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9 16: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有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Cl—35.5 O—16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四个家庭实验,不能配制成溶液的是 (  )
/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
A.糖水 B.牛奶 C.米粥 D.豆浆
3.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浓硫酸 B.医用酒精 C.生理盐水 D.碘酒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掉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5.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则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间的质量比为 (  )
A.1∶9∶10 B.1∶10∶11 C.9∶1∶10 D.10∶1∶11
6.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盐酸清除铁锈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汽油清洗油污
7.下列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  )
①氢氧化钠 ②氯化钠 ③硝酸铵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8.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后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天饮水桶的内壁挂满一层气泡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10.t℃时,20g某物质溶解在20g的水里恰好饱和,此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是 (  )
A.100g B.20g C.40g D.1g
11.下列方法可使硝酸钾溶解度增大的是 (  )
A.增加溶质 B.增加溶剂 C.升高温度 D.搅拌
12.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w)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
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的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14.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100g水(25℃)/①/②/③/④/⑤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15.要配制100g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
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16.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溶液
溶质的化学式
(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稀硫酸溶液
   ?
(B)医疗消毒用的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
   ?
(C)医疗消毒用的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
(D)医疗用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
   ?
(E)澄清的石灰水
   ?
17.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
/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    .?
(3)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由t3℃降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最大的是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4)a点表示的含义是    .?
(5)当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都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均可以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物质的溶液.?
18.下图是一瓶医用注射盐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主要成分
NaCl、H2O
体积:500mL
含量:0.9%
密度:1g/cm3
(1)氯化钠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 (2)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3)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氯化钠的质量是    g.?
(4)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钠元素的质量是    g(精确到0.1g).?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19.(6分)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盐水的全过程.
/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至少两种)    、    .?
(2)若操作正确,则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
(3)如果配制的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条)    、    、    .?
20.(8分)四位同学用不同方法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
甲:用固体氯化钠和水 乙:用2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丙:用粗盐(含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和水 丁:用100g20%的氯化钠溶液、10g氯化钠固体和水
(1)实验中四位同学共同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    .?
(2)甲称量氯化钠时,指针向左偏转,则应(填序号)    .?
A.增加砝码 B.移动游码 C.取出一些NaCl固体 D.再加一些NaCl固体
若甲同学最后配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可能的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3)乙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时应量取    mL的水.?
(4)丙应进行的实验步骤是(填序号)    .?
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结晶 ④计算 ⑤装瓶并贴标签 ⑥称量
假设需粗盐50g,最好应量取    mL水来溶解(20℃时,SNaCl=36g)?
(5)丁用100g20%的氯化钠溶液、10g氯化钠固体和水可配制成5%的氯化钠溶液    g.?
四、计算题(共11分)
21.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成稀硫酸,并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1)查阅资料:20℃时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的密度(g/mL)如下表:
质量
分数/%
0
1
4
10
16
24
32
36
44
60
98
密度
1.00
1.01
1.02
1.07
1.11
1.17
1.24
1.27
1.34
1.50
1.84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写两条):
①    ;②    .?
(2)计算:配制200g24.5%的稀硫酸,需98%浓硫酸多少毫升?需要水多少克?
【答案与解析】
1.B(解析: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粉笔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硫酸钙等,不溶于水,不能够形成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但是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汽油,能够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蔗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2.A(解析: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3.D(解析:浓硫酸的溶剂是水;医用酒精的溶剂是水;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碘酒的溶剂是酒精.)
4.A(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掉一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但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KNO3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如低温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温度较高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于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没有晶体析出.故答案为A.)
5.B(解析: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g,说明该温度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0克该物质,所以溶质为10克,溶剂为100克,溶液为110克.)
6.C(解析:乳化是洗涤剂将不溶于水的油分散成微小的液滴,使其在水中稳定存在,但它不属于溶解.A.用水洗手利用的不是乳化原理;B.通过盐酸与铁锈发生化学反应使不溶于水的铁锈变成能溶于水的氯化铁;C.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滴分散成小液滴;D.利用的是汽油溶解油污.)
7.D(解析:①氢氧化钠属于碱,溶于水时会放热,温度升高;②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③硝酸铵属于铵盐,溶于水时会吸热,温度降低.)
8.C(解析: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产生;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是因为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有大量泡沫溢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夏天温度较高,饮水桶的内壁挂满一层气泡就是由于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造成的,D能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9.D(解析: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
30g
100g+30g
×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因为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故答案为D.)
