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化学(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 ( 2分 ) 高氯酸按(NH4ClO4)是一种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O2???????????????????????????????????????B.?N2???????????????????????????????????????C.?CO2???????????????????????????????????????D.?Cl2
2. ( 2分 ) 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ClO2的反应为:Cl2+2NaClO2═2X+2ClO2 , 则X的化学式为(?? )
A.?NaClO???????????????????????????????????B.?NaCl???????????????????????????????????C.?NaCl2???????????????????????????????????D.?Na
3. ( 2分 ) 某固体混合物内含有A、B、C三种物质各10g,将其充分反应后,B消耗完全,C的质量增加了8g,生成了4g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5:1????????????????????????????????????B.?1:5????????????????????????????????????C.?6:5????????????????????????????????????D.?5:6
4. ( 2分 ) 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Cr2O3???????????????????????????????B.?CrSO3???????????????????????????????C.?Cr2(SO4)3???????????????????????????????D.?Cr2S3
5. ( 2分 ) 化学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X+4H2O中,X的化学式为( )
A.?CuO?????????????????????????????????????B.?NO2?????????????????????????????????????C.?N2O??????????????????????????????????????D.?NO
6. ( 2分 ) 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O2→Fe2O3+SO2后,化学计量数之和为( )
A.?27??????????????????????????????????????????B.?25????????????????????????????????????????C.?14?????????????????????????????????????????D.?18
7. ( 2分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后,质量等于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氢气和氧气形成混合物的质量一定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8. ( 2分 ) 对于如图所示四个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停止加热时,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B.?图乙中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图丙中玻璃管中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
D.?图丁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9. ( 2分 )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B.?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若a物质与b物质的式量之比为4:1,则反应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0. ( 2分 ) 已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为:甲+乙→丙+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取10g甲和20g乙反应,则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30g
B.?若丙和丁分别为盐和水,则甲和乙一定属于酸和碱
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生成
D.?若甲和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二、填空题
11. ( 3分 ) 我国铁路进入“高铁”时代,为将短轨连成长轨,常用下列反应进行焊接:8Al+3X4Al2O3+9Fe,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12. ( 3分 ) 现有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所发生的反应,可用“A+B→C+D”表示.
(1)5gA和10gB充分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 ________? 15g(填“≥”、“=”或“≤”);
(2)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________?为置换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
(3)若A为质量mg的铜片,B为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附有银的铜片,称得其质量为ng,则m________n(填“>”、“=”或“<”).
13. ( 2分 ) 在A+2B→2C的反应中,若32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物质C,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 ________?.若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
14. ( 5分 ) 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M 克水,右盘锥形瓶中盛有M 克稀盐酸,天平平衡.
(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天平的指针________?(填“偏左”“偏右”“在标尺中央”下同),原因是________?.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针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15. ( 5分 ) 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易分解,其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4HNO32H2O+4NO2↑+X↑.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最简整数比);
(3)判断X的化学式: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4)二氧化氮分子由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其中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氮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________?.
16. ( 4分 ) 汽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是汽车的主要燃料.请回答:
(1)汽油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由此可推断汽油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2)高粱、玉米、薯类等经过发酵可得到乙醇,乙醇俗称_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少量乙醇为汽车燃料的目的是________? .
17. ( 4分 ) 周末同学们乘坐地铁去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
(1)乘坐地铁时需要进行安检,有哪些物品禁止携带?请举例说明.________?( 列举两种即可).
(2)来到博物馆门口,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大理石雕像前,同学们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同学们进入博物馆,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①根据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有同学推测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他的依据是________?.
②在学校同学们学习过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炼铁的原理: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8. ( 4分 ) 为了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进行了再探究: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之一)镁条的质量;原因是________.
(3)化学反应之所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上看,是因为________.
四、综合题
19. ( 7分 )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1)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0.15 mol.
(2)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判断氯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分解? 否 (填“是”或“否”).
(1)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2)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判断氯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分解?________?(填“是”或“否”).
20. ( 5分 ) 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罝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罝(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________,气球的现象为________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________现天平的指针巳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1. ( 15分 ) 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设计方案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此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的什么物理性质?
(2)按如图进行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3)实验后小亮发现铜片变黑了,质量也变大了.请解释原因.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高氯酸铵的化学式NH4ClO4 , 该物质由N、H、O、Cl四种元素组成,其组成中不含C元素;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而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则可判断高氯酸铵分解不可能产生由C、O元素组成的CO2 .
