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生物 4.4输血与血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生物 4.4输血与血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0:2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实验观察、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法学法(教学策略)
依照“情景—问题—活动—概念”的教学模式,设计了“情景激发—问题点拨—活动探究—概念建构”的教学总体思路 ,具体策略为:
合作学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观看动画、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实验探究法:
设计了模拟“血型鉴定”的探究实验,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
课前准备
教 师:配制模拟“A型血”(0.02mol/L Pb(NO3)2),“B型血”(0.02mol/L BaCl2),“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及“B型血”等量混合),“A型血清”( 0.02mol/L AgNO3),“B型血清”( 0.02mol/L NaI)。
学 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一些有关 “血型发现的历史”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点拨
教师展示ppt课件(一个男人遇到车祸,失血过多,生命垂危),鼓励学生描述看到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失血过多,生命垂危,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输血” 、“包扎伤口”、“进行止血”等等,紧扣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随便就给男人输血吗?引入“输血与血型”的探究实验。
(二)分组探究,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血型鉴定”的探究实验,将抽象的知识变为有趣的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先介绍实验用具、实验材料和实验要求:
实验材料:模拟“A”“B”“O”“AB”型血及“A型血清”和“B型血清”
实验用具:载玻片、吸管
实验要求:教师将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1”“2”“3”“4”,表示分别取自4位车祸伤员,他们急需输血。要求学生阅读参考资料,设计如何利用“A型血清”和“B型血清”确定4人血型的方案,并根据鉴定出的4位车祸伤员的血型,确定输血用血液的血型。
参考资料:
A型血
B型血
0型血
AB型血
A型血清
无沉淀
有沉淀
无沉淀
有沉淀
B型血清
有沉淀
无沉淀
无沉淀
有沉淀
然后四人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主探究,分析结果、表达交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点拨。
(三)教师点拨,概念建构
1、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表达交流,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输血与血型关系的知识点。教师适时评价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
2、教师展示ppt课件(因车祸失血过多生命垂危的伤者,需要先鉴定伤者的血型,然后再给他们输合适的血液,才可以拯救他们的生命。如果输错了血液,伤者将会死亡,如果输对了血液,伤者就会康复,并作出胜利的手势),学生运用刚刚所学的血型鉴定知识,为伤者鉴定血型和进行输血。通过ppt课件,可以了解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知识形成,概念的构建情况,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延伸,归纳小结
1、血型发现:小组代表展示课外搜集的资料(有关血型发现的历史),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予评价,肯定。对好的进行表扬,不好的给予鼓励,并进行适当引导,激发他们以后更加积极参与搜集资料、调查活动的兴趣。
2、血量和血型:学生进行知识问答(有关血量的内容),用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7%-8%)
(2) 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多少,生命就会发生危
险?(1200~1500毫升)
(3) 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 mL,人就会出现什么症状?(头晕、心跳、眼前
发黑和出冷汗等)
(4) 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200~300毫升)
通过学生的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加深对基础
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无偿献血:教师展示ppt课件,学生观看后,讨论无偿献血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反思
1、探究性学习是目前倡导的一种自主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教材,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探究实验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自我建构知识。
2、多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多个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设计知识问答、资料展示等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表达等能力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尊重他们多样化的发展,给予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4、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因为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化,模拟“血型鉴定”实验花时间较多,学生对于课件、知识问答兴趣大,课堂活跃,所以课堂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各环节的衔接要紧凑,时间分配要合理,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