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9 21:28: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书33至此35页。
设计理念:
坚持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主导思想,以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为目的,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疑惑,课堂为生活服务的主线贯穿课堂,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
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动手能力强,喜欢新、奇事物现象。孩子们在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后,对如何验证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有一定的基础,以次类推应用到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实验,顺理成章,但学生对于用哪种材料来验证,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让密封内的空气体积变化显现出来成为思考的难题。
2.教材分析:教材在学生学习了水的热胀冷缩性质基础上,明确密封的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性质,然后确定实验方法,利用烧瓶和气球分别放入热水,冰水中,发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而后针对水的热胀冷缩加以对比,感知空气热胀冷缩更为强烈,最后利用小游戏来模拟空气微粒热胀冷缩,揭示物质受热的本质形成热胀冷缩运动的模型。
3.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谈话“近几天天气炎热,想不想给教室里带来一丝清凉”为题,观察教师自制“小喷泉”激趣导入新课。针对“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充满我们周围所有的空间的特点引起思考,如何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对空气进行实验?小组采用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形成独立的方案,确立重点是密封空气,观察到热胀、冷缩这大点。得出利用热冷水改变温度,用玻璃管的水柱或者气球来密封空气,通过水柱变化,气球的鼓与瘪让空气的膨胀与总冷缩这一现象显象化,直观化。再利用同学们已经做过实验讲解空气热胀冷缩的实质,随后学生做一个模拟空气热胀冷缩的小游戏再次体验空气热胀冷缩的本质,从而揭示出自制“小喷泉”的原理,再回归生活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再沿身加热没有密封的空气“放飞塑料袋”为学生的思维打开另一扇窗,“热空气可以飞”……激发课后再探究实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气体受热后体积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实验过程和收获。(3)尝试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认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运动有关。
教学准备:烧瓶、饮料瓶、自制热水槽,气球、热水、冷水、“几”字型玻璃管,烧瓶,染色的自来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激趣导入
师1:同学们好,夏天里这几天热不热呀?师2:想不想为我们教室里带来一丝清凉呀?师3:老师自制了一个“小喷泉”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猜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仔细观看教师实验。
利用所学知识,激起学习兴趣,发现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
质疑,猜测,设计实验。
活动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生:是由于里面空气受热膨胀了。板书“空气热胀冷缩?”
师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能流动的气体,我们怎么能看到它的膨胀了?
师2:我这里有一些常见的材料,(请看大屏幕)我希望你们能从中选择以上材料通过你们小组集体智慧来获得成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你们的方案。
师3: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怎么想的。交流展示。有不一样想法的小组上台分享成果时,如果相同的小组在台下认真听取设计的高妙之处,如有疑问可举手提出,共同改进。
2、教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3、各小组选择材料开始实验。
4、小组汇报交流。其它成员可现场示范。
1、利用密封的材料,烧瓶,塑料瓶,塑料袋,……
2、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借助其它物体来现显,可以用红墨水,气球,水等密封,通过鼓,水位移动等现象显示出瓶内体积变大或者缩小。
3、交流自己的实验计划,并展示(利用实物展示台)。
学生讨论,有哪些办法进行实验?
4、读出实验注意事项。
5、明确分工开始实验。
6、交流发现。(实物台展示)
充分想象,大胆设想,充分进行思维活动,掌握科学实验方法。
针对问题,设计方案,选取材料,明确实验后进行操作,潜移墨化科学实验流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学会聆听,尊重他人,与人分享知识的良好习惯。
活动二,解释烧瓶内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用PPT演示烧瓶密封的空气水柱上升,解释空气微粒运动使水柱上升原理。2、模拟空气的每一个微粒的运动。(1)用每小组的走道模拟密封空气的容器,四根木棒模拟密封气球。(2)听音乐跳动后模拟受热升温,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活动空间增大,学生跑出每小组的封闭线;(3)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学生重新回到走道上排成初始队形。
3、课件显示感知小结结果。
1、参加游戏。模拟空气微粒一起建立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2、读课本了解实质。
亲身感受,建立空气热胀冷缩模型,加深了解物质的本质。
活动三,空气热胀冷缩与液体水热胀冷缩的不同。
回顾开课伊始,喷泉为什么能喷起来?利用教师身体与学生身体运动时所占空间不同,揭晓“小喷泉”原理。
共同观看,思考原因。
空气与水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空气更明显,强烈。
应用生活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空气热胀冷缩又有哪些应用呢?出示拔火罐,自行车夏季充气小技巧等资料。
看生活现象,揭晓科学道理。
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拓展延深
师:同学们我们加热了密封容器内的空气,那我们身边的空气受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利用塑料袋套住热空气,放飞塑料袋)
师2:塑料袋怎么回事?你们有什么问题么?课后你们打算如何研究?(上网,找资料,看书,问家长……)
观看图片,引起质疑。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创新应用,发散思维,大胆尝试,让知识服务于生活。
六、板书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热胀
空气
受冷收缩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反思:学习有用的知识才有生命力,当知识有创新时才会散发出迷人的色彩。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其实质是分子的运动间隙大小而造成体积变化,本节课利用“小喷泉”激发兴趣,而后设计实验得到结果,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确实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到空气热胀冷缩的实质。利用激趣、观察、讲解、亲身游戏感知等方式,循循见进,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假了微粒运动的模型,从而去认识水,空气及以后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理解生活中的伸缩缝隙,乒乓球瘪了开水里泡,及热气球……,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创造,用的上的知永远是鲜活的,学生的观察,亲身的经历,自己的动脑思考,密封的热空气与所有空间的空气加热对比拓展沿深活动,让学生使终有思维的火花,这样一节课后,我相信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让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深扎脑海。
宁愿高估学生能力也不能低估学生,本课仅传授了知识同时“暗示一些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可通过反映的现象来表显”这一条线索贯穿课堂,对于加热后减轻空气比重使热空气具有上升的浮力,演化为热气球这个原理令学生去拓展, 从而为学生插上想象翅膀,让学生的思维在天空中任意翱翔。在生活应用这一模块中,先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现象,然后再出示图片验证,打开了学生想象力与现实创造的通道,学生如何演化知识还要靠他们去发明与创造。但愿孩子们能在学习了本课后能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去实践。让这群充满生机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们能更好服务于社会,创造出更多新发明,新专利。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表格
成员: 记录: 年 月 日
受冷
受热
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对象:
设想的结果:
选择的材料:
我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