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到哪里去了》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
2、能解释生活中一些溶解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
?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乐于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 2、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 一起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能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能用自己的方法对各种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铁粉、泡沫、沙子、盐、白糖、红糖、高锰酸钾、烧杯5个、药匙、水槽、玻璃棒、记录表、抹布。
四、教学过程:
(1)、动画故事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对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大家愿意听吗?那咱们听听这个故事吧!播放小故事《驮盐的驴》
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呀?生答。
盐真的溶到水里去了吗?这节课咱们一起来揭开谜底,盐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2)教师引导,学习新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同学们,你们每个小组都来了五位神秘嘉宾,请同学们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请大家细心观察,看看都有谁?
师: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你们组的嘉宾,可以从形状和颜色两个方面来说。别的同学在汇报的时候,你们可以看看自己的实验桌上是否有这些实验材料和器具,如果他没说全,小组同学可以补充。我们只要认真听,仔细看就可以。
生回答(预设:我们桌上有盐和白糖,它们都是白色的、一粒一粒的、盐是咸的,糖是甜的。我们桌上有沙子,它是黄褐色的、一粒一粒的,还有红糖,他也是一粒一粒的,是红色的。我们桌子上有一位我从来没见过的嘉宾,那就是高猛酸钾,它是黑紫色的,没有气味,一小粒一小粒的。泡沫是一个一个的小球 也是白色的)
师:食盐、糖和高锰酸钾有什么相同点?
生预设:都是颗粒状的
师:这个词用的非常好!
2、大胆猜测,做好小组记录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的,如果五位嘉宾分别从小河中走过,你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先想一想,完成记录单第一栏,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谁愿意把你的猜想告诉大家?(你为什么会这样猜?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
生回答(学情预设:白糖会化在水里!盐也会化在水里!沙子不会化!沙
子还会使水浑了!铁粉不会化!泡末也不会化,还会浮在水面上!放糖的水会
变甜!放盐的水会变咸!高锰酸钾会化。红糖会化而且会让水变颜色。)
师:老师很欣赏大家猜想的勇气,但是猜想并不是事实,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说我们需要做什么?
生预设:做实验
3、小组设计方案
师: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小组商量一下,制定实验方案。
生回答
师:你觉得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说说)
? 师补充:看看还有什么是我们没想到的。(电脑出示注意事项)
师:现在小组就可以按照自己制定的方案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并把实验结果填到记录单上,看看哪个组做的又快又好。
4、分组做实验
小组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表上,教师参与实验活动并相机指导。
加入水中的物体
预计的现象
实际的现象
水的变化
沙
铁粉
食盐
泡末
白糖(高锰酸钾)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你们愿意把你们的实验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吗?
生一边展示实验过程一边汇报。
还有补充吗?生做补充。
师:同学们,食盐和白糖为什么看不见了呢?
预设:在水里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常小的微粒了。
师:同学们,你们喝过糖水吗?第一口是什么味道的 ?第二口呢?最后一口呢?这说明糖的微粒分散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预设:非常的均匀。
师:对,食盐不是没有了,只是食盐变得小了,食盐颗粒在水中变成我们肉眼看不到得,非常非常小的微粒了。
师:平时咱们说的溶化其实并不准确,像食盐和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呢?
预设:红糖、洗衣粉、味精等。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考考大家,你能给这五位嘉宾分分类吗?
生汇报并填表。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标准1
标准2
师:同学们,像盐、糖和高锰酸钾这样溶解于水的物质,你认为还能再取出来吗?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五、板书设计:
18、盐到哪里去了
变成微粒
均匀分散在水里
六、实验记录单:
加入水中的物体
预计的现象
实际的现象
水的变化
沙
铁粉
食盐
泡末
白糖高锰酸钾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标准1
标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