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学习每段的内容
2感知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难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________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_________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左传》
编年体
左丘明
⒈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今义: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攻打、讨伐。
砍伐。
参与。
中间。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牺牲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鄙陋,目光短浅。
卑鄙。
指猪、牛、羊等祭品。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狱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虽 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案件。
监狱。
即使
虽然
2、虚词
以
何以战。
必以分人。
之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凭
把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他,指曹刿。
3、填成语
1、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
2、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 )
3、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一、本文线索
事件发展:
战前——战中——战后
曹刿活动 :
请见——参战——论战
文章内容理解
探究性学习(一)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①齐师伐我,公将战
②肉食着鄙,未能远谋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3.鲁庄公的备战措施有哪些?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
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
取信于民
×
×
√
作战的先决条件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探究性学习(二)
探究性学习(三)
4.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探究性学习(四)
战争中
1、战争一开始鲁庄公做出了什么反应?(原文回答)
明确:公将鼓之。
2、战争一胜利鲁庄公又做出了什么反应?(原文回答)
明确:公将驰之。
3、曹刿又是如何指挥作战的?(原文回答)
明确:未可,可矣;未可,可矣。
探究性学习(五)
战争后
1、战争结束后,鲁庄公知道战争胜利的原因吗?那一句话可以体现出来。(集体原句回答)
明确:公问其故。
2、曹刿又中如何阐述的?(集体用原话回答)
明确:
曹刿的战术思想: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之。(抓住时机)
大国难测……辙乱旗靡,故逐之。(谨慎果断)
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4、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在哪里?
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三﹑取胜而不知胜因;
鄙
1.取信于民
2.临阵从容指挥若定
3.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远谋
文章内容理解
人物形象分析
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上平庸,不懂军事,
但善于纳谏,能用贤。
写作手法:
对比 衬托
曹刿:
庄公:
本文作者的观点与哪篇文章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取信于民=
人和
归纳
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1、主题
2、写作特点
请用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之时。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
5、由本文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彼竭我盈(齐人三鼓)
辙乱旗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一鼓作气
请你记诵两条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
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
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诸葛亮
完成当堂训练
1. 完成导学案
解释词语
1安( )
2专( )
3遍 ( )
4牺牲( )
5 玉帛( )
6加( )
7信( )
8弗( )
9福( )
10狱( )
11鼓( )
12忠( )
13属( )
14盈( )
15逐( )
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
2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
1翻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战于长勺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
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4.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
5.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
B
长勺之战
鲁庄公十年
长勺
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作业
你对鲁庄公其人有没有一些新的认识?在他的身上你集中看到了什么优点?请写一篇小短文进行适当阐述,阐述要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