃环境保存 5年
1年 >80%
<10%
实验三 1000g小麦湿种子用CaCl2吸湿干燥、密封无光保存
1000g小麦湿种子普通保存 10年
1年 >80%
<10%
例2、为了研究怎样更好地保存种子,有人做了如下系列实验
(3)种子发芽时要吸收大量的水,在发芽前种子吸水主要是以__________ 原理吸水,种子发芽除需要水外,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胀作用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
实验 实验操作方法 时间 种子发芽率
实验一 1000g水稻干种子充氮气密封贮藏
1000g水稻干种子普通保存 5 年
1年 >95%
<85%
实验二 1000g含水9%的大豆种子于20℃环境保存
1000g含水9%的大豆种子于30℃环境保存 5年
1年 >80%
<10%
实验三 1000g小麦湿种子用CaCl2吸湿干燥、密封无光保存
1000g小麦湿种子普通保存 10年
1年 >80%
<10%
1、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主要有:水、氧气、温度
CO2浓度
1、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主要有:水、氧气、温度
CO2浓度
内部因素
1、不同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
期呼吸速率不同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
不同
1、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2、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
例3、下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锥形瓶中放的活种子事先用清水浸泡,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
洗(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
相平,然后每隔半小时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
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标尺读数单位为cm)
时间(h)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标尺读数(cm)
2.3
3.1
3.9
4.8
5.6
6.4
7.0
7.3
7.3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种子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的目的是 ;
例3、下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锥形瓶中放的活种子事先用清水浸泡,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
洗(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
相平,然后每隔半小时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
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标尺读数单位为cm)
时间(h)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标尺读数(cm)
2.3
3.1
3.9
4.8
5.6
6.4
7.0
7.3
7.3
(3)0~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的原因是 ;
(4)3.5~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例3、下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锥形瓶中放的活种子事先用清水浸泡,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
洗(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
平,然后每隔半小时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
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标尺读数单位为cm)
时间(h)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标尺读数(cm)
2.3
3.1
3.9
4.8
5.6
6.4
7.0
7.3
7.3
(5)该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还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
拓展延伸:
1、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2、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
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例4、下图表示生活状态的植物体在一天24小时内CO2净吸收量和净释放量。







(1) 在暗处,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可用什么表示 数值是多少
(2) 假定一天中植物呼吸速率相同,则光合作用的最高速率是 。
(3) 图中面积B表示 。
(4) 如何说明植物体处于旺盛生长状态 。
(5)与正午12:00前后CO2吸收情况相比,导致12:00 CO2吸收量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
(共32张PPT)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的大小;
2、细胞的形态;
3、细胞的种类
真核细胞(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绝大多数生物
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衣原体、支原体、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4、细胞虽然都很小,但是都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这些就是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比较;
一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位置和厚度
(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磷脂和蛋白质分子
(三)细胞膜的结构
1.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分子覆盖、嵌插、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
一、知识结构
3.细胞膜的表面有一层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的糖蛋白(糖被);
糖被的功能:(1)保护和润滑的作用,如消化道或呼吸道的上皮细胞的表面;
(2)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 ;
4.结构特点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变形虫的捕食
白细胞吞噬病菌
细胞的融合等
(四)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1.在细胞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1)活细胞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作用,它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
进出细胞方式 具体物质
自由扩散 脂溶性物质和水溶性物质
主动运输 离子和一些有机小分子
内吞作用
外排作用 大分子物质
颗粒性物质
(2)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方式
项目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方向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能量 不耗能 需要耗能
实例 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 K+、Na+、氨基酸等
图示
2.分隔界膜
3.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五)细胞壁
1.化学本质
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用15%的盐酸处理,可使细胞分离(解离)
3.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2.细胞壁是全透性 的
二、要点点拨
1、影响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因素
a.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膜两侧的浓度差
b.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种类:决定可以运输哪些物质
数目:决定在单位时间内运输某种物质的快慢
载体
能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能量的增加运输的速率加快
2、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
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链接: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具有选择性。
3、理解研究细胞膜流动性的方法。
二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知识结构
(一)细胞质
1.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是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
3.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4.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二)细胞质基质
1.化学成分:水、无机盐离子、脂类、糖类、蛋白质(多种酶)、氨基酸、核苷酸等;
2.功能:(1)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环境条件;
(三)细胞器
1.线粒体(相对封闭的双层膜结构)
(1)分布
(2)形态
(3)结构
(4)功能
2.叶绿体(相对封闭的双层膜结构)
(1)分布
(2)形态
(3)结构
(4)功能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3.内质网(单层膜)
种类 滑面内质网
(表面无核糖体附着) 粗面内质网
(表面有核糖体附着)
结构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功能
4.核糖体(无膜结构)
种类 具体功能
附着的核糖体
游离的核糖体
延伸:在分裂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的数目较多,并且分布均匀,这一点已被用来作为辨认肿瘤细胞的标志之一。
参与某些脂类、糖类和激素的合成
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膜上附着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有机物合成的“车间”
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如抗体、酶原或蛋白质类的激素。
主要合成分布在细胞质中或供细胞本身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分子,此外还合成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
5.高尔基体(单层膜结构)
动物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
说明:高尔基体是一种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却是不相同的一种细胞器!
