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时间 1971年10月
概况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国内: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2)国际:①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加入联合国,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与援助的立场,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二)中美建交
1、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
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外交孤立政策。
出现转机(原因)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两国共同的要求
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统一。
从美国讲,美国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会出现转机?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实现了两国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民间交往。
庄则栋(左)向科恩赠送绣有黄山风景的杭州织锦
周恩来总理亲自会见了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和随行记者
“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周恩来
(二)中美建交
1、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
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外交孤立政策。
出现转机(原因)
3、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举行会谈。
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和叶剑英等与他举行多次会谈,着重就台湾问题以及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安排等进行磋商。16日双方同时发布了会谈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候访问中国。
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博士
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举行会谈
(二)中美建交
1、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
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外交孤立政策。
出现转机(原因)
3、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4、1972年,尼克松访华(结果、意义)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欢迎。尼克松成为第一个踏上新中国土地的美国总统
1972年,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
(二)中美建交
1、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
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外交孤立政策。
出现转机(原因)
3、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4、1972年,尼克松访华(结果、意义)
结果:中美正式签署《联合公报》
意义: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
美国方面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方面重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方面声明: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二)中美建交
1、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
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外交孤立政策。
出现转机(原因)
3、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4、1972年,尼克松访华(结果、意义)
5、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1月28日-2月5日,邓小平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卡特
(二)中美建交
1、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
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外交孤立政策。
出现转机(原因)
3、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4、1972年,尼克松访华(结果、意义)
5、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开始走向正常化
实现正常化
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中日建交
1、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2、影响: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与
中
国
建
交
热
潮
四、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2、与他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具体措施:
①②③④⑤
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①②③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1)外交布局的特点
(2)具体事例:①②③④⑤
(3)影响: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
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英文名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英文缩写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 [2]? 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APEC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2014年,APEC会议时隔13年再次来到中国北京。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中国上海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中国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2 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金砖五国”(BRICS)引用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和南非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五国”。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
亚信会议现有成员国26个、观察员国和组织11个,横跨亚洲各区域,涵盖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广泛代表性。亚信的宗旨是通过制定多边信任措施,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现已制定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领域信任措施。
亚信峰会
※1、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2、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五、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