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制2011课标版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节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影响燃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能有一节动手实验的课,对他们来说是兴奋的事情。我要尽量在这一节课中满足一下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化学,喜欢学习。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2、学习难点:影响燃烧的因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提出问题
1、舌尖上的燃烧,来至生活中的启示;
2、演示实验:纸锅煮美食;
3、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活动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控制变量,优化方案,学生再次动手实验。
活动三:阻止和促进燃烧
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归纳灭火的原理;
学生动手实验,深化探究促进燃烧的因素
在空气中点燃钢丝棉在纯氧中点燃钢丝棉
归纳促进燃烧的因素。
活动四:学以致用
解释促进燃烧的方法:
①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②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③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④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中吹入空气。
⑤气焊、气割时氧气的浓度越高,所耗的气体越少。
找出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钻木取火 煽风点火
火上浇油 杯水车薪
小结:今天我们学到那些知识
燃烧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促进燃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