10.A(解析:设此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是m,由溶解度的定义得:
20g
20g
=
100g
??
,解得m=100g.)
11.C(解析:增加溶质能够改变溶液的状态,但是不能改变溶解度大小;增加溶剂,会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却无法改变溶解度;升高温度,温度无论升高还是降低都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搅拌能够加速溶质的溶解但是无法改变溶液的状态,更不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12.D(解析: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中硝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
13.B(解析:从图示看: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将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的甲的质量大;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因为该温度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选B.)
14.D(解析:根据A的溶解度,可看出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为20℃时,溶解度为37.2g,那么在25℃时的溶解度>37.2g,故①为不饱和溶液;当再加入4.2g固体时,由于37.2g+4.2g=41.4g,而当温度为30℃时溶解度为41.4g,故②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未溶解;当温度升高为60℃时,溶解度为55.2g>41.4g,故③变为不饱和溶液;当再加入9g固体,此时溶质质量=41.4g+9g=50.4g<55.2g,故④仍然为不饱和溶液;当降温至50℃时,溶解度为50.4g,故溶液刚好饱和.)
15.B(解析: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试管,A组仪器不合适;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配制100g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漏斗,C组仪器不合适;配制100g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加热,则不需要使用酒精灯,D组仪器不合适.故答案为B.)
16.H2SO4;H2O2;KMnO4;NaCl;Ca(OH)2(解析: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稀硫酸溶液的溶质是硫酸;医疗消毒用的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的溶质是过氧化氢;医疗消毒用的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的溶质是高锰酸钾;澄清的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17.(1)A>B>C (2)C (3)A;C (4)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C(解析:(1)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B两物质的溶解度在t2℃时相等;(3)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由t3℃降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最大的是A;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温时无固体析出;(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在t2℃时相等;(5)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均可以达到饱和状态,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C符合.)
18.(1)46∶71 (2)39.3% (3)4.5 (4)1.8(解析:(1)氯化钠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23∶35.5=46∶71;(2)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23
(35.5+23)
×100%≈39.3%;(3)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氯化钠的质量=500mL×1g/cm3×0.9%=4.5g;(4)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钠元素的质量=4.5g×39.3%=1.8g.)
19.(1)药品瓶盖正放在桌面上;砝码和药品正好放反了;用温度计搅拌不对,应用玻璃棒搅拌(任选两点) (2)2.5 (3)①计算有错误 ②天平读数有误(不准确) ③氯化钠中有杂质 ④烧杯中原先有水 ⑤水取多了 ⑥天平未调零 ⑦在转移氯化钠时氯化钠撒在了桌子上(任选三点)
20.(1)量筒;玻璃棒 (2)C;A (3)75 (4)①②③④⑥①⑤;138.9 (5)600(解析:(1)分析这四位同学的配制方案可以知道,都需要用量筒来量取液体,同时需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来使溶液混合均匀;(2)天平指针左偏,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多了,故应该从托盘上取出一些氯化钠,故应该选择C;若甲同学最后配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能够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测量水的体积增多,故会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增加水的质量,故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③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使读数中增加了开始游码所处位置质量,从而导致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最终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增加水的质量,故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⑤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能够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的因素为:①②③④⑤,即选项A为正确的答案;(3)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0g×5%=(100g-x)×20%,解得:x=75g,即需加水的体积为:75g÷1g/mL=75mL;(4)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则应该先对粗盐进行提纯,其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然后再根据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可以知道: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然后再溶解,最后装瓶贴标签即可,故正确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⑥①⑤;为了让氯化钠能够充分溶解,所以要提供充足的水,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可以知道加入水的质量最好为:50g÷36g×100g≈138.9g,即水的体积为:138.9g÷1g/mL≈138.9mL;(5)设可以配得溶液的质量为y,则根据溶质的质量相等可得:100g×20%+10g=x·5%,y=600g.)
21.(1)①纯硫酸及硫酸溶液的密度均比水大 ②硫酸溶液越浓,密度越大 (2)配制200g24.5%的稀硫酸需要98%的硫酸质量=
200g×24.5%
98%
=50g,需要水的质量=200g-50g=150g,50g98%的浓硫酸的体积=
50g
1.84g·m
L
-1
≈27.2mL.(解析:(1)对比数据中质量分数的变化与溶液密度变化的关系可以发现:①纯硫酸及硫酸溶液的密度均比水大,②硫酸溶液越浓,密度越大;(2)依据质量守恒,稀释前后含有的硫酸质量不变.利用数据表可查得,98%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84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