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1938年2月至4月,为驱逐晋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26师团、109师团展开大规模围攻。八路军第120师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步机枪200余支、汽车14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7座县城和大片国土。这表明当时( )
A.八路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力 B.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C.抗日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 D.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2.1938年4月27日,蒋介石致电各战区:“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险。……诚恐我军各部久战之后不无精神驰缓贻误战局,即希该长官等严令所属共体斯旨,纵部队在残缺苦战中亦不得稍堕志气放弃任务,以致罪戾。”该电报说明蒋介石( )
A.由积极抗战转向消极抗战 B.意识到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C.希望一鼓作气取得抗战的胜利 D.全面推行持久抗战的方针
3.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 )
A.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4.“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5.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
A.国民党放弃正面战场的抵抗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国民政府重视敌后抗日作战
6.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7.“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
A.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口渐消除
D.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8.194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凡违反或妨害国家总动员之法令或者业务者都要根据该条令惩罚之,此类案件由军法审判之机关审判,呈报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核准执行。这一规定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B.激化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C.使抗战进入了反攻阶段 D.有利于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
9.194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关于庆祝中英、中美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指示各根据地都要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此时“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说明了( )
A.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主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中国成为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
10.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发表《国民党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这反映了国民党( )
A.以空间换取时间保存来自身实力 B.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 D.对抗战形势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11.1935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又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联合办事处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内迁。这一做法( )
A.是为了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 B.直接导致民族丁业陷入困境
C.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D.是官僚资本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
12.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13.“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为奋发有为、意气昂扬。郭沫若在1937年用“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诗句来形容抗日战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练而纯一。”材料体现出( )
A.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14.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战时土地政策大纲》,其中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规定:“奖励人民以土地呈献政府,并应没收汉奸土地,征收利用不良土地,依法分配于伤兵难民。”这主要说明( )
A.社会矛盾变化促使国民党调整土地政策 B.为解决伤兵难民土地问题政府调整政策
C.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党±地政策的调整 D.国民政府致力于实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二、材料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17.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01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D 6.C 7.B 8.D 9.B 10.D
11.C 12.A 13.B 14.C 15.A
16.(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
(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3)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7.(1)时间:1937年。
阶段:全面抗战(或全民族抗战)。(i分)
(2)特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战例: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的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
(3)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4)变化: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