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空气 复习课件 - 首师大版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空气 复习课件 - 首师大版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首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2:2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空气
复习课件
知识梳理
主题 知识点
1.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组成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的,还有含量很少的稀有气体。按体积计算,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约占1%。
氮气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氮气的用途十分广泛。氮气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产生有毒的光化学烟雾。
稀有气体
有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和氡气。它们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知识梳理
主题 知识点
2.氧气 性质
氧气是组成空气的重要成分之一,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稍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用途
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富氧空气用于医疗和高空飞行,纯氧用于炼钢、切割、焊接金属,液氧用作火箭发动机的氧化剂。

知识梳理
主题 知识点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变成固态,叫做“干冰”。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就会污染环境,影响气温的变化和人类的生活。
知识梳理
主题 知识点
4.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与氧气的接触;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 )
课堂练习

2.空气只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构成。( )
课堂练习
×
3.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变成固态,叫做“干冰”。( )
课堂练习

4.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
课堂练习

5.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
课堂练习

6.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课堂练习
A
7.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氢气
B.氯化钠
C.空气
D.铜
课堂练习
C
8.为使灯泡经久耐用,常向灯泡里充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
C.氮气和二氧化碳
D.氮气和稀有气体

课堂练习
D
9.白磷的着火点为40℃,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 )。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湿度太低

课堂练习
B
10.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课堂练习
A
11.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
D.温度达到着火点

课堂练习
C
12.氧气有什么作用?
课堂练习
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13.燃烧有什么条件?
课堂练习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14.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课堂练习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与氧气的接触;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