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案
主备教师
课型
新授
时间
教学课题
第三节 比热容
三 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
探究式教学法、
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
提出问题──猜想──讨论
──反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具学具
大屏幕投影,
多媒体计算机,
铁架台,
石棉网,
酒精灯,
砂子,
水,
天平,量筒,温度计,表,烧杯等
教学流程(第 1 课时)
集体研讨成果
温故检测 导入新课
中午,沙子很烫而海水很凉,为什么?
傍晚,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还很温暖。为什么?
二、师导生学
1、学生阅读教材平P 130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2、(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教师指出: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引导学生看书P131----133,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分小组讨论预习作业,然后分组抽问答案,教师纠正个别错误。
教师抽问刚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其他组的学生或教师解答。
问题(1):
(2):
(3):
3、由教师重点强调指出:
①对于演示实验:在探究活动之前,先要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所用的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要相等(适当强调升高温度)。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和注意点(如天平、盛放水和沙子的杯子要型号相同、加热所使用的酒精灯型号要相同),可以想到吸收热量的多少就是根据酒精灯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既加热相同的时间,代表水或沙子吸收的热量相同。
在实验前要提示学生:
●实验所研究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等时,吸收热量是否相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过程中所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
●实验前后需要记录的物理量(加热前后水和沙子的温度)
实验前对酒精灯加热位置的确定也是本实验的一个要点。
实验中可以同时完成两个结论的探讨:
(1)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现沙子的温度升高的比水的要快;
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比水的大
(2)要让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时间的比较;
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沙子的多
总结上面的实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以类比密度),这说明不同物质在这种性质上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从而引出
比热容的概念。
②比热容的单位是有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单位共同组成的组合单位,可对应其物理意义来相互对应理解。
③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个问题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去加深理解。如:一滴水与一盆水的比热容是相等的、一根铁钉一段铁丝的比热容是相等的……
给学生介绍比热容表,以某种物质为例子,对其作全面的解析,并同时介绍出比热容的注意点,如: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比较出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并带出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一些自然现象。
④小结热量的计算公式:吸收(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升高(降低)的温度
即:Q=Cmt
当堂训练
1:将质量为4kg的水从20℃加热到8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 500g的水,温度从60 ℃降低到20 ℃时,水减少的内能?
3 在常温常压下:3.78X107J热量被100千克20℃的水完全吸收后,其水温升高到多少℃?
4 为什么同一纬度的海滨城市和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会如此大?
5. 人们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 的方式使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6.城市中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缘故,
7.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是( )
A、一块铁的比热容比一个铁钉的比热容大
B、50℃的水的比热容比100℃水的比热容小
C、把一桶水由地球移到月球上去比热容会改变
D、物质的比热容跟质量和温度无关
8.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9.吸收相等的热量后,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中温度升高最多的是( )
A.蓖麻油 B.酒精 C.干泥土 D.煤油
10.为什么我国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不像内陆的气温变化那样显著?
四、归纳梳理
1、评选出本节课的聪明1、2、3号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哪些问题自己还不理解:
评价本堂课自己的表现(自学过程是否投入、听老师讲课注意力是否集中、讨论问题是否参与等):
课后创新练习
1.一块冰的比热容为 ,其物理意义是 从中间一分为二后,其比热容为 。
2.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 ;若发动机的水箱中贮有10kg水,当水温升高10℃时,水吸收的热量是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kg?℃)
3.夏天在海边玩耍,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的,这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 (填“大”或“小”),在受到同样的太阳光照射时, 的温度升高得更多。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5.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oC的水比0oC的冰效果好
6有四位学生,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根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C
末温/°C
加热时间/min
A
水
200
20
28
8
B
水
100
20
28
4
C
煤油
200
20
28
4
D
煤油
200
20
24
2
(1)比较A、B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
(2)比较C、 D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A、C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
(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 等因素有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