故选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利用分解反应的特征,由物质的组成判断高氯酸铵(NH4ClO4)后可能排入大气的物质.
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ClO2═2X+2ClO2 , 反应前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
故选:B.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根据B消耗完全,说明B是反应物,并且参加反应的B质量为10g;同时增加了8gC,说明C是生成物;生成了4gD,说明D是生成物,所以生成物C和D质量和为12g.反应物如果只有B的话,质量才10g,所以A也应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A质量为12g﹣10g=2g,所以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g:10g=1:5.
故选: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4.【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根 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Cr,4;O,37;S,4;已知生成 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O,13;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r,S,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3和 12故X的化学式为Cr2(SO4)3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才能自由驾御,正确解答.
5.【答案】 D
【解析】【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在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X+4H2O中,铜原子、氢原子在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共8个氮原子、24个氧原子,所以反应后也应该有8个氮原子、24个氧原子,分析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后已经有6个氮原子、22个氧原子,那么在2X中含有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可以判断X中含有的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为:1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NO.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
【分析】根据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X+4H2O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来推断物质X的化学式.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此题可采用最小公倍数法,以Fe元素为标准,其最小公倍数为2,FeS2的化学计量数为2,Fe2O3的化学计量数为1,SO2的化学计量数为4,O2的化学计量数为11/2,化学方程式两侧同乘以2,则FeS2的化学计量数为4,Fe2O3的化学计量数为2,SO2的化学计量数为8,O2的化学计量数为11;
故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
化学计量数之和为:4+11+2+8═25
故选B.
【分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数目不变来配平
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煤渣只是不能燃烧的部分,故A错误.
B、镁在氧气燃烧 的产物是氧化镁,即氧气和镁的质量之和等于氧化镁的质量,故B正确.
C、质量守恒定律的对象是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但是没说氢气和氧气的比例关系,也就说其中可能有剩余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煤渣只是不能燃烧的部分.
B、镁在氧气燃烧 的产物是氧化镁,即氧气和镁的质量之和等于氧化镁的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的对象是化学反应.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但是氢气和氧气中可能有剩余现象.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氧气收集完毕,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则试管内压强变小,水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故停止加热时,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故对;
B、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到空气中,因此使得天平不平衡,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结论不正确;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的现象为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故对;
D、在浓缩蒸发液体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等溅出,故对.
答案:B
【分析】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到空气中,因此使得天平不平衡,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C、根据反应生成物分析反应现象;
D、根据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等溅出解答.
9.【答案】 A
【解析】【解答】解:通过图表可以看出,d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d可能是催化剂;c的质量增加,说明c生成物;b的质量减少,说明b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32﹣25.6)g,反应中生成的c的质量是(72﹣40)g,说明a是反应物,并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72﹣40)g﹣(32﹣25.6)g=25.6g.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64g﹣25.6g=38.4g,故A错误;
B、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故B正确;
C、根据生成物只有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故C正确;
D、若a物质与b物质的式量之比为4:1,则反应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通过图表可以看出,d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d可能是催化剂;c的质量增加,说明c生成物;b的质量减少,说明b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32﹣25.6)g,反应中生成的c的质量是(72﹣40)g,说明a是反应物,并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72﹣40)g﹣(32﹣25.6)g=25.6g,然后对选项逐个分析计算即可.
10.【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若取10g甲和20g乙正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30g.故A不正确;
B、若丙和丁分别为盐和水,则甲和乙可能是酸和碱,也可能是酸和氧化物;故B不正确;
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生成;如一种碱与一种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盐.故C不正确;
D、若甲和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一定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B、若丙和丁分别为盐和水,则甲和乙可能是酸和碱,也可能是酸和氧化物;
C、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二、填空题
11.【答案】Fe3O4;?置换反应;放热
【解析】【解答】解: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以及个数均不会变化,所以反应后铝原子、氧原子和铁原子的个数是8、12、9,反应前铝原子个数是8,故3X中比含有12个氧原子和9个铁原子,从而可知X的化学式为Fe3O4 , 则该反应的方程式为8Al+3Fe3O44Al2O3+9Fe;
由分析知X的化学式为Fe3O4;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由于该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所以反应时会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Fe3O4;置换反应;放热.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以及个数均不会变化判断X的化学式,而后利用反应的物质特点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据此结合方程式的情况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 ≤;一定;<
【解析】【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gA和10gB充分反应,若恰好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等于15g;若不恰好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小于15g.故答案为:≤;
(2)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则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所以一定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一定;
(3)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可知,
Cu+2AgNO3═Cu(NO3)2+2Ag 质量差
64????????????????? ? ? ? ? ? ? ? ? ? ? ? 216?? 152
显然每64份质量的铜与溶液反应,溶液就减轻152份质量,则固体的质量就增加,即n>m;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置换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
(3)根据溶液质量的变化来分析固体的质量的变化,利用差量法来解答.
