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2.1运动的水分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2.1运动的水分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0:4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初步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及自然界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学习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难点: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2、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白云、细雨和白雪?
思考,引发探究兴趣。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物质的微观粒子观。
一、水的三态变化
[猜想假设]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P22图)
回忆、思考、想象
利用学生的经验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得出结论]给学生正确的结论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观察]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图片(P23图)
观察思、考、讨论
利用图片对宏观物质存在状态的解释,直观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问题]1、路边的斑斑水渍为什么会消失?
2、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有什么现象?如何解释?
思考、交流
帮助学生理解加快分子运动需要吸收能量(包括加热、风能等),分子获得的能量还会散发给环境。
[指导阅读]P23活动天地2-1,观看幻灯片,并进行交流共享。归纳分子的性质。
回答有关问题,交流。
为以后讲解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改变打好基础。
二、水的天然循环
活动天地2-2认识水的天然循环,观看幻灯片。
阅读,分析,交流
阐明了水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三、水的人工净化
实验探究2-1净化天然水观看幻灯片,并进行交流共享。
实验探究
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探究目标: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消毒、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学习过滤操作技能。
提出问题:1、给你一瓶浑浊的天然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
2、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吗?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沉降。分别把约100ml的两份黄泥水注入烧杯1和烧杯2中,把烧杯1放在实验桌上静置;在烧杯2中加入明矾粉,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1
烧杯2
2、过滤。做好一个过滤器,完成对烧杯1中上层液体的过滤。
3、吸附。在步骤2中得到的略带颜色的滤液中放入一个活性炭包,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
4、蒸馏。将步骤3中得到的滤液加热煮沸、冷凝,将冷凝后的液体滴在玻璃片上,再用酒精灯加热蒸干,观察在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分析归纳:结合净化天然水的活动经验和自来水厂加工自来水的原理
知识应用:
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在实验室过滤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 、
3、有一种含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碳酸钠,还具有一些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非常复杂,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组成做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1)采用 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与泥沙?
(2)用 可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