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30 15:0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他孜孜于考古发掘和典籍爬梳。经过努力,一些湮没在历史废墟和神话传说中的    被重新确认,因此某些关于先民流徙原因的    也随之不攻自破。从他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    
这一文化基因的作用下,迫于自然灾害或是人类战争而背井离乡者,是怎样动情地吟唱着家园,并渴望着重归故土。?
A.故事 不经之谈 安居乐业 B.故实 不刊之论 安居乐业
C.故事 不刊之论 安土重迁 D.故实 不经之谈 安土重迁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引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一千六百多年的漫长岁月。    。    ,   ,   ,    ,    ,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们面前,?
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
②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
④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⑤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
⑥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
A.①⑤④⑥③② B.①⑥②④③⑤
C.④①⑥③②⑤ D.④③②①⑤⑥
3.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列最恰当的一副是(3分)( )
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 B.无字文章写古今,有声画谱描人物。
C.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 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
4.下列对寓言的寓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黄鼠狼在养鸡场的山崖边立了块碑,上面写着:“抛弃传统的禁锢。不勇敢地跳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鹰?”接下来,黄鼠狼每天就在崖底吃着摔下来的鸡……
A.结合自身实际,谨慎地对待励志之语。 B.世上很多谎言,总是披着美丽的外衣。
C.人生需要立志,更要勇敢地锤炼自己。 D.正确对待传统,不能盲目地追求突破。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孙君小传 [清]秦湘业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诸侯上客。然修脯入手辄尽,贫如故。
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
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
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
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迨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早年之作皆不如中年之工,惜乎其胥付灰烬有若重厄之者。然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 季:排行最后 B. 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 耗:消息
C. 予权浙江运使 权:谋划 D. 迨君身后求遗稿 迨:等到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孙君年少时聪慧过人,仰慕赵艮甫的诗才并仿效他的诗,水平与赵诗不相上下。
B. 孙君的堂叔爱惜孙君的才华,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对他的管束也很严格。
C. 孙君为作者抄录的《闽游草》中的诗,写景言情中流露出对杜甫、苏轼的轻慢。
D. 孙君在离世以后还有人搜集他的诗作并付梓流传,作者认为这是非常幸运的。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5分)
(2)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5分)
8. 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三.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 刘禹锡
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
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9. 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5分)
10.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⑵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⑶ ▲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⑷其间旦暮闻何物, ▲ 。(白居易《琵琶行》)
