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9年下学期创新高中部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7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81分
,
)
1.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
A.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
2.
秦王赢政统一中国,认为白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
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3
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大发展
B.国家实现了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了法治
4
为解决下图所反映的问题,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设立中朝
C.颁布“推恩令”
D.设立藩镇
5.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不包括(
)
A.收精兵
B.削实权
C.制钱谷
D.设内阁
6.
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
)
A.皇权日益强化
B.君权和相权矛盾缓和
C.皇帝宰相分权
D.加强中央集权
7.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工商业奴隶主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哪一改革的评价(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议事会改革
8.
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
A.《王位继承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9.
要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0
1742年,英国首相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这反映了英国(
)
A.国家权力逐渐向内阁倾斜
B.首相、国王和议会互相制约
C.议会成为政党角逐的中心
D.责任制内阁不断发展和完善
11.
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美国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争取民族独立
B.推举华盛顿为国王
C.实行联邦制
D.两党交替执政
12.
美国共和党的标志是(
)
A.驴
B.象
C.鹰
D.狮
13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
B.总统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
C.总统在众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参议院
D.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
14.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B.年《权利法案》颁布
C.年宪法的颁布
D.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5.
1871年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德意志取得民族统一是通过(
)
A.王朝战争
B.工业革命
C.民族革命
D.海外扩张
16.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17.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B.削弱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18.
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
)
A.英法 颐和园
B.葡西 颐和园
C.英法 圆明园
D.俄日 紫禁城
19太平天国由胜而衰的转折点是(
)
A.天京变乱
B.安庆失陷
C.清军围困天京
D.北伐失败
20.
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21.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黄海战役
②平壤战役
③威海卫战役
④辽东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22.
《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工具(
)
A.巨额赔款
B.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拆除天津至北京沿线炮台
23.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
A.彻底废除旧制度
B.民主和科学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
24.
如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对此组图片理解正确的是(
)
A.图①与皇帝制度相始终
B.图②诞生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图③确定于1949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①②③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25
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最重要的标志是( )
A.被反动势力篡夺革命果实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C.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工农运动陷于低潮
卷II(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二反映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地方行政制度的推行有何意义?
(3)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代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制衡”。政治制度的“制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制衡”的,这种“制衡”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材料三图片中的人物,如果穿越时光隧道,能否出现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为什么?
28.中国百年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它们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难言的屈辱。请回答:
(1)这三个条约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失败的背景下签订的?
(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3)它们体现了近代中国怎样的历史主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年11月1日高中历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7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81分
)
1
【答案】C
【考点】分封制【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材料“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反映了文化的统一性,这是分封制促进周王朝辖区内文化融合的结果,可见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出礼乐制受冲击,故A错误;
在西周时期不可能出现“标准化器物生产”,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华夷观念”,故D项错误。
故选C。
2.【答案】A【考点】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秦朝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征来分析。
【解答】
A.突出皇帝称号,并且与三皇五帝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B.西周时期也强调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材料并不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彻底抛弃。
C.皇帝家族并没有垄断国家政治权力,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并不一定是皇帝家的成员。
D.材料反映的是皇帝与三皇五帝的关系,并不是强调与神权的关系。
故选A。
3【答案】B【考点】秦朝统一【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要求学生结合秦朝统一的影响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之上。
故选B。
4【答案】A【考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既有郡又有国,所以体现的是郡国并行制,所以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实行郡国并行制,故A正确。
设立中朝涉及的中央集权,排除B。
材料不涉及“推恩令”,排除C。
材料中体现设立的是郡和国而非藩镇,排除D。
故选A。
5【答案】D【考点】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都是宋朝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内阁制度是明朝设立的。
故选D。
6【答案】A【考点】
清朝的军机处‘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要求学生结合军机处的特征和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过程特点来分析。【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从明到清,废除了宰相设立的军机处,使得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选A。
7【答案】A【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答】A.按照财产多寡来分享权利和义务,是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的内容,正确。
B.克里斯提尼改革没有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排除。
C.伯利克里时期,不以财产多寡来安排政治权力,排除。
D.议事会改革与财产的多寡无关,排除。故选A。
8【答案】B【考点】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背景和意义。
【解答】《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一定程度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B正确。A,《王位继承法》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不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故排除;C,公民法是罗马适用于公民的法律,不是指某一部具体的律法。故排除;D,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用于帝国境内所有的自由民,也不是某一部法律。故排除。故选B。
9.【答案】A【考点】英国《权利法案》【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关知识。
【解答】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故A正确;BCD三项均不是英国的文献,故排除。故选A。