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 蛋白质的“加工厂”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集中到细胞板附近,参与合成纤维素
6.中心体(无膜结构)
(1)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
(2)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物质组成
(3)功能: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参与形成纺锤体、决定细胞分裂的方向
7.液泡(单层膜结构)
(1)分布: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90%
(2)结构
液泡膜
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
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3)功能
①调节细胞的内环境
②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的状态。
二、要点点拨
1、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①不同功能的细胞所含的细胞器不同,如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明显多于平滑肌细胞;
②同一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细胞器也不同,如冬眠动物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明显多于正常状态下;
③同一细胞中不同部位由于功能不同,细胞器分布也不同,如精子细胞中线粒体主要集中于颈部。
④细胞的某一生理功能是由多种细胞器协同完成的。
如分泌蛋白(胰岛素、消化酶和抗体等)的形成和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2、注意细胞器结构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联系。
例如:在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上进行的反应;
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进行的反应。
3、学会判断某物质在细胞器之间交换时需要穿过膜的层数
4、熟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解决好相关的填图题。
三、典型例题
例1:(2003年江苏高考第1题)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膜上
B.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例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的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实验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细胞 核仁 叶绿素等光合色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结构被破坏
则:甲、乙、丙三种细胞分别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类生物?
光合细菌 蛔虫 水稻
A
(蛔虫 光合细菌 水稻 )
例3:菠菜、海绵组织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内有,而蓝藻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染色体和质体
C.RNA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
三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核的结构
一、知识结构
(二)染色体和染色质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1~10um 20~100um
细胞壁
核结构
细胞器
生物种类
(三)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2.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
①无核膜、核仁,有核区
②DNA单独存在,没有蛋白质
①有核膜、核仁,典型的细胞核
②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只有游离的核糖体
各种细胞器基本都有
支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
绝大多数生物
二、要点点拨
1、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从结构上看:①细胞核与细胞质通过核孔互相沟通;②核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等互相连接,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2)从功能上看: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虽不同,但它们是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从调控上看:细胞核内携带遗传信息的DNA是决定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因此细胞的整个生命活动主要是由DNA调控和决定的,使细胞形成一个整体的调控系统。
(4)从与外界的关系看:细胞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可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因此,细胞与外界之间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3、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关系
(1)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
(2)变形虫的实验
例2: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生活正常。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一、知识结构
1.细胞分化:
(1)特点:
(2)实质:
(3)结果:
(4)意义:
2、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一类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特征
无限增殖(正常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
改变形态结构
易转移、扩散(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少)
持久性(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稳定性(一般不可逆转)。
细胞中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细胞、组织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3)癌变的原理
3、细胞的衰老
(1)正常生命现象:发生→分化→衰老→死亡
(2)主要特征:
①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减缓
②酶活性降低,导致白发等
③色素积累,如老年斑
④呼吸减慢,核增大,染色质固缩
⑤膜通透性改变
二、要点点拨
1、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差别和意义。
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的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选择表达的结果,并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3、理解细胞分化的特征,尤其是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转的,但有特例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
4、学会判断癌细胞的特征和细胞衰老的特征。
5、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三、典型例题
例1:(2001年上海高考)人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肝脏细胞能合成大量谷丙转氨酶,胰岛细胞中 ( )
A.只有胰岛素基因 B.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谷丙转氨酶基因和其他基因
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谷丙转氨酶基因
例2: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
A.细胞表面结构改变 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D.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例3:与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A、B、C均是
C
D
D(共28张PPT)
糖类、脂质分别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化学元素?
在细胞中的含量怎样?