⑸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⑹辘辘远听, ▲ 。(杜牧《阿房宫赋》)
⑺ ▲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周敦颐《爱莲说》)
五、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小题。
五角银币 [日]川端康成
母亲月初领到两元零花钱,她照例亲手将五角银币装进了芳子小的钱包。
那时候,五角银币已经很少见了。这些看起来很轻、却很有分量的银币,满满地装在红皮小钱包里,这使芳子觉得钱包里面堂堂皇皇,洋溢着一种威严的气派。
芳子很少随意乱花钱,除了每周一次从公司回家顺便去百货商店,花一角钱买一条她喜欢吃的成味长面包以外,她从来不曾花过什么钱。有一天,她在三越百货商店看见一只玻璃镇纸。那镇纸是六角形,上面雕有一只心狗。
这狗太可爱了,她终于伸手拿起镇纸来,看了又看。那种突如其来的凉飕飕、沉甸甸的感觉,使她顿时产生一阵快感。芳子喜欢这种精巧手工艺品,不由得被它吸引住了。她把镇纸放在掌心上来回端详,美美地欣赏了一番之后,才依依不舍地把它悄悄放回了原来的盒子里。因为它要卖四角钱呐。
第二天,她又来了。同样把镇纸看得入了迷。第三天,她又来看了。就这样一连看了十天,她好不容易才下定了决心。“我要这个。”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兴奋极了。她回到家里,母亲和姐姐欣赏地说:“工艺很精巧,做得很精关。”她们还在灯光下欣赏了一阵子。得到母亲和姐姐的赞许,她也心满意足了。
三年过去了,当大家提到镇纸的时候,母亲总是深沉地说:“那时候,我觉得她真是可爱啊。”
星期天芳子难得陪母亲到三越百货商店去买东西。听人说,购买东西从最高一层楼依次往下走比较方便,她们也就乘电梯先到了五楼。
那天买完东西,下到一楼,母亲自然而然地又到了地下室的特价部。“人那么拥挤,妈,我不想进去了。”芳子喃喃地说。母亲没有听见,她好像被特价部那种争先恐后的气氛吸引住了。
特价部好像是特为让人浪费金钱而设立的。可是,妈妈怎么啦?芳子想看个究竟,便同母亲保持一定距离,跟在后面。这里冷气设备完善,并不那么使人感到闷热。
出售厨房用品和贴身衬衣的柜台挤得水泄不通。越是这种地方,越能把母亲吸引过去。
可是母亲却没有勇气拨开人群。她时而踮着脚探头窥望,时而从前边的人的袖缝中伸过手去摸摸。最后,她一件也没买。她觉得有点不痛快,不甘心似的向出口处迈步走去。就在出口的地方,母亲抓起一把阳伞说:“哎哟,这把伞只卖九角五分?啊……真便宜呀,芳子。这不是很便宜吗?”
她马上变得神采飞扬,刚才那种烦闷、犹疑、依依不舍的心绪,仿佛找到了发泄的地方。
“真的。”芳子拿起一把看了看。母亲自己也拿了一把打开来,说:“光买这伞架也上算。伞面嘛,虽是人造丝,也挺结实的,不是吗?”芳子忽然想道: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竟廉价出售呢?于是她心头反而涌起一股莫名其妙的反感,仿佛自己是个残废人被强迫去购买东西似的。母亲只顾拼命翻找着适合自己年龄的伞,有时还打开看看。芳子等了一会儿,便说:“妈妈,一般的伞,咱家里有嘛。”
“噢,”不过,那把……”母亲说着,只看了芳子一眼,“已经有十年,不,还长,可能有十五年了。都用旧了,而且式样很古老。再说,芳子,把这个让给人家,人家准会高兴的。”
“是啊,让给别人那敢情好。”
“无论是谁都会高兴的。”芳子笑了。母亲大概是给想象中的什么人挑选的吧。她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啊。要是有,她就不至于说不出具体人的名字来了。
“喂,芳子,你觉得怎么样?”
“啊……”芳子淡淡地应了一声。但她还是走近母亲身边,为母亲挑选合用的伞。
身穿薄人造丝衣裳的妇女们都说便宜,一个个匆匆前来买了就走。
母亲脸部僵硬,双颊发红。芳子觉得母亲很可怜,她对自己的优柔寡断感到有点恼火。
“随便挑一把,快点买算了。”芳子本来想这么说,可她又把身子转了过去。
“芳子,算了,不买了。”“啊?”母亲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她像要扔掉什么似的,把手搭在芳子的肩上离开了那里。这会儿,芳子反而好像有点留恋,走了五六步,心情才又爽快起来。
她抓起母亲放在自己肩上的手,紧紧握住绕了一大圈,然后跟母亲肩并肩贴得紧紧的,急匆匆地走出了出口。
这是距今七年前,即昭和十四年的往事了。
芳子住在用战火烧过的马口铁临时搭起的小房子里,每逢下雨,她就觉得当时将那把阳伞买下来就好了。芳子忽然间想要跟自己的生身母亲开句玩笑:“现在买一把得花一二百元呢。”可是,这位母亲早已在神田被烧死了。
那时即使将那把阳伞买下来,恐怕也早被烧掉了吧。
那个玻璃镇纸幸存下来了。在横滨的婆家遭战火洗劫的时候,她拼命地将镇纸塞进了一只紧急备用的口袋里,这便成了她姑娘时代唯一的纪念品。
从傍晚起,胡同里就传来了附近姑娘们奇妙的声音,据说一夜之间她们就能赚上千元。
芳子突然拿起镇纸——这是她同这些姑娘年龄相仿的时候,迟疑了七八天才花四角钱买下来的——欣赏欣赏刻在上面的那只可爱的小狗。这时她才注意到在城镇四周的废墟上,连一只狗也没有了。她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注]昭和十四年是公元1939年。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满满地装在芳子红皮小钱包里的“五角银币”这个细节,说明尽管战前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却还保持着有尊严的生活,
B.芳子生活节俭,善解人意。她一直保持着爱美之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最后只能和“附近姑娘们”做出同样的选择。
C.小说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如战中战后伞价的对比,再如战前家人团圆和战后家庭破碎的对比。