10【答案】D【考点】英国责任内阁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发展。
【解答】由沃波尔辞职到小皮特解散下院、继续任职,这体现了内阁和议会的相互制约,说明责任制内阁不断发展和完善,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国家权力向内阁倾斜,故A项错误;
B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不能说明议会成为政党角逐的中心,故C项错误。
故选D。
11【答案】C【考点】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邦联体制是松散的各州联合,中央政府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不能适应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它被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联邦体制所取代。
【解答】根据材料中“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表明华盛顿不满邦联体制而强调要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联邦制,故C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2【答案】B
【考点】美国总统共和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党制度。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共和党的标志是大象,民主党的标志是驴,故B正确;
ACD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
13【答案】C
【考点】法国1875年宪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统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选项C的描述是错误的,其他三个选项均是正确的描述。故选C。
14【答案】D
【考点】法国1875年宪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政体,要求学生结合近代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近代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5【答案】A【考点】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统一的方式。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德意志帝国统一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的方式来实现的,故A正确;BCD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
16【答案】A【考点】德意志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和德国两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异同。
【解答】A项,英国和德国国王都是国家的元首。故A正确。
B项,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B错误。
C项,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议会掌握国家政权,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而德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其作用很小,故C错误。D项,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具有鲜明的专制色彩,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则没有。故选A。
17【答案】D【考点】鸦片战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需要掌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直接目的”和对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识记。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直接目的”,结合所学可知,从世纪起,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故项正确。
三项不是目的,是对中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8.【答案】C【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的两个强盗和闯入夏宫,以及雨果所生活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强盗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国和法国,而当时的夏宫应该是指圆明园,故C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9【答案】A【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天京变乱。
20【答案】B【考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政新篇》,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关键信息是“洪仁玕”。
【解答】关键信息“洪仁玕的思想”“十分可贵”“一定能上道”意指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走上近代化道路。《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1.【答案】B【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战役时间的识记。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①是年月初;②是年月初;③是年月;④是年月到月,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故项正确。
22【答案】C【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要求学生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最能够体现出清政府是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应该是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要维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帮助列强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3【答案】C【考点】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解答】
维新变法主张保留君主制,故A项错误。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项错误。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范畴,故C项正确。
民主和共和是辛亥革命的主张,故D项错误。
故选C。
24【答案】D【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解答】①大清国龙旗,处于清政府统治时期,故A错误;
②五色旗,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国旗,故B错误;
③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它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从全国各地的作品中选出,这三面旗帜的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故D项正确,C错误。
故选D。
25【答案】B【考点】国民大革命辛亥革命的失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解答】A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是412和715反革命政变,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是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故A排除;
B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和大革命都失败了,主要是由于他们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社会的性质都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故B正确;
C尽管他们都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这不是他们失败的最重要标志,只是表现之一,故C排除;
D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工农运动,故D排除。
故选B。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6
【答案】
(1)“上”:秦始皇。
行政制度:郡县制。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图一:三省六部制。
图二:行省制度。
意义:该制度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变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隋唐三省六部制
元朝行省制度
郡县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解答】
(1)第一小问的制度,依据材料一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上”是指秦始皇,第二小问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地方制度是郡县制。第三小问的积极影响,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的名称,依据材料二图示可知,图一是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的制度,依据材料二图示可知,图二是行省制。第三小问的意义,结合行省制度的影响解答即可。
(3)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三可以得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依据材料四可以得出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第二小问的趋势,依据四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
27
【答案】
(1)说明: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
目的:保障民主(防止专制)。
(2)理解: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3)不能。
原因:《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不承认妇女、黑人享有同白人男子相同的权利。
【考点】
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分权制衡原则。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联邦制。
(3)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
【解答】
(1)主要根据“制衡”包括的两层含义来组织答案。
(2)根据材料中的“中央政府”“州政府则保留”等信息来判断它隐含的信息。
(3)实际考查《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8【答案】(1)第一次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屈辱的近代中国(或落后就挨打的中国)。(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PAGE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