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4: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学科年级:
九年级化学
教材版本:
鲁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实质,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总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不变。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最基本的定律之一,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具有同等重要性。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发生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以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验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研究、学习的一种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请同学们写出电解水、 蜡烛燃烧、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激疑设问,点出课题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作改变?

实验探究 1.盐酸和大理石反应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3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铁钉跟硫酸铜反应
探究过程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交流与反思 从微观的方面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思维拓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知,消除知识误区
课堂练习 通过基础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请同学们写出电解水、 蜡烛燃烧、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二.设置问题:化学反应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
1.书写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水 → 氢气+ 氧气
石蜡 + 氧气 → 水+二氧化碳
过氧化氢 → 水+ 氧气
2.思考
产生学习动机
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铺垫
三.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1】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作改变?
【2】提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投影课本101页的实验探究5—1
1.盐酸和大理石反应
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4.铁钉跟硫酸铜反应
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验装置图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
①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
【4】结论与解释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四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一定要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
[提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物理变化吗?
【5】反思与交流
为什么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
多媒体展示:电解水的微观模拟演示
引导学生总结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三、质量守恒的原因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变
教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总结质量守恒的原因
1.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
2.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3.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4. 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5.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交流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由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后学生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6.学生做实验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7.实验结束后由学生陈述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有不同意见的进行补充
8.学生共同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9.不能,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10.学生认真观看
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11.学生从微观方面总结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变
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和观察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实验能力?
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

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从宏观走进微观,用微观解释宏观。
四、思维拓展
1.蜡烛燃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
[老师追问]这两个反应到底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遵守应该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
学生分四组讨论
设计实验并做实验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1.蜡烛燃烧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可以将这两个实验均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则会得出正确的结果。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知,消除知识误区
五课堂练习
1.A+B=C,已知有10克A和5克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B
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_____?克
2.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相比较,固体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解释原因。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课本104页第1.2.3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1. 一切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有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灭和创生。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难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项目
评分细则
自评
互评
师评
课前预习(20)
1.课前熟知所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并预习到位;(10)
2.预习检查时汇报表现优秀,出色的完成预习案上的任务。(10)
课堂表现
(60)
自主学习(20)
1自主学习时能勾画重点、发现问题,敢于质疑(10)
2.交流时能展示自己优秀的自学成果。(10)?
合作学习(20)
1.积极参加小组活动(10)
2.有独立见解,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10)
探究学习(20)
1.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富于想象(10)
2.经常得出合理的而且具有创新性的答案或者学习成果(10)
课堂练习
作业完成
(20)
1.按时保质保量独立完成,格式清晰,字迹工整(10)
2.答案完全正确,或有独特见解。(10)
总评
最突出的表现:
自评:
组长评:
师评:
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第五单元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适用范围:化学变化
2.守恒的是“总质量”:不能用于解释体积变如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3.“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二、化学变化的实质
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新的物质
三、质量守恒的原因
二个肯定变:1.物质的种类 2.分子的种类
二个可能变:1.分子的总数 2.元素的化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