糖类:C、H、O 和核酸共占1.0%~1.5%
脂质:主要是C、H、O(有些含N、P)
   占1%~2%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在细胞中的含量又如何?
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也含有P、S及一些微量元素。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
比较下列两种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为生物大分子。
H2O(水) C3032H4816O872N280S8Fe4
(血红蛋白)
18 64500
无论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多大,结构多复杂,但各种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观察比较这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式,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H   | H—C—COOH   |   NH2
甘氨酸
CH3 | H—C—COOH | NH2
  丙氨酸
SH—CH2   | H—C—COOH   |   NH2
半胱氨酸
            H            | 氨基酸结构通式:R—C—COOH             |             NH2
            H            | 氨基酸结构通式:R—C—COOH            |            NH2
其中-NH2称为氨基,-COOH称为羧基,
至少要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R基为判别基因,约有20种生物的氨基酸。
课堂检测一
下列哪个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
A、NH2—CH—COOH       |      R           
B、NH2-CH2-COOH
C、NH2—CH—OH     |      COOH      
D、NH2-CH2-CH2-CH2-COOH
氨基酸数-

脱去的水分子数

肽键数
肽链数
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叫二肽。
由3个或3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链的化合物,叫多肽。
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连接在一起。这些肽链不呈直线,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形成非常复杂的空间结构。
肽链是没有生物活性的,
当肽链按不同形式折叠和
盘曲形成具一定空间结构
的蛋白质分子才表现出
生物活性。
   脱水缩合         盘曲折叠 氨基酸———→肽链(一条或多条)———→蛋白质。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蛋白质的种类多种多样,例如人体内含蛋白质的种类约有10万种,整个生物界的蛋白质种类估计有100亿种。
蛋白质的多样性决定于结构的多样性,那为什么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呢?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①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数目成百上千
③排列次序变化多端
④空间结构也千差万别
主要功能
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催化蛋白:如酶
运输蛋白: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调节蛋白: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免疫蛋白:如抗体,削除外来蛋白的干扰
根据下面图解,回答问题:
(1)该图示_____肽化合物;含_____个肽键。(2)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_____ B._____ C._____
(3)生成此化合物的反应叫________。


氨基
肽键
羧基
缩合
核 酸
化学元素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
基本组成单位
分子结构
主要功能
重点:两种核酸的比较
化学元素组成
C、H、O、N、P
BACK
相对分子质量
几十万——几百万
BACK
基本组成单位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和一分子的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每个核酸分子是由几百个乃至上亿个核苷酸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
核苷酸
五碳糖
碱基
P
核 糖
碱基
P
脱氧核糖
碱基
P
核糖核酸
(RNA)
脱氧核糖核酸
(DNA)
BACK
分子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
RNA:一般是单链
BACK
主要功能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BACK
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名称 简称 存在部位 作用
脱氧核糖核酸 DNA 细胞核内、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遗传物质
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作用。
核糖
核酸 RNA 细胞质内
蛋 白 质
C、H、O、N,有的还含Fe、S、P等
蛋白质
含量:
占细胞干重50%以上
组成元素:
基本单位:
功能
结构物质
调节新陈代谢
氨基酸
种类
通式:
特点
肽→肽链→蛋白质
氨基酸种类不同
数目成百上千
排列次序变化多端
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多样性
缩合
核酸
组成元素:
C、H、O、N、P
组成物质: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基本单位:
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核糖核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
功能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 酸
1种
2种
5种
(8种)
1、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含四条多
肽链,那么在形成肽链过程中,其肽键的数目和脱下
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573和573 B、570和570 
C、572和572 D、571和571
2、分子式为(C6H10O5 )n和C3032H4816O872N780S8Fe4
这两种物质最可能是
A、脂类和蛋白质     B、多糖和蛋白质
C、核酸和多糖     D、蛋白蛋和核酸
3、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核酸   B、脱氧核糖核酸  
C、核苷酸 D、核糖核酸
4、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请根据本节内容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
因为这两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即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不同,排列次序不同,空间结构也不同),所以它们的功能也不相同。
5、下列物质中,有的是氨基酸,有的不是。请找出所有的氨基酸,回答这些氨基酸经缩合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应叫
A 、氨基酸 B、二肽 C 、三肽 D 、四肽
NH2— CH—(CH2)2—COOH CH2—CH —CH2—COOH



NH2—CH2—COOH ① NH2—CH2—CH2OH ②


COOH ③
NH2 ④
(1)图中A表示     ,D表示        。
(2)该化合物由  个氨基酸分子失去  个分子水面形成的,这种反应叫     。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该化合物称为       。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       ,表示肽键的字母是       。
(4)图中有  个肽键,有   个氨基和   个羧基。
(5)该化合物由   种氨基酸组成的。(共32张PPT)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的大小;
2、细胞的形态;
3、细胞的种类
真核细胞(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绝大多数生物
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衣原体、支原体、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4、细胞虽然都很小,但是都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这些就是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比较;
