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上生物 5.4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上生物 5.4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2: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重要消化器官的结构及作用。
2、过程方法:通过对人体消化系统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进行思维的能力;尝试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使学生熟悉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学会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3、情感态度:体验用科学知识认识人体消化生理活动过程;感受生活中需要有基本的生物学素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消化作用,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1、仪器材料:小肠、解剖剪、放大镜等
2、前置作业:结合书本知识,确定生活中常用食物分别含有什么营养物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期
复习
今天学习食物在人体里的消化和吸收,需要回想食物中含什么营养。说出下列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审题答题
花生米、油菜籽、肥肉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 2)米饭、面条、玉米、红薯、土豆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 3)瘦肉、鱼肉、鸡肉、虾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
4)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六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能回忆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为学习消化和吸收准备
引入
蛋白质、淀粉、脂肪需要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可直接吸收,这与物质结构有关。让学生思考消化会是什么过程。
学生看视频:物质放大千万倍的图像。 观察思考得出两类物质的区别: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分子大、结构复杂、不溶于水、不能被吸收;无机盐、维生素等:分子小、结构简单、溶于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使学生感知到物质在微观下的奇特。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概念
投影图5-4,提示学生观察消化道里和毛细血管里的变化,完成对消化、吸收概念的建立。
学生理解掌握消化作用含义: 学生理解掌握吸收含义:
为学生下面学生确定方向。
认识食物消化部位
投影图5-5,要求按食物进入人体各部位器官的顺序说出消化器官及发挥的作用。
学生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逐一回答各消化器官以及相关作用。
从直观的消化道器官入手,再深入。
引入消化腺作用
经过消化道各个器官后,食物能被彻底消化吗?请小组讨论确定淀粉、蛋白质、脂肪能或不能被消化的理由。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能 小组讨论: 1、淀粉被完全消化需要的相关器官及作用 2、蛋白质被完全消化需要的相关器官及作用 3、脂肪被完全消化需要的相关器官及作用
深入理解人体对食物营养成分的消化过程。
小结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作用的类型
学生回答:有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等)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了解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当堂巩固
深入理解人体消化
引入吸收
水、无机盐和消化产生的可溶性营养物质,在胃里可以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那么,主要吸收的器官是什么。
学生听讲后,根据胃吸收少量营养、大肠吸收少量营养,思考回答:应该是由小肠完成。 思辨: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又要担负完成吸收作用,是否有冲突?
可以小组讨论,最后要想到肠腔里发生食物的消化,而小肠壁上进行吸收。
引导学生从思维逻辑上认可小肠是吸收场所。
探究实验
探究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消化吸收。指导学生观察小肠外形、指导学生使用解剖剪解剖小肠,提示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
讲解: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结构。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记录 1、小肠表面用手指触摸感觉很粗糙,不光滑。 2、小肠内表面有皱襞 3、小肠内表面有绒毛突起
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结构。
感受小肠内表面结构特点,领会小肠表面积很大,领会小肠能吸收可溶性物质的结构特点。
交流讨论
提出讨论问题:小肠有哪些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起什么作用?
提问:小肠吸收作用与生活中的吸收液体有何区别?
学生班里交流:小肠长5-7米,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使小肠表面积很大;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透过。
学生思考回答:小肠吸收是透过过程,水溶性营养物质透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而生活中吸收水液体是经过口子的。
领会小肠的吸收是水溶性物质透过有单层细胞组成的两个管壁。
看图总结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投影图5-7,根据图示,分别确定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学生观察图示,逐一解读出图中含义:
1、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中的酶作用初步消化为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胰液中的消化酶作用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蛋白质在胃里胃液含有的消化酶作用下初步消化为多肽,进入小肠后被肠液、胰液中含有的消化酶作用下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3、脂肪在小肠里被胆汁乳化,被肠液、胰液中的消化酶作用下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4、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被小肠吸收,进入绒毛内部毛细血管、溶入血液,甘油进入毛细淋巴管,最后汇入血液。
把食物消化吸收的全部内容争取达到融会贯通。
练习反馈
发练习讲义
交换批阅,当堂反馈
学生做练习
学生批练习题
巩固知识
消化吸收小品
让表演同学作准备。
学生表演
理解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
布置预习
请同学们到周围人中了解一下,平时吃了什么食物并吃得太多会有肚胀、腹泻等现象,想想会是有什么原因引起。
学生回家调查
为新课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一、消化、吸收概念 1、消化:
2、吸收: 二、人体消化系统组成 1、消化道: 2、消化腺: 三、消化过程: 四:探究小肠对食物消化吸收的特点: 1、小肠壁的内表面积大,只有一层内表皮细胞 2、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针对学生对于消化和吸收不愿作深入理解,课堂上从安排复习六种主要营养物质存在两种类型入手,通过演示葡萄糖的溶解性和淀粉的不溶性实验,播放分子的放大视频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等环节,使学生能深入领会消化的含义。但在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的学生思考中,还缺少引导。在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具体器官的认识上没有问题,但在讨论为什么食物仅通过消化道不能被消化的讨论中,大多数不能理解消化腺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只好用传授法让学生掌握。在总结性分析三种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方面,直接让学生回答显得急促,以后还是安排小组讨论完成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