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土拨鼠》
课型或模块
听唱课
教学目标
设计提示:教学目标请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每一课可重点采用一至两条学科核心素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1.审美感知;2.艺术表现(创造表现含于此中);3.文化理解(包含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和理解世界各民族多元音乐文化)。
认为素养目标: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感受世界经典音乐作品的魅力;了解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从他对音乐的挚爱中,感受艺术大师的人格
力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艺术能力目标:1、在音乐感染的基础下,学习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孤独寂寞和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2、能为歌曲画出旋律线,并找出乐曲间的异同。
教学重点
能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完整地演唱歌曲,唱出歌中主人公孤独寂寞和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教学难点
为歌曲画出旋律线,并找出乐曲间的异同。
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土拨鼠》是贝多芬在1789~1792于家乡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这首歌是根据大诗人歌德同名诗而谱写的,表现了流浪者和土拨鼠相依为命的情景。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有四个乐句组成,没据四小节,双局势单据的重复,即a+a’+b+b’,弱起节奏,6/8拍子。第一乐段为小调式,旋律平稳。第二乐段的连个乐句前半部分调性有效调转成大调,,旋律上行,情绪略显激动,但后半句即作下行,转回小调式,音乐复归平静。歌曲的感情真挚纯朴,歌唱时也应朴实、自然,勿作过于繁琐的处理。
教学策略
欣赏激趣、歌唱对比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磁铁、图型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师生问好。
猜谜导入,播放土拨鼠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介绍土拨鼠;并引出主题。
师生问好。
猜动物。
多媒体课件
交谈法
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进一步介绍,让学生简单了解土拨鼠的习性和所学内容与小动物有关。
展开阶段
聆听歌曲,提问:歌曲描绘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描写了流浪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他的宠物,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和内心孤寂的心情。)
播放音乐,提问:乐曲可分为几个乐句,高潮部分在哪?
3、听教师范唱歌曲高潮部门,找出换气的位置,并分析高潮部分所表达的情绪。(前一句用稍强的的力度来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后一句用稍弱的力度来表现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4、利用旋律线的方式,找出3、4乐句旋律的异同,并模唱对比,最后加歌词学唱。
5、利用旋律线的方式,找出1、2乐句的不同,并模唱对比,把歌词套进旋律学唱。
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与高潮部分情绪和歌唱的力度的对比,分析第一部分的演唱力度和情绪,并学唱。(第一部分演唱时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讲述了流浪汉与土拨鼠流浪的情况)
8、教师完整地带唱歌曲,整理歌曲的演唱。
1、听音乐,说出歌曲描述的情景。
2、听范唱,找出歌曲换气的位置。
3、小声跟唱歌曲,找出歌曲高潮部分。
6、学唱歌曲。
7、完整地演唱歌曲。
多媒体课件、钢琴
对比、层层递进的方式
通过学习歌曲《土拨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欣赏能力。
拓展阶段
介绍贝多芬的生平。
贝多芬的作品欣赏《命运交响曲》。
3、德育教育。
1、聆听贝多芬的生平事迹。
2、贝多芬的作品欣赏《命运交响曲》,并说说感受。
多媒体课件
通过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欣赏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培养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行德育教育。
结束阶段
今天的音乐课堂你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学会了由歌德作词,贝多芬谱曲的著名歌曲《土拨鼠》,初步了解了贝多芬不平凡的创作生平,也感受到了贝多芬不畏困难,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坚强信念和意志。贝多芬留下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用这些音乐作品陶冶我们的情操,美化我们的生活。
回顾整节课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听小节
(采用采访式总结评价)
回顾课堂知识,课堂小节。
课后反思
《土拨鼠》这首歌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789-1792年在他的家乡德国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为了生活有随身带着土拨鼠(旱獭)到处流浪的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养猫、狗,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能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完整地演唱歌曲,唱出歌中主人公孤独寂寞和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为歌曲画出旋律线,并找出乐曲间的异同,这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对这一课的教学后,有如下体会:
成功之处:
课题导入部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头脑,本课在“课题导入”环节中让学生欣赏土拨鼠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猜一猜。介绍土拨鼠和和流浪者之间关系与歌曲的感情背景,有利于学生用准确的情感和歌声表达歌曲。这是人文知识的介绍,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而不是一个人造的音乐生活。
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自主的学习氛围 教学生活过程中,大家都知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往往在实际中,出现教师主导是实,学生主体是虚,几十年来的教育习惯于教师唱,学生学,教师做,学生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本课大胆解放学生,让学生从听、从感受入手,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随音乐律动、随旋律模唱、为歌曲伴奏等教学活动。
利用美术的线条图型表的方式,用最直观的的视觉方式让学生找出乐句间的异同。再引导学生模唱各乐句进行对比,加深对乐句旋律的巩固。
二、不足之处:
在执教完本节课后,总感受有遗憾之处,对学生的思维拓宽程度还要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生活化,必须充满活力,让我们将学生带进广宽时空,不只课堂,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不只在课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成绩,让我们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创造音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音乐在生活中不同功能,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学生生活音乐化,必将充满成功与欢乐,成为一生最可记念的金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