D.小说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芳子一家日常生活细节和生活遭遇,表现宏大的战争主题,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生活。
13.文中多次出现的“玻璃镇纸”,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
14.探究小说结尾“她不禁感到毛骨悚然”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文学社群与文学流派 张 涛
在文学流派研究学术史上,文学流派与文学社群是怎样的关系,学术界争议颇大。吴奔星《文学风格流派论》指出,“文学社群不等于文学流派”,“不能把文学社群和文学流派等同起来”,“文学社群是否为文学流派,必须具体分析”。当下文学流派研究有必要澄清二者关系,这是研究地域文学流派的先决条件。
“社”原先来自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土地繁殖生命能力的一种宗教崇拜,后逐渐演变为中国古代民间春秋两季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的风俗习惯。到了明代,人们把具有共同兴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组织在一起从事一定的有组织有目的活动的群体组织称为“社”。而文学派别,陈文新教授《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认为主要源于先秦之《诗经》与《楚辞》。他以南朝梁钟嵘《诗品》关于建安以降的五言诗“源出于某某”为依据,把文学流派溯源至先秦《诗经》之《国风》与《小雅》,以及战国之《楚辞》。随着建安以降文学独立地位的凸显,文学流派才得到充分发展,国风派、小雅派与楚辞派三种文学流派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
文学社群一般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如必须具备大家推举的社长、制定的社约、严格吸收的成员、定期开展的社群活动,等等。而文学流派则更多表现为一种观念上的文人集合。也就是说,文学流派不必像文学社群那样有严密的组织实体,只要某一特定文人群体围绕某一文坛领袖形成共同的创作风格,并在文坛产生一定影响力,就往往把这一文人群体称为某一文学流派,至于是否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并不重要。而文学社群则不一定要求社群成员在创作风格上的一致性,只要志同道合,皆可入社。
文学社群的成员虽然多为文人士子,但这些文人士子所结社群不一定是为文学目的。如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张岱青年时期在绍兴曾结丝社弹琴娱乐,明天启二年又与其叔张尔葆于绍兴结斗鸡社取乐,黎遂球诸昆弟在年轻时于番禺结怒飞社放鸽游戏,明末大儒刘宗周还于崇祯四年在越中结学术性社群证人社,等等。因而,文学社群在范围与性质上具有多样性,在功能上也表现出较多的文化色彩。而文学流派则纯粹是一种伴随文学独立而在文学史上出现的文学现象,它是某一文人群体对文学创作规律普遍认同的结果。
当然,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即使在文学社群并不发达的其他历史时期,也可能出现众多文学流派。但到明末清初,文学社群无处无之,且大多集中在某一地域兴盛。因而,文学流派的形成(特别是地域性文学流派)就不能不受士人结社的影响,众多文学流派就是在士人结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是当前文学流派研究必须要澄清的一个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亟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删改)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想要研究地域文学流派,首先就必须澄清文学社群和文学流派二者之间的关系。
B. 在明代只要将具有共同兴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组织在一起活动,就能构成社群。
C. 文学社群的成员虽多为文人,但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的范围和性质却呈现多样性。
D. 文学流派的形成不仅仅受士人结社的影响,还是其它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学流派的充分发展,和建安以来文学独立地位的凸显息息相关。
B. 文学社群的成员必须遵守社群制定的社约,定期参加社群的活动。
C. 文学流派组织形式松散,没有组织体系,成员创作风格相同即可。
D. 在明代文人士子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加入相应的各种社群。
