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运算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
乘法交换律:a×b=b×a (特点:乘数的位置交换,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a×(b×c)(特点:运算顺序改变,积不变)
2.你能口算出来吗??
34×72+34×28???????????(10+4)×25??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
(?师:这里有个小挑战,谁能立刻口算出这两道题呢?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①出示插图,让学生仔细审题,理解题目,知道所求问题:买三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②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试着列式解答。?
学生在下面练习,老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要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全班交流。?
方法一:(35+25)×3=60×3=180(元)引导学生说出:一套衣服里有上衣35元、裤子25元,所以我先算出一套要60元,再用60×3算出共要多少元。(黑板板书)?
方法二:35×3+25×3=105+75=180(元)教师试着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35×3和25×3分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全部上衣和全部裤子的钱数。)(黑板板书)?
结果计算算出来的结果相等,那么用=表示这两式子的关系。(教师板书=)?
③观察算式有什么的特点??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得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学生朗读)?
④算式从左往右看成立,哪从右往左,你能写出左边的式子吗?(35×3表示35个3,25×3表示25个3,加起来一共是(35+25)个3)
⑤字母表示。
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分配律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学生朗读)
⑥乘法分配律的正、逆运用。
你能帮下面的算式找朋友吗?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PPT练习。学生独自思考完成。
2.解决开头留下的问题,体会简便计算。
34×72+34×28???????????(10+4)×25
=34×(72+28)? =10×25+4×25
=34×100 =250+100
=3400 =350
3.学生独立完成两道算式。
27×60+27×40???????????(40+4)×25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