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30 16: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如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城的城市是(  )
A. 麦加
B. 耶路撒冷
C. 伊斯兰堡
D. 大马士革
3.一位外国友人,身穿白色长袍,手拿一本《古兰经》,用阿拉伯语与人交流。你推测他最可能来自(  )
A. 印度
B. 日本
C. 澳大利亚
D. 埃及
4.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
A. 居民就业困难
B. 国防兵力充足
C. 劳动力短缺
D. 居住条件较差
5.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体现(  )
A. 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
B. 当时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
C. 当时的民风民情
D. 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6.下图中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 A地区
B. B地区
C. C地区
D. D地区
7.下列关于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B.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 佛教创始于中国,主要分布在亚洲
D.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8.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
A. 在崇文塔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 官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 洞山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 商贩在陶渊明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9.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根据下表估算“家园”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 非洲
B. 欧洲
C. 亚洲
D. 南美洲
10.下列选项中不是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的是(  )
A. 经济水平提高,乡村有剩余劳动力
B. 人口增长太快,乡村居住不下
C. 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D. 城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好
11.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B.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 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 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12.读下图分析,金砖国家中官方语言是英语的是(  )

A. 印度
B. 中国
C. 巴西
D. 俄罗斯
13.“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句歌词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 农村
B. 牧村
C. 渔村
D. 林场
14.美国、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  )
A. 俄语
B. 英语
C. 德语
D. 以上三种语言
15.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各国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 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C. 世界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 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16.关于亚洲及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和欧洲
B. 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小
C. 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D. 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
17.“肤色较白,头发天生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他是(  )
A. 黑种人
B. 白种人
C. 黄种人
D. 混血种人
18.下列叙述不能反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是(  )

A. 乡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的建筑要稀疏、低矮,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
B. 乡村聚落的绿地面积比城市聚落的绿地面积要大
C. 乡村聚落外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D. 乡村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9.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 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20.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最为稀少的是( )
A. 亚洲东部和南部
B. 亚马孙平原
C. 欧洲西部平原
D. 北美洲东部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分析下列民居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民居的名称:①北极地区的③黄土高原的④东南亚的。
(2)民居①处的气候特点__________;民居②建筑特点是______墙加_______窗,都是为了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向室内传入__________。
(3)民居④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上层住人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 。
(4)民居③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突出反映了当地_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
22.读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两洲是________、________。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这两洲是________国家最多的地区。
(2)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是________国家最多的地区。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降水对聚落景观的影响:降水多或降水量大的地区,房屋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水的流泻,降水量很小的地区,屋顶通常较平。
材料二:气温对聚落景观的影响:曾有人调查过欧洲各地的墙壁厚度后发现,英国,荷兰的房屋厚度平均为23厘米,德国为38厘米,波兰为50厘米,俄罗斯为63厘米。
材料三:我国云南省傣族、佤族的竹楼,颇具特色,这些民居居住地降水较多,竹楼多采用歇山式的屋顶,坡度较陡,达45度到50度,竹楼为双层结构,下层空着或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材料四: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夏季洞里比洞外凉爽很多,冬季则又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
(1)以上的材料说明各聚落的建筑风格受当地的______影响。
(2)傣族人住竹楼上层是因为______。
24.读下列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白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洲、_____洲、_____洲北部,_____洲的西部和南部及_____洲也有分布。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洲东部,_____洲和_____洲黄种人也较多。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洲中部和南部。
2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__________聚落,乙图表示__________聚落。
(2)从出现的时间来看,__________聚落早于 __________聚落形成。
(3)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交通条件要 __________(填“好”或“差”)。
(4)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环境状况要__________(填“好”或“坏”)。
(5)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人口密度要__________(填“大”或“小”)。
(6)试描述图中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气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产、宗教、交通、科技等。一般来说,地形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优越区位。
2.【答案】B
【解析】被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与约旦的交界处。
3.【答案】D
【解析】埃及位于西亚和北非地区,属于阿拉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该宗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4.【答案】C
【解析】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加之推行严格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率,导致现在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5.【答案】D
【解析】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即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民俗风情及当时的宗教习惯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故世界文化遗产不能反映现代发展水平。
6.【答案】B
【解析】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图中的B地区在亚洲东部,属于黄种人。
7.【答案】D
【解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8.【答案】B
【解析】A、C、D都会对文化遗产进行伤害或污染,只有B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
9.【答案】C
【解析】通过估算,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约88人/平方千米),非洲约为29人/平方千米,欧洲约为73人/平方千米,南美洲约为31人/平方千米。
10.【答案】B
【解析】农村人口迁向城市的原因有:①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人口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城市里可以提供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11.【答案】A
【解析】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答案】A
【解析】金砖五国指的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中国主要使用汉语;俄罗斯主要使用俄语;巴西主要使用葡萄牙语;南非的官方语言有11种,它们分别是:英语、阿菲力康语、祖鲁语、科萨语、斯佩迪语,茨瓦纳语、索托语、聪加语、斯威士语、文达语和恩德贝勒语;英语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美国、澳大利亚把英语作为母语,印度、菲律宾等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13.【答案】B
【解析】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畜牧业较发达,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即为内蒙古高原上牧村的美丽景象。
14.【答案】B
【解析】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世界上使用英语的国家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15.【答案】D
【解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空前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在欧洲一些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所以A错。在欧洲一些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造成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所以B错。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C错误,D正确。
16.【答案】C
【解析】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除南极洲外,大洋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
17.【答案】B
【解析】白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浅淡色;发呈金黄;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发形呈波状或直状;唇型为薄唇;鼻狭而高;颧骨不高突;体毛和胡须较发达等。
18.【答案】D
【解析】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9.【答案】D
【解析】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故D项做法不正确,不利于遗产的保护。
20.【答案】B
【解析】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以及空气稀薄的高原,炎热的热带雨林区等都不适宜人的居住。
21.【答案】(1)冰屋 窑洞 高架屋
(2)寒冷 厚 小 热量
(3)高温多雨 既凉快又防潮湿
(4)降水少
【解析】读图片可知,四个民居分别是北极地区的冰屋,阿拉伯国家的民居,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南亚的高架屋。①处位于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民居②建筑特点是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民居④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既凉快又防潮湿;民居③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窑洞。
22.【答案】(1)北美洲 欧洲 发达 (2) 发展中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表进行分析的能力。从图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欧洲和北美洲;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衡量,这两洲是发达国家最多的地区。(2)从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是非洲和亚洲、拉丁美洲,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是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地区。
23.【答案】(1)自然环境;(2)当地气候湿热
【解析】(1)从资料中得知,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2)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村落多为两层竹楼,通常上层居住用,下层置物用,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居住竹楼,有利于通风散热和防潮。
24.【答案】(1)欧 北美 非 亚 大洋 (2)亚 北美 南美 (3)非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白种人是世界分布最广的人种;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南美洲也有分布,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25.【答案】(1)乡村 城市(2)甲 乙(3)差(4)好(5)小(6)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解析】甲图表示乡村聚落,乙图表示城市聚落;从出现的时间来看,甲(乡村)聚落早于乙(城市)聚落形成,乡村聚落发展历史早,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出现社会分工,非农工业劳动从农业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人聚集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聚落;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交通条件要差,乡村聚落公路较窄小,城市聚落有宽敞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乡村聚落周围是田地和树木,空气新鲜;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人口密度要小,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分散,人口密度小;城市聚落人口集中,规模大,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