13.【答案】24g;12
【解析】【解答】解:此反应中32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物质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56g﹣32g=24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2B→2C
32? 2x
32g 24g
??? x=12.
故答案为:24g;1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进行分析解答;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即可.
14.【答案】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偏左;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偏左;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
【解析】【解答】解:
(1)右侧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左侧不反应,但右侧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天平向左偏.
故答案是: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 偏左. 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
(2)中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右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剩余质量减少,天平向左倾斜.故答案是:偏左; 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
故答案为:
(1)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偏左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
(2)偏左;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对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者是有烟雾生成的反应,为了把所有生成物的质量都包括在内,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15.【答案】见光易分解;1:8;O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5
【解析】【解答】解:(1)硝酸见光分解,表明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2)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8;
(3)由反应4HNO32H2O+4NO2↑+X↑,反应前4HNO3中含H、N、O原子个数分别为4、4、12,而反应后2H2O、4NO2中共含有H、N、O原子个数分别为4、4、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判断X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O2 .
(4)由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5.
故答案为:(1)见光易分解;(2)1:8;(3)O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4)5.
【分析】(1)根据化学性质为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和题干对硝酸的介绍,推断硝酸的化学性质;
(2)根据水的化学式,计算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3)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4)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16.【答案】C和H;酒精;C2H5OH+3O22CO2+3H2O;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
【解析】【解答】解:(1)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来自汽油.故填:碳和氢.
(2)乙醇俗称酒精;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3)如若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也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故答案为:(1)C和H(2)酒精? C2H5OH+3O22CO2+3H2O(3)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
【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用乙醇做燃料既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
17.【答案】 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品以及管制刀具等;碳酸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Fe2O3+3CO2Fe+3CO2
【解析】【解答】(1)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品以及管制刀具等是不能带上地铁的;故填: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品以及管制刀具等;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碳酸钙;
(3)①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②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
故填:Fe2O3+3CO2Fe+3CO2 .
【分析】(1)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品以及管制刀具等是不能带上地铁的;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3)①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②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三、实验探究题
18.【答案】 (1)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2)大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解析】【解答】解:(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2)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原因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3)化学反应之所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上看,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故答案为:(1)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2)大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分析】(1)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微观上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四、综合题
19.【答案】 (1)0.15
(2)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
2KClO32KCl+3O2↑
2??????????? ? ? ? ? ? ? ? ? ?? 3
x????????? ? ? ? ? ? ?? 0.15mol
x=0.1mol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1mol.
(3)否
【解析】【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g+5g﹣15.2g=4.8g,所以氧气的物质的量:=0.15mol;故填:0.15;
(2)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
2KClO32KCl+3O2↑
2??????????? ? ? ? ? ? ? ? ? ?? 3
x????????? ? ? ? ? ? ?? 0.15mol
x=0.1mol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1mol.
(3)参加反应氯酸钾的质量=0.1mol×122.5g/mol=12.25g,原有氯酸钾的质量为15g,所以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可知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故填:否.
【分析】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再结合方程式计算题中的其他数据.
20.【答案】 (1)反应前、后
(2)有气泡产生;先膨胀后缩小;发;C
【解析】【解答】解:(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要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故填:反应前、后;(2)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气球的现象为先膨胀后缩小;
③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错误;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错误;
C、空气的浮力作用使装置收到向上的浮力,干扰了实验结果,正确;
D、生成气体的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故填:C.答案:(1)反应前、后;(2)有气泡产生;先膨胀后缩小;(3)C.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要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21.【答案】 (1)隔着铜片给物质加热,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热性
(2)本题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需要被加热到一定程度才会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的,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包括铜和氧气的质量,故质量增大,即: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氧气和铜的质量总和,故质量变大
【解析】【解答】解:(1)隔着铜片给物质加热,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热性;
(2)本题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需要被加热到一定程度才会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的,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包括铜和氧气的质量,故质量增大,即: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氧气和铜的质量总和,故质量变大.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据此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