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4: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4.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其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重点】
溶液的性质。
【教学难点】
溶解的微观过程。
【情景导入】
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
【课堂探究】
探究一:溶解的过程
问题11:仔细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活动天地31”,你知道溶液的定义、组成和特征吗?
答案:(1)溶液: 一种或几种 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均一 、 稳定 的混合物。?
(2)溶液组成:
溶剂: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
(3)溶液特征: 均一 性和 稳定 性。?
问题12:认真观察课本“实验探究31”,说出实验中两种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 升高 ;硝酸铵溶解时溶液温度 降低 。?
探究二:乳化现象
问题21:认真观察课本“活动天地32”,阅读课本第61页内容,回答什么是乳化现象?
答案: 洗洁精 、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 食用油 以 细小液滴 的形态分散在 水 中,形成 不易分层 、比较 稳定 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探究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问题31:认真观察课本“活动天地33”,阅读课本第62~63页,回答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问题32:认真观察课本“实验探究32”,回答有哪些方法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答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组成: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3.溶液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
二、乳化现象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D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2.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溶液一定是液体
B.空气也是溶液
C.40毫升酒精跟60毫升水混合一定得到100毫升溶液
D.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两者混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
(2)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 )
(3)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