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3:5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相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持续的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探究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月相的概念(科学概念)
月相的画法。
月相的成因(1、月球不透明,不发光,反射太阳光;2、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规律变化)
月相的变化规律(一个月中:上半月,缺→圆,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增:下半个月,圆→缺,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减。一年的各个月中,日期相同,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
教学难点:
月相的画法。
月相的变化规律(要求能够按农历顺序画出一个月的月相)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
教师准备:PPT、篮球(一半涂白)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教室,PPT播放《明月几时有》。
情景导入:
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歌曲的词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有这么两句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千古名句,现在大家一起来有感情的读一遍。
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月球的(阴晴圆缺变化,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出示PPT,展示各种月相)
初探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P49—50“模拟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初步推测月相的成因是什么!
学生初步推测月相成因。(举手回答)
练习:连线题
一半被涂白的篮球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举着篮球绕场地走一圈 地球上的观察者
篮球的涂白部分始终对着黑板 被太阳照亮的月球
黑板(屏幕) 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
场地内的同学 太阳
教师用篮球模拟月相变化(注意事项及要求::1、尽量用一只眼睛观察;2、视线要跟着“月球”转动:3、认真观察,记录你看到篮球涂白部分的形状的变化,日、地、月什么样的位置时,形状比较特殊)
学生发言
详解月相变化规律
Flash展示月相变化过程(要求与“模拟月相变化”时一样)
PPT总结:(填空)
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
1、上半个月,从(缺)→(圆),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增
下半个月,从(圆)→(缺),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减
整个月,从(缺)→(圆)→(缺)
2、亮的一侧总是朝着太阳。
3、(表格)四个特殊点(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农历日期,新月、满月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关系(哪个在中间即可)
3、教师口头简要说明各个月中农历日期相同,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例如每个月的十五、十六总是很圆)
再次用Flash展示月相变化过程,验证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成因:
通过模拟月相变化及动画展示月相变化、结合自学成果,总结一下月相成因。
举手回答,师生共评
PPT总结月相变化成因:①月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发射太阳的光。②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导致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规律变化。
展示、评价学生刚才在观察教师模拟月相变化这一活动中记录下来的月相,在月相画法上进行指导(PPT展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评价课前剪的月相。
练习1:PPT出示打乱的月相图,要求学生按照农历日期重新排序,教师检验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
教师用图讲解月亮升落的大致时间,利用升落时间判断某一时刻月亮的在天空的位置(不要求掌握,只要知道农历初一、十五升起时的方位即可)
练习2:在教科书P48的图中,将上半个月的月相画在图中,教师深入指导,检验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月相画法的掌握程度(提示月相的画法)
展示、评价学生练习
练习3:连线(把月相与对应的农历日期连起来)
练习4:月相变化规律选择题(上半月、下半月、整个月)
课堂总结:(PPT展示)
①月相概念
②月相变化规律
③月相的画法
作业:
整理知识点,完成课堂练习。
课后观察白天的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