17. 文学社群和文学流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材料一 ? “共享经济”的概念早在1978年就由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提出,最近几年这一经济现象开始流行,主要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筹集资金。 ??? (摘编自曾响铃《“共享经济”改变了什么》,《大众日报》2015年7月22日) 材料二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手段,满足迥异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难看出,创新的不只是交易方式、交易对象,更是共享的价值理念。因而,同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共享经济带有天然的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蕴藏由此而生的风险。有调查指出,约39.9%的受访者对拼车服务的安全有所顾虑;在私厨服务领域,69.1%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陌生人。信任和理解,已经成为共享经济成长过程难以回避的命题。单车的乱停乱放,让中国再一次成为“自行车王国”;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利益纷争,在多个城市的街头上演;知识的分享,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共享经济的发展,给治理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 (摘编自盛玉雷《共享经济如何优雅走向明天》,《人民日报》2017年1月19日) ?材料三 图1? 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交易额增速
图2? 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主要领域融资额 (摘编自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共享经济:从起步期向成长期加速转型——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光明日报》2018年3月29日) 材料四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的经济亮点。以共享住宿领域为例,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共享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目前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房源数量已达300万套,去年接待房客7600万人次。平台上的房东、管家、摄影师等服务者人数约为200万人,基本上每增加1个房东,就能带动2个兼职就业。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乡村民宿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之一。 ??? (摘编自佘颖《共享经济需厘清行业底线》,《经济日报》2018年5月18日) 材料五 虽然欧盟多次强调对于共享经济要予以支持,但是现实情况中各地对共享经济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比如,伦敦对共享经济的包容程度就远高于其他地区。根据每日邮报的报道,英国拥有全球十分之一的共享经济业务,高于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总和。与英国不同,欧洲一些国家因为缺少适用于共享经济的监管条款,而抵制了共享经济的扩张。其中,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地的法院宣布,对Uber这类非专业司机驾驶服务的推广是违法的。此外,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地也已开始针对“共享住宿”收取税费。 (摘编自《共享经济治理:历史镜鉴与域外经验》,《国家治理周刊》总第137期2017年5月7日)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共享经济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借助机构、组织和政府等第三方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经验或筹集资金。 ? B.在本质上,共享经济能满足迥异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未必创新交易方式、交易对象。 ? C.从交易额增速和融资额来看,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和房屋住宿位居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众多领域前三甲。 ? D.共享住宿以300万套房满足7600万人住,不仅盘活了现有房源,而且吸纳了管家、摄影师等人员就业。 1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由外国学者提出,但跟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最近几年我国共享经济实践较为丰富。 ? B.共享经济比传统经济更具有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其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带有体验并及时改进的优势。 ? C.在2017年,医疗分享的融资额相对较小,但是其交易额的增速却较快,这显示出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D.共享经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欧洲地区,英国共享经济业务领先于法国和德国。 20.对于我国发展共享经济,你认为应如何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面对尘世的浮华与喧嚣,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让我们更加清醒理智地面对生活,发现生活的本真。
