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上生物 6.1食物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上生物 6.1食物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2:1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第1节食物链
教学内容分析:
《食物链》选自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食物链的内容。《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10个一级主题,其中第3个一级主题是:生物与环境。而本章内容中就与生物有关,而且很重要。本节内容与前两单元有所联系,所以学生并不会觉得陌生。学好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二章、第三章已经学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章内容,学生有能力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且学生已有一定的经历与知识积累,对本节内容要达到深层理解难度不大。但还是要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设计思路: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普及型、基础性和发展性。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阐述食物链的含义,阐明食物链的特点;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主要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学会绘制食物链的基本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活动,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食物链现象,认同食物链知识在生态保护(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激发探究食物链知识在生态农业中应用的兴趣,增强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血液循环系统和血管的图文资源。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先学
情景导入
合作互学
检测评学
践行活学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的生存与周围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动物、植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这些非生物因素以外,还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吗?
  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图片,提问
二、谁吃谁
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并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食物。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完成每组活动后,请下面的学生按上面学生的活动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各条食物链。)
第一组:鼠、粮食、猫(粮食→鼠→猫)
第二组:青菜、鸡、蜘蛛、鹰、昆虫
(青菜→鸡→鹰;青菜→昆虫→鸡→鹰;青菜→昆虫→蜘蛛→鸡→鹰)
提问:
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食物链)
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3)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
第三组:青草、蛇、蚱蜢、鹰、青蛙(青草→蚱蜢→青蛙→蛇→鹰)
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增添了一种生物——公鸡,那食物链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会有怎样的变化?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公鸡,并寻找“自己”所在的食物链的位置。
(青草→蚱蜢→鸡→蛇→鹰 ;青草→鸡→蛇→鹰;青草→鸡→鹰;青草→蚱蜢→鸡→鹰)
师: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存在的食物链也会有很多条。每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环节越多食物链越复杂。
过渡:通过分析以上几组游戏,相信同学们对食物链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结合屏幕上显示的这几条食物链和讨论题,总结一下食物链有哪些特点?
讨论:
1) 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
(绿色植物和动物)
2) 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生产者、消费者)
3) 这几条食物链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起始端均为植物,第2、第3及以后的环节均为动物)
4) 第2、第3环节的动物有何不同?
(第2环节的动物大多为植食性动物,第3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鸡既可以位于第2环节,又可以位于第3环节,说明什么?
(说明鸡既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动物,是杂食性动物)。
食物链的特点:
:食物链通常是由于绿色植物开始的;
: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过渡:可见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联系。那人类参不参与这种食物链关系呢?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人的食物从哪里来呢?
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食物(图片)以及用餐的情景。
请每一位同学为自己选一份午餐食谱,分析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对于动物,请接着写出它们的食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你能发现些什么问题呢?你这顿午餐从哪几条食物链中获了物质和能量?写出你午餐所涉及的食物链。请学生上台通过实物投影,汇报展示。
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根据这些食物关系总结:
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更好的生存。(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完成导学案
学生游戏活动:
1、这张图描述了怎样一个谚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 说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关系
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
食物链的特点
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达标反馈》
学生分析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课本98页选出一份午餐食谱,分析其中的食物设计了哪些生物,并填入表格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那么对于其中包含的生物寓意,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
以活动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掌握食物链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
自主学案:
6.1 食物链(1)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
活动方案:
自主先学
知识点一:食物链
1.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食物 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2.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 3~5 个环节。各种食物链都有如下特点:?
(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 绿色植物 开始。?
(2)位于食物链中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 植食性动物 。?
(3)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 肉食性动物 。?
知识点二:动物的食性
按照动物摄取的食物可分为
知识点三:生物防治
1.利用 天敌 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叫生物防治。?
2.生物防治能有效抑制害虫的大量 繁殖 ,减轻环境污染。 ?
合作互学
1.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提问:
(1)第一个画面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通过观看两个画面,说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捕食关系或吃与被吃关系。
2.分析农田中的生物。
(1)将P96图6-1出现的动植物名称写在卡片上,每种生物至少写3张。
(2)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相关的生物用线连起来,进行卡片“接龙”。
(3)将卡片“接龙”书写下来。(注意: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要写到最后一种生物才算完整)
(4)讨论:
①你连出了几条链?这些链表示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食物关系。
②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 食物链 。你所连的食物链各有几个环节??
  3到5个环节。
③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是什么,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
  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④各条食物链中的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可将它们分成哪几类?
  它们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草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直接以各种动物为食;杂食动物以植物为食又以动物为食。
⑤请用食物链的方式试着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
  树→蝉→螳螂→黄雀。
3.活动:分析食谱中的生物。
(1)观察P96图6-3 “我们的日常食物”,选一份你的午餐食谱,分析思考其中哪些食物来源于植物,哪些来源于动物?
午餐食谱: 米饭、鸡蛋、菠菜、猪肉、水果等  。?
午餐中涉及的植物: 水果、胡萝卜、菠菜等  。?
午餐中涉及的动物: 猪肝、牛奶、蜂蜜等  。?
(2)你这顿午餐从哪几条食物链获得物质和能量?写出你午餐所涉及的食物链。
  根据具体情况书写。
(3)阅读P107信息库“生态农业”,想一想:人和动物获取食物方式的根本区别何在?请谈一谈你的认识。
  人类能够直接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作为人类的食物;动物以自然界中生物为食。
2.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1)观察P96图6-4、图6-5,找出画面中的食物链,并表示出来。
  树木→害虫→啄木鸟,植物→田鼠→猫头鹰。
(2)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到启发,想出了利用天敌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害虫的危害。阅读,并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从灰喜鹊的生活习性、管理和调教、灭虫能力等方面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引进灰喜鹊、杜鹃等幼雏,它是松毛虫主要的天敌鸟类。主要在哺育幼鸟时捕捉松毛虫。将人工驯养后的灰喜鹊等放飞。(合理即可)
(3)讨论:
①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②利用生物防治害虫有什么意义?
  有效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减轻环境污染。
③田里的青菜上长了许多菜青虫,一个同学把妈妈养的几只老母鸡放到田里去,用老母鸡来防治菜青虫,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
  不行。鸡会啄食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