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31 07:4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情景假设:假如给你一快土地和种子让你去耕种,你都需要有什么东西、知道那些知识?
需要有农业生产工具
懂得农业耕作技术
农业水利灌溉技术
中西方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水稻最高产量可达4-5石(合今每市亩910-1125斤),比二十世纪末美国加州的产量还高。
时期 国别与出处 收获与播种之比
秦朝 10倍或十几倍
6世纪 中国《齐民要术》 粟:24-200倍
麦:44-200倍
公元前27年-476年 罗马时代
《克洛米拉农书》 4-5倍
13世纪 英国《亨利农书》 3倍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变迁——从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发展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4-5页,中国古代农业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哪些变化?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按生产工具的不同,可划分为: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

▲按耕作技术的不同,可划分为:原始粗放和精耕细作

▲按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集体耕作和个体农耕
刀耕火种(火耕)
石器锄耕(耜耕)


铁犁牛耕
集体耕作
个体农耕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迁:
促进耕作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二、生产技术的成熟——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的含义: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如果让你来耕种一块田地,你觉得可以从哪几方面来提高田地的粮食产量?
铁犁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耦犁、犁壁
耧车
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
代田法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曲辕犁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请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面表格。
一年一熟
二、生产技术的成熟——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铁犁
耦犁
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构造简单。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二牛抬杠)
耧车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曲辕犁
可调节犁耕的深浅,简便轻巧,适应不同土壤和田块。
1、耕作工具的不断改进
——铁犁牛耕的发展
时期 工具名称 特点
春秋战国
(出现并推广)

西汉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隋唐
(完善)
(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西汉赵过:耦犁
犁壁:翻土工具
(2)西汉耦犁、犁壁
(3)西汉耧车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播种工具:耧车
(4)隋唐时期曲辕犁
“进之则箭下,入地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地也浅。”
中国传统布犁基本定型
耕作农业成熟的标志
2.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
(2)西汉时的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战国时期:都江堰
3.灌溉技术的提高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曹魏:翻车(龙骨水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三、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二):如何看待小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
(三):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
(1)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封建小农经济的概念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生产目的
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性质
(2)概念
区分概念
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集体经济
区分在于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用于交换还是自己消费。
区分在于生产单位的大小
封建时代的小农经济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相对低下,主要产品用于自身需要和缴纳贡赋,极少用于交换,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可以等同于自然经济。
(3)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4)地位:
归纳探究: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维持着简单再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④严重的自然灾害。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归纳探究: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历史地位、内部分工、耕作方式、基本特征、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等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铁犁牛耕为主;
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个体农耕
小结: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