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了解《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主要内容
(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揭露与反抗。
(2)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与揭露。
(3) 对封建礼教和婚姻的抗议,对劳动人民坚贞爱情的歌颂。
(4) 其他。有的讽刺统治阶级的贪淫残暴,有的阐发人生哲理。如《长歌行》末两句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诗歌写作背景
吟咏诗歌
听朗读,注意字音、停顿、感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zhǒng
lěi
dòu
chōng
gēng
yí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诗句意思:十五岁就被应召去参军了, 然而八十岁了才能回到久违的故乡。在回家路上遇到家乡的人,问:“我家中还有谁在世?”
解析诗意
“十五”和“八十”这两个数字,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其从军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家中有阿谁”是老兵返乡途中问人的话,表现了老兵盼望归家,关心家人的喜忧参半的心情。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诗句意思:“远处就是你的家,现已是松树柏树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环境描写,由遥看到近见,写出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诗句意思:捋了些野谷舂了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这几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地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句意思: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突出老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突出老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极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说说其返乡经历及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思考探究
其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向东看”
情感变化: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
畅所欲言:
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吗?一个家庭吗?是什么造成了老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连年的战争)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通过叙述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小结
《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制度极不合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从侧面表现老兵亲人都已去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中直接描写老翁的动作、神态,表现其凄凉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中暗示老翁孤苦伶仃,表现其内心孤独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出门向东看 泪落沾我衣
羹饭一时熟 不知饴阿谁
松柏冢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