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一共有多少天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2、学情分析
? ?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2、3、4、5、6的乘法口诀,并掌握了2—5的表内除法,学生对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也已相当了解。基于以上缘由,我个人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编出7的乘法口诀,教师只做适当指导即可。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共有多少天
一、课前活动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编7的乘法口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2至6的乘法口诀,下面大家把已学的口诀齐背一遍。(你们背的真流利。)
二、探究新知
1、师生互动
老师想找到你们刚刚背的口诀里带有数字7的口诀并要写出相应的算式,你能帮我找找吗?指名学生回答,形成板书。让我们跟这些老朋友打声招呼吧!(学生齐读口诀: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十二。)老师有个问题,口诀“二七十四”里的“二七”表示什么呀?谁能告诉我?(2个7相加)你说的真好。“十四”呢?(等于14)你说的真棒!也就是说“二七十四”表示的意义是2个7相加等于14。你谁能告诉我三七二十一这口诀的意义吗?指名回答,然后逐一指名回答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十二这些口诀的意义。我们班的孩子们真不愧是学习小能手,那么快就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解决了。
2、编口诀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老朋友口诀有什么规律呀!指名学生回答,(生1:前一句比后一句少7,生2:后一句比前一句多7,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能根据它的规律算出7个7、8个7、9个7是多少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编写最后三句7的乘法口诀。指名学生回答“7个7是多少”, (49)。追问:你是怎么算的呢?第一种情况:有学生会说“七七四十九”。你真了不起,你能把7个7编成口诀了,可是我不知道这句口诀,我又该怎么算出49呢?谁来帮帮我?第二种情况:用42加7就等于49。追问:为什么要加7?(7个7比6个7多一个7)第三种情况:用7个7相加等于49。那8个7是多少呢?追问:你是怎么算的?口诀是?(七八五十六)谁能告诉我9个7 是多少呀?口诀呢?(七九六十三)
3、熟记口诀
这是我们的新朋友,那我们向新朋友问声好,齐读: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通过你们的智慧,把7的乘法口诀编好了。你们太棒了!下面我们把7的乘法口诀读一遍。①?个别朗读口诀。②?集体大声读口诀③?师生对口诀。④同桌之间互问互答口诀。用1分钟的时间能把7的口诀记住吗?试一试。(学生试着齐背7的乘法口诀。)
4、巩固口诀
(1)现在我要考考孩子们的口诀掌握的怎么样了。 “打电话”(老师问,学生答)这个太简单了,我这里还有呢?你能解决吗?
(2)看口诀写算式
四七二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六七四十二
( ??????????) ????( ?????????) ????( ?????????)
( ??????????) ????( ?????????) ????( ?????????) ???
(3) ?把口诀补充完整
四七( ??????????) ???????七( ???)五十六 ?????( ???)九六十三
( ??????)七二十一 ?????五七( ???????????) ??( ????)七四十二
?( ?????)七十四 ???????( ????)七四十九
(4) ?看算式写得数,并说出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9×7= ??????7×5= ????8×7= ????7×2= ?????7×1=
7×3= ??????4×7= ????7+6= ???7×7=
5、教学:7 ×8=?淘气是这样想的,你能看懂吗?。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最后让学生试着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知识拓展
1、看谁能想到括号里填什么。
4×7+7=()×()?? 6×7-7=()×()? 8×7-14=()×()
??2、小丽今年9岁了,妈妈的年龄是她的4倍,妈妈今年几岁?
??3、6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几个小黑点?
五、全课小结,谈收获,谈想法。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3、4、5、6的乘法口诀,并掌握了2—5的表内除法,学生对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也已相当了解。基于以上缘由,我个人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编出7的乘法口诀,教师只做适当指导即可。?在教学中,我没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诀后才让学生自主探究后3句口诀。这样做虽然照顾了自主性弱的学生,但却影响了自主性强的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这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兼顾。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教学评价语言比较单薄;对于课堂上生成的错误资源,反应不够迅速,要迟疑一会儿才能改变策略;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个别提问的语言比较琐碎、不够准确;在引导过程中,自己还是比较着急,对学生放手还不够,扶得比较紧。在数学教学中,学会思考的教师才能实现专业化成长的梦想。“实践探索在继续,我的思考也在继续。”未来,我会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