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花城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妈妈之歌》
授课教师
上课
班级
五年级
课型
唱歌课
教材分析
根据“课标”提出的学习并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这一目标,本课安排了 “感受音乐中的不同色调” ,以一首节奏明快,色调明朗的大调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和一首节奏舒缓,色调柔和的小调歌曲《妈妈之歌》进行对比学习,为今后学习大小调式作铺垫。学唱这两首不同音乐色调的歌曲,能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音乐色调的概念并了解色调的含义,通过了解音乐的色调,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演唱和表现歌曲。本课时通过学习《妈妈之歌》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培养学生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意识,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唱《妈妈之歌》,通过学唱歌曲,能把握歌曲的音乐色调,提高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听唱法、钢琴伴奏、打击乐器伴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有感情演唱这首歌。
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中体会慈母为了孩子日夜操劳的情感,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而行。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妈妈之歌》。
教学
难点
八度音的音准。
结束句的节奏:X ︱ X XX XX X ︳X---
那 炉 边的 清香 味 道
3、有感情地演唱《妈妈之歌》。
课前
准备
钢琴、课件、碰铃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节奏游戏。
(二)、创设教学情境
1、欣赏《烛光里的妈妈》铺垫情感,引出妈妈爱我们,我们爱妈妈。
2、发声练习
用《妈妈之歌》里面的八度音进行练声
亲爱的 妈 妈 我 爱 你
(三)、歌曲教学
1、谈话引入,初听歌曲。
(1)、师板书歌名《妈妈之歌》,课件出示歌谱;学生带着问题(这首歌讲述的是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听范唱。
(2)、学生反馈,师小结概括歌曲讲述的故事。
2、了解意境,学唱歌曲。
(1)、出示歌词,生朗诵歌词。
(2)、师范唱歌曲
要求:感受这首歌的意境,并留意老师是在哪些地方换气的。
(3)、教师范唱结束后,指出换气记号。
3、再听歌曲。
一边听歌曲一边思考两个问题:
(1)、这首歌是什么调?拍子是多少?
(2)、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
(3)、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4、学习大小调:出示月亮与太阳图片,明确月亮图案表示小调歌曲,太阳图案表示大调歌曲,《妈妈之歌》是小调歌曲。
5、钢琴伴奏,学唱歌谱。(在唱谱的过程中攻克难点:八度音衔接时的音准,八度音的音高用”la”的手号辅助学生唱上去)。
6、音频、钢琴伴奏,学唱歌词。(在这个过程中解决结束句:那炉边的清香味道的节奏)。
7、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组合作,伴唱歌曲。
1、学习小组练习用打击乐器碰铃进行伴奏演唱。
2、小组汇报展示。
(五)、拓展,升华情感。
1、师引导学生谈自己了解的有关歌唱妈妈的歌曲。
2、师出示视频讲述汶川地震感人的妈妈的故事,激发和升华学生对妈妈的爱。
(六)、课堂小结。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妈妈之歌》从歌曲我们深深的了解了妈妈的爱是这么的无私、伟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报答妈妈呢?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其实很简单,给妈妈一个拥抱、为妈妈倒一杯水、给妈妈捶捶背、说一句妈妈我爱你,您辛苦了,希望同学们今天就开始行动起来,大胆表达你们对妈妈的爱。(课件自动播放毛阿敏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副歌部分,学生在这首音乐中走出教室。)
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检查学生的节奏能力。
1、引出主题,为歌曲教学铺垫情感,使歌曲主题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活动。
2、为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作铺垫。
初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强调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达到让学生熟悉歌词的目的,并为有感情演唱歌曲作准备。
了解歌曲的调号拍号和歌唱的情绪。
用图片区分大小调的风格,初步从视觉与听觉上感知大小调。
解决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解决教学难点2,完整正确地学习歌曲。
用丰富的形式表现歌曲,演绎歌曲。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小结,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中体会慈母为了孩子日夜操劳的情感,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而行。
板
书
设
计
妈妈之歌
1=F 4/4 小调:柔和 深沉
大调:明朗 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