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大兴五小 许杰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复式条形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课标中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标准》中提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注意给学生完整的统计过程,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决策的全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一学段,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能根据问题,经过调查、测量收集数据,能分类整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第二学段,学生在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时,还要继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动过程,并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第三学段,学生继续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统计表整理数据,通过表中数据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2.学生情况: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多次经历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初步的数据描述和分析。学习过程中他们认识了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利用统计的预测功能提出建议。
能够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读取基本信息,并回答简单实际问题。
3.教学方式:以学生动手操作、汇报总结、交流辨析为主。
4.技术准备:课件,学习单,直尺,彩笔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较复杂的条形统计图,体会较复杂条形统计图的价值和作用,会绘制较复杂的条形统计图。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较复杂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
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经历较复杂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体会较复杂条形统计图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并初步整理数据。
学生调查大兴五小五年级(2)班和(3)班学生希望实践地点的男、女生人数,并依据数据整理成复式统计表和分别制作条形统计图(男生、女生)。
经历过程,产生需求
1、谈话导入:学校下周要组织五年级实践活动,想在下面的地点五选一。本着尊重学生意愿的原则。昨天在二班、三班做了个小调查。同学们把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我们来看一看
首都
博物馆
故宫
航天科普
基地
科技馆
圆明园
男生
5
3
25
5
7
女生
2
6
12
9
14
还有的同学制成了统计图
透过这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对比看两张条形统计图,才能看到同一地点男女生的多少情况,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同时呈现呢?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真实情境来引入本节课,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出示合作要求:
请你们小组合作先在小组内说说打算怎样制图,形成一个方案,然后再动手制作。
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既能清楚地表示数据又方便比较。
2.小组汇报
(1)先展示只把男女生的数据在同一统计图中呈现,但直条没有用颜色区分的。
对于这个组做的统计图,同学们有人想向他们提问题吗?
(有人和他们做的不一样吗?)不一样的来展示
(2)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学生的质疑和问题完善统计图)对比上两个说优点、说不足、说改进。
预设1:要用两种颜色区分表示不同的数量
预设2:无图例,不明确谁谁
有图例好不好?为什么好?
【设计意图】 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在合并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合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发现并解决的问题正是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的事项。
3.刚才大家合作制作了统计图,老师也做了一个,请看大屏幕。
回忆作图过程,说一说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像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有个新名字——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课题:复式)
之前的统计图叫——单式条形统计图。
4.发现信息,数据分析
在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到之前看到的哪些信息吗?例说几个。
问: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还能知道什么呢?
(预设:比较多少;做加减法)
根据这个统计结果,你有什么建议要对去哪实践的决策者说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主动寻找相关旧知和经验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作决策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感悟对比
问:请你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与上面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统计图里要包括哪些内容:题目,时间,横纵轴,单位长,项目,直条,数据)特点:都很直观表示数据。
(生:复式图保留着单式图的特点:直观,易比较。)师想要的
不同点:
问:哪里不同呢?
(名称不同包括两项,有图例,两种直条)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复”的意思。
(生:也直观,更易比较。(板书:更便于比较)师想要的
【设计意图】没有比较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对新知的认识就不深刻,此环节通过比较,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直观,便于比较。
三、应用拓展,发展观念
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中看一看。课件出示:
(1)抢答:中国第( )届获得的金牌数最多,
银牌第( )届获得的最少。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小小的图例非常重要,是我们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关键。同时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回顾总结,收获感悟
1.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刚才的活动,相信大家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到许多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送给大家一句话:留心观察生活,数学无处不在!
孩子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你们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就让我们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创新的孩子吧!
五.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表示数量多少
直观
更便于比较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大兴五小五年级1~2班学生平均每天看电子产品时间统计表
2016.9
不看
0.5小时
以内
0.5~1
小时
1小时
以上
近视学生(人)
5
8
16
5
不近视学生(人)
14
8
9
2
1.根据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说什么?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它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除了强调学生的动手制图能力,我还做了以下尝试:
1.关注统计过程、体会统计意义
《统计》是一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新课标》中一再强调要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的过程。因此,我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真实情境来贯穿这节课的始终,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2.注重统计的预测功能,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是在完成复式统计图后,就对比正常数据提建议,我觉得这样还没有把统计的预测和决策功能完全的发挥出来。针对这一思考,在设计中我尝试着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来决策,真正做到了统计为生活服务,体现了统计的核心价值。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促学生能力提升。
本课的学习内容更好地体现了“生活化”,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用数学中的简洁美去更好诠释数学的真谛,这样的课堂不再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价值所在,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