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9 17:0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4.1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第一课时)
教师 张娟娟 单位 张家口市万全区第一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会控制变量法在对比实验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叙述的准确性。3.接受防火安全教育,了解逃生和自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3.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4.培养学生敢于对生活中固定思维进行质疑。5.逐渐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与灭火方法,语言叙述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控制变量法在对比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启发法
实验用品 教师:试管、大烧杯、镊子、红磷、白磷、丁烷、洗涤剂学生:短蜡烛、烧杯(100毫升、250毫升)各一、水、火柴镊子、小剪刀、抹布、小石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演示小魔术:手上生火提问:大家观察到什么?手呢?引出课题 观察实验、描述实验 创设情景,设疑在惊奇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 燃烧概念的引出:提问:请大家观察图片的共同特征。提示:概念适用范围。提问:1.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 2. 观察、分析经典实验,仪器、药品、现象、结论) 3. 如何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呢? 4.做水火相容的实验。证明质疑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水火也能相容。 观察,得出燃烧的概念。 学生观察 分析 学生分小组进行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的实验设计。(控制其他条件,变量为可燃物)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的核心的理解。 培养学生初步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去
得出结论 引出灭火 请同学们总结燃烧的条件。板书展示“火三角”进行总结。过渡:人类掌握了燃烧的条件后,利用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使用不当就会造成损失。所以我们还要学会控制它。 学生观察图片 讨论,感受火的功过。 培养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正反两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提示:1.实验注意事项2.设置时间,激发学生思考的效率。 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推出灭火的原理并与燃烧的条件做对比。注意三个关键词(隔离、隔绝、降温)从而小结本节知识。 提问:为什么刚开始时老师手上熊熊烈火,而手却安然无恙呢?、 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解释:丁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分蒸发,水蒸发吸热,达不到手受伤的温度。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联系实际应用知识 提问:1.油锅着火怎么办?(颠覆传统思维)2.火灾报警方法演示3.交流对火场自救的认识视频演示颠覆火场自救的常规认识 观看、思考问题 让学生学有所用。 对于传统和常规的认识引起质疑。
课后训练 练一练1.燃烧条件、灭火方法、火场逃生。练一练2:控制变量法的练习。 回答问题,实战训练 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课后小结 1知识: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2.技能:控制变量法在对比实验中应用的注意点。点题:关注化学珍爱生命防火胜于灭火
课后作业 家庭小实验
板书设计 正板书 副板书
4.1燃烧与灭火 对比实验: 对照组 实验组燃烧条件 可燃物 灭火方法 (全具备) (缺一个) 变量单一氧气 着火点 问题 结论
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学科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



科普版第四单元课题一

《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
(第一课时)
















张家口市万全区第一初级中学 张娟娟


燃烧条件与灭火方法思维导图

知识体系 技能方法

手上生火引入课题

展示燃烧的定义
猜想燃烧的条件

设计完成实验探究 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以及答题技巧
得出结论

引出灭火方法的探究 灭火方法的选择以及逃生技巧
师生探究的结论

灭火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缺一即可

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