一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位置和厚度
(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磷脂和蛋白质分子
(三)细胞膜的结构
1.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分子覆盖、嵌插、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
一、知识结构
3.细胞膜的表面有一层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的糖蛋白(糖被);
糖被的功能:(1)保护和润滑的作用,如消化道或呼吸道的上皮细胞的表面;
(2)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 ;
4.结构特点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变形虫的捕食
白细胞吞噬病菌
细胞的融合等
(四)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1.在细胞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1)活细胞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作用,它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
进出细胞方式 具体物质
自由扩散 脂溶性物质和水溶性物质
主动运输 离子和一些有机小分子
内吞作用
外排作用 大分子物质
颗粒性物质
(2)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方式
项目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方向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能量 不耗能 需要耗能
实例 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 K+、Na+、氨基酸等
图示
2.分隔界膜
3.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五)细胞壁
1.化学本质
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用15%的盐酸处理,可使细胞分离(解离)
3.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2.细胞壁是全透性 的
二、要点点拨
1、影响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因素
a.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膜两侧的浓度差
b.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种类:决定可以运输哪些物质
数目:决定在单位时间内运输某种物质的快慢
载体
能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能量的增加运输的速率加快
2、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
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链接: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具有选择性。
3、理解研究细胞膜流动性的方法。
二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知识结构
(一)细胞质
1.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是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
3.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4.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二)细胞质基质
1.化学成分:水、无机盐离子、脂类、糖类、蛋白质(多种酶)、氨基酸、核苷酸等;
2.功能:(1)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环境条件;
(三)细胞器
1.线粒体(相对封闭的双层膜结构)
(1)分布
(2)形态
(3)结构
(4)功能
2.叶绿体(相对封闭的双层膜结构)
(1)分布
(2)形态
(3)结构
(4)功能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3.内质网(单层膜)
种类 滑面内质网
(表面无核糖体附着) 粗面内质网
(表面有核糖体附着)
结构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功能
4.核糖体(无膜结构)
种类 具体功能
附着的核糖体
游离的核糖体
延伸:在分裂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的数目较多,并且分布均匀,这一点已被用来作为辨认肿瘤细胞的标志之一。
参与某些脂类、糖类和激素的合成
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膜上附着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有机物合成的“车间”
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如抗体、酶原或蛋白质类的激素。
主要合成分布在细胞质中或供细胞本身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分子,此外还合成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
5.高尔基体(单层膜结构)
动物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
说明:高尔基体是一种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却是不相同的一种细胞器!
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 蛋白质的“加工厂”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集中到细胞板附近,参与合成纤维素
6.中心体(无膜结构)
(1)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
(2)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物质组成
(3)功能: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参与形成纺锤体、决定细胞分裂的方向
7.液泡(单层膜结构)
(1)分布: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90%
(2)结构
液泡膜
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
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3)功能
①调节细胞的内环境
②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的状态。
二、要点点拨
1、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①不同功能的细胞所含的细胞器不同,如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明显多于平滑肌细胞;
②同一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细胞器也不同,如冬眠动物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明显多于正常状态下;
③同一细胞中不同部位由于功能不同,细胞器分布也不同,如精子细胞中线粒体主要集中于颈部。
④细胞的某一生理功能是由多种细胞器协同完成的。
如分泌蛋白(胰岛素、消化酶和抗体等)的形成和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2、注意细胞器结构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联系。
例如:在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上进行的反应;
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进行的反应。
3、学会判断某物质在细胞器之间交换时需要穿过膜的层数
4、熟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解决好相关的填图题。
三、典型例题
例1:(2003年江苏高考第1题)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膜上
B.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例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的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实验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细胞 核仁 叶绿素等光合色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结构被破坏
则:甲、乙、丙三种细胞分别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类生物?
