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分苹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学会两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学情分析
“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通过上节课的分桃子,学生理解了“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在知识上又做好了积累。因此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
三、新设计
本节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安排了第二个“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在分苹果过程中,两次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重点难点
重点:面对数量较少的实物,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难点: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一、导入(创设情境)
师:看,我们的老朋友笑笑来了,今天是她的生日。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帮笑笑“分苹果”
活动2【讲授】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活动3【活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串一
(二)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串一
1、出示问题串一
师:出示问题串一
师:笑笑首先让我们这样分。
(12个苹果,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每盘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师:谁来读?
会做吗?请你利用圆片代替苹果摆一摆,边摆边说。
2、动手操作,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汇报:我是一个一个分的,12个苹果,平均分到3个盘子,分了4次,每盘分4个。·····)
3、汇报结果(软件)
师:谁来把你的分法在白板上画一画,
边画边把你的分法大声说给同学听。
预设:生1:我是一个一个分的,12个苹果,平均分到3个盘子,我先拿出3个苹果,········,分了4次,每盘分4个。
师:谁的分法和他一样再来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指导学生汇报:我是一个一个分的,12个苹果,平均分到3个盘子,分了4次,每盘分4个。·····)
师:还可以怎样分?你再来说一说。
(汇报2个操作的,剩下的座位上口述)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还有三种分法呢,仔细观察,自己说说这又是怎样分的。(出示课件链接)
师:都说完了吗?
同学们很聪明,笑笑很高兴,用这么短的时间就分完了。
(出示白板)小结:12个苹果,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有这么多分法,我们都得到每盘分4个,说明都是正确的。这是上节课学习的平均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平均分,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学生的想法。白板的利用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白板的漫游功能更便于在同一个版面展示所有方法。在小结时,可以白板可以实现再现的功能;更好的落实知识上的一步一回头。)
活动4【活动】探究问题串二
(三)探究问题串二
1、出示问题串二
师:
笑笑又拿来12个苹果,他还想每4个装一袋。
(出示问题串2)
12个苹果,每4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呢?
师:怎样分?谁来读读?
2、操作探究
师:看,老师带来了友情提示,
1、用手中的圆片摆一摆或在图上圈一圈,边做边说;
2、再把自己的分法与同桌说一说。
师:自己出生读一读
师:读懂了吗
师:开始吧
(指导学生说做法,12个圆片,每4个一堆,分了3堆,所以要3个袋子。····)
3、汇报
师:都做完了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生1:12个圆片,我把4个放一堆,4个放一堆,剩下4个放一堆,一共3堆,所以装了3个袋子。
师:谁能简练地说(每几个放一堆,有几堆)
生2:12个圆片,每4个放一堆,有3堆,所以装了3个袋子。
师:他是用摆一摆的方法做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生1:我是用圈一圈的方法,我把4个圈一圈,4个圈一圈,最后4个圈一圈,一共圈了3个圈,所以用3个袋子。
(出示2次做法)师:同学们看 不管用“摆一摆”还是“圈一圈”的方法,都帮笑笑求出了要3个袋子 ,笑笑很感谢你们。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感受按每份的个数分的分法。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或在白板上圈一圈。此时白板和flash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也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活动5【练习】巩固练习
(四)、练习
如果12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呢?
如果12个苹果,每2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呢?
师:看,如果笑笑还想这样分呢?会做吗?请你选择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汇报:
师:谁来回报?
生:我用摆一摆的方法,12个苹果,每3个一堆,有4堆,所以需要4个袋子。
师:这道题谁是用圈一圈的方法做的?来说说。
生: 12个苹果,每2个圈一圈,圈了6次,所以需要6个袋子。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每份的个数分,引导学生明白,圈了几次或分了及堆,就需要几个袋子。)
(五)平均分
1、(出示课件)
2、讲述
小结:看这三次分苹果,分的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也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什么也叫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3次分的过程,观察得到都是按每袋装几个来分的,知道像这样也叫平均分。)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这样的平均分(板书),和这样的平均分(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六)探究问题串三
1、回顾分法
(出示2幅图)
师:谁来读一读?
2、理解两种平均分
师: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生1:都是12个苹果,都分3份,每份都是4个。
师:有什么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一个是分3份,每份4个;另一个是每份4个,分了3份。生2:它们是交叉关系。
师:一种是12个苹果平均分3份,另一种是12个苹果,按每份是4个来分。
这两种情况都叫平均分。(板书大括号)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2种分法,一到学生观察异同点,体会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数分(结果是每份分几个),也可以按每份数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
(七)、小结
师:看黑板,通过分苹果的过程,我们研究了什么?(平均分)
师:什么叫平均分?(12个苹果平均分3份,每份4个。另一种是12个苹果,每份是4个,分3份。
三、质疑
四、练习
师:你们真了不起,帮助了笑笑。森林小动物也遇到了难题,我们去帮帮它行吗?
1、一堆胡萝卜,每只小兔拿4根,需要几只小兔能一次运走。
师:看图完整的说说这道题?请你圈一圈,填一填。
(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每4个圈一圈,圈了5次,所以需要5次运走。)
师:5次运走,为什么?(全圈了5次)
2、小松鼠装松果。
(1)?出示“试一试”中的第2题的图片。
(2)?全班齐读题 。
师:有多少个松果?
问题一:
师:会解决吗?请你圈一圈。
汇报:
生:每两个一圈,圈了9次,需要9个篮子。
问题二:如果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
师:第一个问题是按什么分?第二个问题是按什么分?要注意审题,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数学故事之四——排队做操。
(1)?出示“试一试”中的第4题的图片。
(2)?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排?
??可以采用的办法:用学具摆、用笔在纸上画等。
???可能会产生以下不同的排法:
每排4人,排6排;
每排6人,排4排;
每排3人,排8排;
每排2人,排12排;
每排12人,排2排。???
活动6【练习】全课小结
五、全课总结
师:你有什么收获?
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课下请你将生活中“平均分”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