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生物 2.2消化和吸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生物 2.2消化和吸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0:1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能力方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组合作完成制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实验方案
难点:通过实验能探究出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原因
课时:第一课时
三、教学设计思路
基本思路确定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预习-实验设计-分组实验-交流展示成果-总结-学练并重
四、教具准备:实验仪器 碘液 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思
(一)创设情景,明确本课任务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说明了我们人体细胞所需物质要从食物中来获取,请大家回忆我们上节所学的食物有哪些营养物质?
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吃的馒头属于哪一类呢?用舍头舔一下,它甜吗?你在把它放到嘴里咀嚼一下感觉有什么变化?
师板书:消化和吸收
学生思考后回答:有六类,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
学生实验过回答:与在我们口腔的消化有关系
通过回忆旧知导入本节内容,对旧知起到巩固的作用
通过亲手实验感觉变化
二、提出问题
提问:消化与什么有关?消化系统组成?
教师针对每个器官进行讲解
学生看书找到答案,然后在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认真牢记
自主学习
三、自主预习
讨论变甜原因
2、设计实验
教师指出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有关?如果是这样,那么它们各起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看书27页提示部分,进行总结,为什么变甜?
教师讲解:正像同学们所得的结论一样同,淀粉转变成了麦芽糖,淀粉变成有甜味的新物质了,那么口腔中的牙、舌头和唾液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做出假设。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得出的结论。然后推举一人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27页制定计划部分,时间约3分钟,然后教师找人总结大致实验过程。

打开班班通时钟记时器,给学生时间的紧破感,珍惜时间
三、
合作探究





四、总结
教师给各小组发实验器材,把大家探究的方案放到屏幕上。(出示课件)
师到下面巡视,进行指导并强调注意事项。(出示大屏幕)打开白板开始计时5-10钟成实验。
时间到了以后鼓励学生动起来,往试管里加碘液,此时教师提示每支试管都加2滴。
教师现场制作幻灯片,同学们实验结果展示出来。
教师根据实验提出问题:①我们看到1号试管模拟了牙齿,舌的搅拌并加入了唾液,加入碘液后的结果没有变蓝,说明了什么?
②看2号试管,我们没有加唾液,加入的是同等质量的清水,结果变蓝了说明了什么?(27页提示部分)
③ 3号试管我们没有进行搅拌,加入了唾液,结果也没有变蓝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验中淀粉能转变成麦芽糖的最终原因。
学生可按提示小组内完成实验。各小组可以只完成一支试管
然后把三支试管放在装有37度水的水槽里,
同学们可以静静等待,猜想结果如何。
全体同学观察实验结果。每一组可也把实验结果写到黑板上和放在展台上让大家看。
学生大胆回答变甜原因,说明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小组根据上述的三个问题进行总结 。

原因:唾液有关,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动手操作,增加学习兴趣
分享成果
目的:分层的练习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
五、学练并重
选取“班班通”云平台的习题,进行基础和强化测试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口腔
食道


消化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胰等
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