语文答案 2019.12.20
D(故实: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出处;典故。 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根据语境,第一空选填“故实”,排除A、C。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根据后文的“不攻自破”,可知应选“不经之谈”。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根据后文“并渴望着重归故土”,可知应选“安土重迁”)
2.D(③句中的“接力似的摹本”紧承④句中的“都临摹过《兰亭序》”,③②句之间是转折关系,⑥句中“转眼就没了踪影”与末句中“但那条河仍在”形成呼应和转折。所以选D)
3.D A、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的典故,与医生有关;B、与京剧有关;C、与书法有关;D、杏坛指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4.C [本题所给材料可以从多角度揭示寓意。从黄鼠狼的角度来看,它写下励志之语其实是为了欺骗鸡,让鸡上当受骗,美丽的外表掩盖着罪恶的目的,据此可知B项正确。从鸡的角度来看,鸡就是鸡,永远也不会成为鹰,鸡应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谨慎地对待励志之语,据此可知A项正确。对于鸡来说,不能翱翔天空是他们的传统,盲目地突破只能换来灭亡,据此可知D项正确。鸡在看到黄鼠狼的励志之语后盲目尝试,走向死亡,可见C项不正确。
5.C 权:暂代官职,执掌。
6.C,“颉颃”非轻慢,是抗衡的意思,可依据上下文推断出。
7. ⑴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高才,1分;句式“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1分;类,1分;工,1分;“弗之善”,1分)
⑵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兵燹,1分;亲故,1分;僦,1分;句式“僦屋城隅”1分。)
8.年青(少年)时心高气傲(对应制诗不以为然),率性而为(厌举子业,入学也不以乡试为重,好狎侮人,人们疏远他,慨然出游,修脯入手辄尽)(率性而为也可用倔强任性替代);
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前后各2分)
9. 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5分)
(1)以动衬静,以忽至的幽禽反衬出环境的静谧;(2分)
(2)作者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以及孤独;(2分)
(3)并照应开头的“空斋寂寂”。 (1分)
10.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1)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2分) (2)作者身处困境的豁达乐观;(2分)
(3)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时光的一丝无奈。(2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金就砺则利(2)一尊还酹江月(3)扈江离与辟芷兮(4)杜鹃啼血猿哀鸣
(5)扪参历井仰胁息(6)杳不知其所之也(7)陟罚臧否(8)濯清涟而不妖(每句1分)
五、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15分)
12.答案:B【解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但最后只能和‘附近姑娘们’做出同样的选择”分析有误。芳子最后并没有做出和“附近的姑娘们”相同的选择。文章倒数第二节中说“从傍晚起,胡同里就传来了附近姑娘们奇妙的声音,据说一夜之间她们就能赚上千元”,“据说”一词就表明芳子没有和那些姑娘一样。故选B。
13.文中多次出现的“玻璃镇纸”,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
【答案】①芳子买镇纸表现了人物的可爱与节俭,芳子带镇纸和赏镇纸表现了对过去生活的珍惜和怀念;②玻璃镇纸是芳子过去纯洁,美好、幸福、简单生活的象征,也蕴含着芳子对战争的厌恶和不满;③玻璃镇纸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使文章内容的表达更为集中。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形象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了解主要的写作手法,领悟小说的主旨。本题明确要求分析“玻璃镇纸”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作用。可以从“玻璃镇纸”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表现主旨的作用等角度分析。“玻璃镇纸”是芳子姑娘时代特别喜欢的一件工艺品,她欣赏了十天才决定买下,她对这张玻璃镇纸的痴爱,表现了芳子的可爱以及她节俭的品行。买镇玻璃纸时,她还和母亲姐姐一起欣赏,生活虽然不富裕,但相比较战争爆后,当时的生活平静简单,美好又幸福。后来,她站在废墟上拿着这张玻璃镇纸时,她的家人在战火中丧生。“玻璃镇纸”也暗含着芳子对战争的厌恶。文章始终围绕玻璃镇纸展开,使小说的内容非常紧凑。
14.探究小说结尾“她不禁感到毛骨悚然”的深刻意蕴。(6分)
