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色彩的感受与联想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河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教材分析
色彩具有情感性和象征性,这些性质来源于色彩引发的联想,色彩的联想使我们面对不同的色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如冷暖、轻重、欢乐与忧郁、华丽与质朴等。这些感受来源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与色性,并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在造型活动中,正确的使用色彩,既能反应出事物的色彩特征,又能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引起他人的共鸣。本课要求学生对以上知识有所了解,并通过一定的色彩感受活动,提高两方面的能力:深入欣赏理解色彩的知觉性、情感性、象征性。有目的的选择和使用色彩语言去表达特定的情感,突出被描绘事物的特性。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已由感性认识为主转向理性认识为主,随着已有阅历和一定的色彩知识有积累,色彩喜好倾向审美意识就会得到较强的认识和发展,对色彩的知觉性、情感性、象征性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2.色彩能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3.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知识进行色彩相关练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比欣赏,实践探究,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感受色彩的知觉性、情感性、象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大自然中、生活中色彩的欣赏,激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多角度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和色彩组合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影响。
难点
恰当的选择和使用色彩语言去表达特定的情感,突出被描绘事物的特性。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通过搜集大量的图片,从学生喜欢的颜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感知色彩,表达感受,让学生逐步经历欣赏色彩→感悟色彩→表达色彩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述、指导自学,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绘画展示等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观察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2分钟 探究新知18分钟 实践练习20
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生活中具有美丽色彩的图片 教师再次播放同样的图片,只是去掉了色彩,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感受。教师导入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色彩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色彩而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生活中不能失去色彩,……我们今天就走进色彩的世界,去了解色彩一、色彩三要素(1)问:列举生活中,自然中的事物并说出其颜色。教师总结:像同学们说的蓝色、绿色、黄色、紫色……这些是指色彩的色相。是色彩三要素之一。(2)教师出示两组图片。一组色相相同纯度不同的图片。一组色相同,纯度低,但明度不同的图片。问:这两组图片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教师总结:我们总结得出的明度、纯度、色相就是色彩的三要素。(3)美术名词术语:三原色、间色、复色。教师提出学习要求:结合色相环自学,理解什么是三原色、间色、复色。教师结合色相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二、感受色彩(1)问:P25三幅图,分别说出他们的色相,比较他们的明度、纯度,并说出每一张画面给你的感受。(2)教师引导自学:结合课本例图理解色彩的冷暖,软硬,轻重,味觉。 教师检验学习成果。 问:一般什么色倾向于暖色,什么色倾向于冷色?什么色给人感觉软轻,什么色感觉硬重?什么色感觉甜什么色感觉苦? 教师出示图片第一组:不同的颜色块;黄色调的蜡烛,蓝色调的蜡烛
问:①哪些色使你感觉冷,哪些色使你感觉暖。②这组图片给您什么感觉?
第二组:两间相同的工房,一个毛坯房,一个是用白色蓝色粉刷后的房。
问:房子给你怎样的感受?教师讲述“厂房小故事”讲述老板经过粉刷装饰厂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件事。第三组:一个绿苹果、一个黄苹果、一个红苹果
问:你能感受出他们的不同味道吗?(3)问:红色你联想到什么事物给你什么感受?绿色、蓝色、黄色、桔色、粉色呢?教师总结:红色:热情、权威、自信、温暖感、引人注目、能量充沛,有时会有暴力血腥嫉妒容易造成心理压力。绿色:自由和平、轻松清爽、清新有活力。黄色:中性、高贵、聪明、较安静感、天真浪。桔色:温暖、亲切、坦率、开朗、甜美、饱满健康。粉色:温柔、甜美、浪漫没有压力。(4)欣赏色彩教师出示图片:自然中的色彩春、夏、秋、冬教师总结:春:春天的绿色单纯、清爽夏:夏天的绿色沉着成熟。秋:秋天的闪烁和成熟。冬:冬天的寒冷和沉郁。 教师出示图片:绘画中的色彩 三、描绘色彩色彩是一种生命的东西,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式,感知色彩是一个感知的过程更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欣赏作品后你也创作一幅表现自己不同感受和心情的作品。(可以表现你此时的心情,可以表现你对春夏秋冬的感受,可以表现你对水果的不同味觉等。可以具象表现实物,也可以用抽象的色块。)组织学生展示成果
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我的书包是蓝色的;我的铅笔盒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 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得出答案。 学生看课本P26、自学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每小组作总结总结后派一个代表总结本小组看法。学生看课本P27自学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观察、感受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倾听意识到颜色重要作用色彩会给人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生理。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倾听。
学生感悟讨论学生欣赏,品评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学生实践学生展示成果说出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原因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色彩斑斓的画面,提高学生审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比欣赏,感受色彩的重要性。让学生关注生活,意识到生活与美术息息相关。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互助合作能力。 直观感受色彩的明度纯度两个色彩要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巩固学习 一、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色彩三要素;初步感受色彩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能够合作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在感受图例的过程中会有些许不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视知觉差异。通过学生多看,多观察,多感受,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色彩具有冷暖、轻重、远近、不同味觉等性质。联系生活,讲生活中的美术,美术中的生活。使学生意识到,美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相互补充,丰富答案,加深理解。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色彩理解色彩。学以致用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高语言表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3分钟
色彩是美丽的奇妙的,在美术作品中,在诗句中,在歌声中都有对色彩的描绘与赞美。听诗中的色彩: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听歌曲中的色彩《北国之春》,目的让学生对色彩彩的学习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P28课下自己动手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的作品。
板书设计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性质:冷暖、软硬、轻重、味觉、情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增加了课堂的充实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色彩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和总结。但学生动手操作绘画色彩过程,学生差异化大。有些学生用语言表述没问题,但动手做欠缺,如果再次讲解这节课,我会先让他们欣赏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再动手实践。让学生有所借鉴。毕竟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