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3-19 13: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了解孟德尔其人;
2、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相对相对性状的概念;
3、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
4、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采用的方法?
5、孟德尔研究相对性状遗传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Mendel,1822-1884)奥地利人,天主神父。主要成就: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工作成就:
(1)提出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
(现代遗传传学确定为基因)
基因的分离规律
(2)发现两大遗传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2、解释: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父本、母本;
相对性状的概念。
雄 蕊雌 蕊自 花 传 粉人 工 传 粉 的示意图选择亲本 去雄 套袋隔离 人工授粉 套袋隔离 采集种子栽培 收集分析数据同株或异株的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接收花粉的植株叫母本(♀)。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个性状中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注意:不同种的生物性状是不可以比较相对性状的(举例)
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也不能做比较(举例)。1.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实验结果可靠。
2. 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3. 且对豌豆进行杂交操作很简便。3、为什么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豌豆的特点)
4、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方法:
杂交法。5、孟德尔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即化繁为简的方法。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解释:
纯种、自交、杂交;
亲本、子一代、子二代;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的规律?
解释
P
F1
F2
子一代子二代×亲本杂交自交显性性状: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现象。
P(纯种) 高 × 矮


F1 高


F2 高787 矮277
比例 3 :1
结果:1.F1全为显性性状(高茎)
2.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用其他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也得到同样
的结果,这可见绝非偶然,,而是有规律的。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 子二代却出现了性状分离?分 离比为什么又都接近于3:1?请思考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
亲本杂交什么叫测交?假设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请你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根据假说推测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和。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证明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1、 在生物的体细胞内,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如何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1、如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那种性状为显性。
例如:某植物红花×白花 子代全开红花,则红花性状为显性,白花为隐性。
2、如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的性状,则这两个亲本一定是显性杂合子。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例如:红花×红花 红花与白花,则红花为显性性状,子代出现的白花为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各种杂交情况分析练习:
1、水稻某些品种茎秆的高矮是由一对相对性状,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隐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体的几率是( )
A.0%     B.25%
C.50%    D.75%
C2、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
时,需要( )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C3、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人的身高与体重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