光合细菌 蛔虫 水稻
A
(蛔虫 光合细菌 水稻 )
例3:菠菜、海绵组织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内有,而蓝藻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染色体和质体
C.RNA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
三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核的结构
一、知识结构
(二)染色体和染色质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1~10um 20~100um
细胞壁
核结构
细胞器
生物种类
(三)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2.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
①无核膜、核仁,有核区
②DNA单独存在,没有蛋白质
①有核膜、核仁,典型的细胞核
②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只有游离的核糖体
各种细胞器基本都有
支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
绝大多数生物
二、要点点拨
1、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从结构上看:①细胞核与细胞质通过核孔互相沟通;②核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等互相连接,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2)从功能上看: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虽不同,但它们是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从调控上看:细胞核内携带遗传信息的DNA是决定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因此细胞的整个生命活动主要是由DNA调控和决定的,使细胞形成一个整体的调控系统。
(4)从与外界的关系看:细胞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可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因此,细胞与外界之间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3、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关系
(1)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
(2)变形虫的实验
例2: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生活正常。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一、知识结构
1.细胞分化:
(1)特点:
(2)实质:
(3)结果:
(4)意义:
2、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一类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特征
无限增殖(正常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
改变形态结构
易转移、扩散(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少)
持久性(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稳定性(一般不可逆转)。
细胞中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细胞、组织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3)癌变的原理
3、细胞的衰老
(1)正常生命现象:发生→分化→衰老→死亡
(2)主要特征:
①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减缓
②酶活性降低,导致白发等
③色素积累,如老年斑
④呼吸减慢,核增大,染色质固缩
⑤膜通透性改变
二、要点点拨
1、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差别和意义。
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的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选择表达的结果,并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3、理解细胞分化的特征,尤其是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转的,但有特例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
4、学会判断癌细胞的特征和细胞衰老的特征。
5、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三、典型例题
例1:(2001年上海高考)人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肝脏细胞能合成大量谷丙转氨酶,胰岛细胞中 ( )
A.只有胰岛素基因 B.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谷丙转氨酶基因和其他基因
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谷丙转氨酶基因
例2: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
A.细胞表面结构改变 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D.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例3:与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A、B、C均是
C
D
D(共17张PPT)
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 胞
各种不同形状细胞和不同组织的模式图
植物、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分析:将人的红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实验结果是否相同?
植物细胞外面有细胞壁,它对于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胞壁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含量
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磷 脂 55~57
蛋白质 约40
糖 类 2~10
磷脂分子
讨论:磷脂分子如何排列来构成细胞膜?
资 料
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用有机溶剂抽取人的红细胞膜的膜脂成分并测定膜脂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它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二倍,提示了细胞膜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
随后,科学家发现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低得多,已知脂滴表面吸附有蛋白成分则表面张力降低。因此科学家推测细胞膜成分中含有_________。
蛋白质
糖蛋白的作用
1、保护和润滑作用
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糖蛋白
2、细胞识别作用
如:海绵动物异种细胞之间
资 料
40分钟
由以上实验中蛋白质的分布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一个典型的科学实验
(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阅读思考〗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上述两种方式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是一种 。理由是: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讨论分析: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不能选择吸收的物质,蔗糖是不能透过膜的大分子物质。可是用食醋和糖可将鲜蒜腌制成又甜又酸的糖醋大蒜,为什么?
已知人的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08,它是在胰岛细胞中合成的,但发现它在血液和肝脏中广泛分布。根据已有的知识及以上资料分析:
(1)胰岛素能否通过细胞膜?
(2)它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出细胞的?
变形虫正在吞噬一个草履虫
总 结
细胞膜的结构
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
保护细胞,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
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共5张PPT)
以上是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请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下一页
以上此人的动作中,哪些过程与三种方式相对应?
下一页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质 是否消耗细胞内的 能量 出入细胞的物质举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不需要 不需要 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
高浓度
(高 低) 需要 需要 钾离子进入红细胞
请看书,填出以下表格:
1。有两位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1)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2)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3)把人的细胞和鼠的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
    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此细胞在37°C下
    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的细胞
    表面。请分析:
  (1)两种颜色均匀分布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这一实验结果,能证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性。
蛋白质分子运动
一定的流动
2。以下是某种物质由红细胞外进入细胞内部的示意图,该
物质可能是----------[ ]
A。甘油分子
B。葡萄糖分子
C。氧气分子
D。钾离子
提示:
从图中物质扩散的方向来看,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而在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中,只有主动运输具有这个特点。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