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6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表格式、完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6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表格式、完整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21:3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案[教师用书]
五年级数学上·新课标(江苏)
第6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第1课时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例1,练一练及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引起冲突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1的场景图及四张单式统计表。
说说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各张表格中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并简单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2.你能对不同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或者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吗 怎样让我们比较起来更方便一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1中的复式统计表。
指出:像上面的统计表叫单式统计表,它们通常只表示一组数据;像下面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它们通常能表示几组相关数据。
2.自学复式统计表。
PPT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观察:它和刚才四张表格有哪些不同 表格中的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注意表头部分,表头被分成了几小块)
(2)把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在复式统计表中。
(3)总计格里的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4)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好处
(5)制作一张这样的统计表还有一些什么注意点
3.交流自学收获。
三、巩固运用,实际调查
1.提出问题:如果从例题的乐器中选择一种,你想学习什么
学生交流后,追问:你觉得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区别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该怎样做
2.分组统计,再把小组内的数据分类整理。
3.全班交流,根据统计进行数据汇总,完成统计表。
4.核实表中数据,讨论完成统计表下面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完善认知
1.指导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五第1题。
2.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五第2题。
五、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 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 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使学生从需要中体会到我们学习的单式统计表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要学习新的统计表,从而引出复式统计表,并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了这一点,引导学生由单式统计表转化到复式统计表,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最大优点就是便于比较。同时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特别地设计了教学过程,并且在课前课后都做了延伸。教学设计中突出了统计是一种“有用”的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强调表头的设计,理解各部分的含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知识。
[不足之处] 从学会学习和生本课堂的角度上来考虑,本课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较少,参与的面不够。
[再教设计] 加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制作表格。教师适时指导,强调表头的制作,如何给表头分栏,每栏所表示的意义及如何填写数据。
第2课时 练习十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练习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回忆旧知,激活经验
1.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五第3题。
2.回忆交流:说说你对复式统计表有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进行思考。
3.揭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复式统计表。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五第4题。
提问:统计表的表头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 横栏表示什么 竖栏呢 解释表中相关“动物类群”的含义。
引导分析:
(1)哪一个动物类群的物种数目最多
(2)估计:我国哪几个动物类群的物种数目超过了全世界的十分之一 哪几个不足全世界的十分之一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交流展示所提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五第5题。
(1)出示统计表,了解统计内容。
明确:要统计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的每一栏统计的内容。理解“130以下”“130~139”…“160及以上”的意思。让学生列举身高说一说,同桌交流。
(2)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属于哪个范围内的数据。先同桌之间交流,再组内汇报结果。
(3)提问:要统计每一种范围内的数据,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统计呢
(4)根据各组的汇报,填写统计结果,回答统计表下的问题。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五第6题。
师:同学们,在双休日你一般都怎样安排时间呢 你的同桌呢
注意:如果学生安排的活动不在统计所列的项目之内,也可以自行增设相应的活动栏目。
和全班同学交流之后,可以对一些同学的时间安排提出善意的意见和建议,但不要进行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以培养学生如实记录数据的意义。
三、回忆反思,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四、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为了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开展了围绕学生身边的事情展开统计练习,层次清楚,合作交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不足之处] 调查双休日的时间安排时,学生的合作交流浮于表面,没有体会出其中的教育意义。
[再教设计] 通过实际调查活动,一方面发展统计观念,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3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例2,练一练及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和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能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说明并简单分析、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知道数据反映的信息。
2.在经历统计、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作用,发展处理简单数据的技能,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准备】
PPT课件,班级“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PPT课件出示龙园小学五年级一班男、女生1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的两幅统计图。
观察:这是什么统计图 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男生测试成绩在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 女生呢
2.引入新课。
根据前面统计表获得的经验,想一想,应该怎样合并这两幅条形统计图 合并起来的条形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认识新知,感受特点
1.合并、呈现复式条形统计图。
引导:怎样能比较容易、方便地比较每个等级男、女生人数呢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想到合并方式。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思考:这个条形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 和原来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小结并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2.阅读统计图,交流数据。
提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的比有什么好处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填写教材第89页的统计表,交流填写的复式统计表,确认数据。
3.分析、比较数据。
引导交流完成教材上的问题,并思考:是看统计图方便 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为什么 (板书:直观、形象)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还有什么好处 (板书:比较方便)
三、统计应用,提升能力
1.完成教材第90页练一练。
(1)讨论统计内容、调查方式。
(2)整理数据,完成统计。
(3)交流结果,分析数据。
2.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对两支篮球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和比较。
四、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回顾一下,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你有哪些认识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或较为单调,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再教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个教学重点,重视制图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并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第4课时 练习十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练习十六第2~6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在复式条形统计图里表达和呈现数据,初步学会用不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同的数据;能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了解事物的实际情况。
2.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分析数据等活动,进一步体验统计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数据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引入练习
谈话: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识图练习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练习十六第3题。
1.读统计图,了解数据。
阅读统计图,说说这幅统计图里的条形分别表示什么,是怎样区分两个年份的 你是怎样知道的
2.分析数据,比较变化。
交流:从图中知道每个城市这两年中空气质量的哪些信息 图中的4个城市中,2003年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个城市 最差的呢 2011年空气质量最好的和最差的是哪个城市 和2003年比有什么变化 比较每个城市这两个年份的空气质量,都有怎样的变化 对于这样的变化想到些什么 有什么建议
3.分析结果,体验统计价值。
三、绘图练习
1.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六第4题。
(1)引导过渡,了解数据背景。
(2)绘制、交流统计图。
学生完成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画出的是怎样的统计图
(3)分析数据,交流解释。
2.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六第5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从调查的数据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地方相同 有什么地方不同
四、实践活动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练习十六第6题里要绘制的统计图,收集、整理数据,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结果。
2.交流结果,分析数据。
3.引导反思,体验价值。
五、阅读总结
1.阅读“你知道吗”。
提问:你知道了些什么
2.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六第2题。
2.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练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知识,对信息的处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不足之处] 学生在读图、分析时,语言表达方面还很欠缺,在以后的课堂上要多加强练习,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再教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制图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使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整洁、美观、漂亮,培养学生的美感。在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