答案:表现了芳子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茫然;战争扭曲了人性;战争摧残了心灵;战争破坏了社会;战争毁灭了生命。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探究其深刻意蕴。本题要求探究小说结尾“她不禁感到毛骨悚然”的深刻意蕴。“她不禁感到毛骨悚然”,是芳子在废墟上拿着玻璃镇纸回忆当初买它时的情形,然后从美好的回忆中回到现实时内心的恐惧,“芳子住在用战火烧过的马口铁临时搭起的小房子里”“这时她才注意到在城镇四周的废墟上,连一只狗也没有了”“母亲早已在神田被烧死了”,本来那么纯真美好,生活安宁简单又幸福的芳子,面对战争带来的满目疮夷,内心紧张不安,惶恐不已,表明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15. B(应为“从事一定的有组织有目的活动”)
16. C(“是否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并不重要”不代表没有组织体系)
17. 起源方面:文学社群是依据兴趣、信仰而确立的群体组织;文学流派根据创作内容、风格而划分。组织形式方面:文学社群一般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但不要求成员创作风格一致;文学流派组织相对松散,但有着共同创作风格。范围与性质方面:文学社群具有多样性,在功能上也表现出较多的文化色彩;文学流派是更纯粹的文学现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A(B项,“但未必创新交易方式、交易对象”错误,根据原文第二则材料中的“不难看出,创新的不只是交易方式、交易对象,更是共享的价值理念”,应改为“至少要创新交易方式、交易对象”。C项,“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和房屋住宿”在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重点领域市交易额增速中是前三甲,但在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主要领域融资额中,前三甲为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知识技能。
D项,“以300万套房满足7600万人住”属于强加关系。) 19.B(B项,“其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带有体验并及时改进的优势”,无中生有,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属无据推断。) 20.①加强分类管理,建立共享单车、网约车、知识分享等规则、标准;②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提高消费者在共享经济中的安全感;③将共享经济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寻找和开发更多的共享经济产业;④出台共享经济的监管条款,促进共享经济的扩张;⑤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发布共享经济重点领域、主要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投资和消费提供重要参考。(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八、作文(70分)
附加题答案
22.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每处1分,共4分)
23.曹植、王粲(每空1分。共2分)
24.起源、风格(语言)、情意(意境)、感染力(效果)。(每点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它(古诗)诗体的源头从《国风》来。陆机所摹仿的十二首。文辞温和而艳丽,情意悲哀而深远,使人心惊体颤,可以说近乎一字千金!此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然多哀伤怨恨,很是杂滥。过去怀疑是建安中曹、王所作,“客从远方来”,“桔柚垂华实”,也是惊采绝艳了。作者和时代都隐没灭绝,但清新的音调特别深远,可悲啊!
25.A、C(A项张飞大吼吓退曹军后,砍断桥梁。因示怯曹军,使曹军再度追击。C项应是误传口信说二佬选择了碾坊)
26.(1)林黛玉。(2分)。体现诗才的情节:(1)元妃省亲,黛玉奉命题咏,并代宝玉做诗,得到元妃称赏; (2)芒种饯花,作《葬花吟》,听得宝玉痴倒;(3)海棠结社,在菊花诗题咏中夺魁;(4)感慨史书中有才色的五位美女,做《五美吟》。,命意新奇,别开生面;(5)作《桃花行》,激起众人诗兴,重建桃花社;(6)凹晶馆与湘云联诗,佳句叠出(答出一处给2分,两处给4分。如答其他情节,只要符合题意亦可)
26.(2)《药》中底层百姓愚昧麻木,不能理解夏瑜的行为,所以说他“疯了”,表现革命者的寂寞苦闷。 《白光》中陈士成的“疯”,是在科举制度摧残下的人格扭曲、精神畸变。
(4分,各2分)
27.?生动优美的艺术形式,可以使读者对丑的内容产生和谐愉悦的审美反应;拙劣的艺术形式,使读者对美的形式兴味索然。(1点1分,两点3分,共3分)
28.艺术家用美的形式来表现人生的苦难和丑陋,升华了创作者和读者对生活生命的感受,这是艺术特有的价值(魅力)。(每点2分,共6分)
29.王熙凤做了很多坏事,体现了人性丑恶的一面;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是富于魅力的艺术典型;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留给读者难忘的印象,因而产生阅读期待。(每点2分,共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