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船》
教材分析:
《 小白船 》是一首由尹克荣作词、作曲,在我国流传很广的朝鲜族风格的童谣。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对神奇奥秘的太空的丰富想象与向往 。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2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白船》,巩固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强弱弱。
2、学习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白船》。
3、能用声音表现出夜空中月亮摇动的生动形象和美好意境。
教学重点:用悠长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歌声较好地表现歌曲意境。
教学方法:听唱法、互动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位同学天真可爱,活泼聪明。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一幅美丽神奇的图画,一只精致的小船带着他飘呀,飘呀……他来到神奇奥秘的天空,看到充满生机活力的宇宙,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同学们,你们想听吗?
(教学评点:学生最爱听故事,这里用讲故事形式导入,能调节学习音乐知识的紧张情绪,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范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小白船》。你们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朝鲜童谣(儿童的歌谣)
教师提问思考:歌曲里的小船指的是什么?在哪里飘荡?船上有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2、师: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随音乐在心中默默跟唱,一同感受歌曲的情绪。(播放《小白船》录音)
(教学评点:通过两次不同形式范唱,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了解,避免了体验形式单一的单调性,并为新歌的教学打下基础。)
3、朗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
1、师:请同学们跟琴轻唱,细听琴音唱准旋律。(教师弹奏,学生轻唱歌词)
2、师:你觉得歌曲中有哪些地方是难点,在演唱时需要注意?
找出难点由学生做小老师教唱。掌握一字多音或一音多字唱法。如:
①蓝 蓝的 ②银 河里 ③ 船 ④ 西 天
3、请同学们完整演唱
四、感受韵律
1、师: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的意境更是迷人,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同时边听边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感受节拍给我们带来的摇荡感。
2、师:这首歌曲是运用怎样的节拍来表现摇荡的感觉的?学生发言后小结:歌曲用鲜明的三拍子的韵律生动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轻轻摇荡的形象。
3、师: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三拍子强弱规律:强 弱 弱 ,我们可以用击拍来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师带领学生按强弱击拍,待学生能够表现强弱后师加入夸张的歌声)
4、让我们一起来用三拍子韵律表现歌曲。(教师弹奏,学生演唱)
(教学评点:此环节,一点一点深入,一点一点加强,使学生逐步感受3/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带来的韵味)
五、表现歌曲
1、师:你们觉得用何种情绪和声音才能表现出歌曲意境?
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乐段:深沉、宁静
第二乐段:渐入高潮,又很快回到宁静的气氛中。
(演唱时,气息悠长、连贯,不可随意换气,特别是一字多音处要圆润,长音时值应唱足,声音不要用嗓子挤,多靠气息支持,用歌声表现出安静、柔美的意境。)
2、师:我们来欣赏原唱,细细地感受演唱者演唱声音及方法。
3、师:蓝蓝的天空里有银河、白云、白兔、桂花树,景色真美啊!当你来到这里会有什么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亮开优美的歌喉,用动听的歌声,尽情地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吧!
4、师:老师建议,我们分角色演唱,用我们细腻、动听的歌声表现出歌曲令人向往的意境。
第一乐段 独领、女声哼鸣
第一段{
第二乐段 齐唱
第一乐段 女声领唱
第二段{
第二乐段 齐唱
5、师:老师觉得单是演唱好像并不尽兴,如果能来点伴奏那就更好了。
出示:?:x o o |x o o |x o o |x o o |x o o ||
?:o x x |o x x |o x x |o x x |o x x ||
分组分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学评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能把优美的歌曲用真切的情感表达出来)
六、歌曲表演
师:月亮代表我们的心,歌声代表我们的情,舞姿代表我们的美。让我们一起来唱着《小白船》律动吧!
(请学生欣赏一段校园集体舞《小白船》)
学跳集体舞(老师指导)
(教学评点:给学生自主体验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既满足学生表演的欲望,又发展学生表现能力,使学生感受音乐,创作音乐,表现音乐)
七、小结深化
师总结:《小白船》这首歌不仅让我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还把我们带入美丽的遐想之中,让我们领略了广袤无际的天空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充满诗情画意。老师愿同学们现在都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一定能够坐上飞船去探索宇宙奥秘。
八、课例反思:
《小白船》是一首在我国流传已久的朝鲜童谣,歌曲描述了孩子们对神秘宇宙的丰富想像与探求的愿望,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鲜明的三拍子韵律,描绘了月亮船在夜空中荡漾的生动形象和美好神奇的意境。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歌曲所描绘的情境,在整个课件的设计中我都注重了一个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们在优美、宁静的旋律中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诗情画意。孩子们在学唱歌曲时情境相结合,,引导孩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意境,更能激发他们的想像,更好的感受音乐。在课的中间环节我设计的一个游戏,目的是想让学生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之后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摇荡感、歌曲感受的环节,我通过生动的图片,意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进入歌曲的意境当中,学生从哼鸣过渡到演唱环节十分自然,情绪也在教师不断的激发中一步到位,歌曲的的艺术处理环节设计是通过学生的讨论来完成的,并通过演唱来达到最好的效果。本课通过歌曲的教学来激发学生想像力是我教学的一个设计重点。我从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入手,让孩子们自由发言,讨论,通过图片的配合介绍激发学生展开想像,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