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
辽阔的国土
科目:地理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 本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国地理的第一篇。主要内容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对比突出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接着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领土的四至、陆地面积、濒临的主要海洋、主要岛屿、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等,突出了我国“国土辽阔,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 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 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三、学习者特征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不好,主要是在读图方面较弱,部分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所以加强读图练习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使用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演示。2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或小组活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了世界各地的地理状况,今天开始学习我国的情况。
简单回忆上一学年内容
1、(拿出地球仪)请同学们参考地球仪和以前所学内容,分析我国的位置,从海陆和纬度两个方面。
2、对比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蒙古、日本,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 纬度位置
2、 海陆位置
3、 优越性
讲解:我们的国家海陆兼备,纬度适中,是一个位置优越的国家。
读5页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析其南北和东西的距离。
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分析海陆位置,找出我 国临的大洋河所在的大洲。另外一个分析纬度位置,找出中国所在的半球,所处了温度带。
海陆小组分析蒙古和日本,纬度小组分析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从农业生产、对外交往、海洋事业方面分析优越性。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学生分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读图能力。
板书:二、辽阔疆域
1、 四至点
讲述:我国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东西距离5000千米,南北5500千米,各地景观相差很大。 下面我们沿着我国的陆上疆界,找出所临国家。
2、陆上邻国
东:朝鲜
北:蒙古、俄罗斯
西北:哈、吉、塔
西:阿富汗
西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强调)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注意位置和名称的记忆。
在图上找出我国领土四至点,知道分别位于什么省份,派代表上黑板给同学们指出。
学生活动:模拟陆上旅游,逐个找出12个陆上邻国,回忆亚洲的6个分区,看分别属于那个地区。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以旅游者的省份找出邻国,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掌握知识点。
再找出我国的临海和内海,还有隔海相望的国家。
讲述:我们海洋广阔,领海宽度为12海里,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同6个国家隔海相望,便于海上对外交往。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重点是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领土四至点。
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找海洋,包括临海和内海。另外一个找国家,说明分别位于东面还是东南。
上黑板给同学们指出并说明。
?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强化知识的运用。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重视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多样的学习方式,注意应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环境尤其是问题情景的创设教学用具的使用等有针对、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八、板书设计
辽阔的国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二、疆域辽阔
1、 纬度位置 1、四至点
2、 海陆位置 2、陆上邻国
3、 优越性 3、隔海相望的国家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活动方面比较成功,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但个别学生基本不参与,对于这部分学生还要加强关注。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收集图中的信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设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愿意研究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愿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