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019版)练习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3a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019版)练习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3a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30 10: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公式理解]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答案 C
解析 由速度公式v=v0+at和位移公式x=v0t+at2可知,A、B错误;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C正确;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减小,但位移随时间增大,D错误。
2.[位移公式应用]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0.5t+t2(m),则当物体速度为3 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  )
A.1.25 s B.2.5 s C.3 s D.6 s
答案 A
解析 比较位移公式x=v0t+at2与x=0.5t+t2得v0=0.5 m/s,a=2 m/s2。由于v=v0+at,所以t== s=1.25 s,A正确。
3.[v-t图象]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v时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运动的全部时间为t,则汽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  )
A.vt B.vt C.vt D.vt
答案 B
解析 汽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于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的大小,故位移x=vt,B正确。
4.[公式应用]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2 m/s,加速度a=-2 m/s2,则经过2 s后,物体的速度和位移为(  )
A.-2 m/s,1 m B.2 m/s,-1 m
C.2 m/s,0 m D.-2 m/s,0 m
答案 D
解析 由v=v0+at得,v=2 m/s+(-2)×2 m/s=-2 m/s,由x=v0t+at2得,x=2×2 m+×(-2)×22 m=0 m,故D正确。
5.[刹车问题]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1∶3 C.3∶4 D.4∶3
答案 C
解析 汽车从刹车到静止用时t刹== s=4 s,故刹车后2 s和6 s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x1=v0t-at2=20×2 m-×5×22 m=30 m,x2=v0t刹-at=20×4 m-×5×42 m=40 m,x1∶x2=3∶4,C正确。
6.[综合](多选)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第10 s末的速度为2 m/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前10 s内通过的位移为10 m
B.每秒速度变化0.2 m/s
C.10 s内平均速度为1 m/s
D.第10 s内通过的位移为2 m
答案 ABC
解析 由v=at得2=10a,a=0.2 m/s2,故前10 s内的位移x=at2=×0.2×102 m=10 m,A、B正确。10 s内平均速度== m/s=1 m/s,C正确。x10=at2-a(t-1)2=1.9 m,D错误。
7.[位移公式应用](多选)一个以v0=5 m/s的初速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自始至终有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 m/s2的加速度,则当物体位移大小为6 m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可能为(  )
A.1 s B.2 s C.3 s D.6 s
答案 BCD
解析 当位移与v0同向时,由x=v0t+at2得6=5t-t2,故t1=2 s或t2=3 s,B、C正确。当位移与v0方向相反时,-6=5t-t2,故t3=6 s,t4=-1 s(舍去),D正确。
8. [图象综合]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t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面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0~t1时间内物体匀速正向运动,故A错误;t1~t2时间内,物体静止,位移不变,且此时离出发点有一定距离,B、D错误;t2~t3时间内,物体反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即x-t图象中,0~t1和t2~t3两段时间内,图线斜率大小相等,故C正确。
B组:等级性水平训练
9.[追及问题](多选)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启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
B.A、B两车相遇时速度相同
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
D.A车追上B车后,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答案 CD
解析 前30 s,A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A1=aAt=180 m,此过程中B车的位移xB1=vBt1=240 m>xA1,故A车在加速过程中没有与B车相遇,A错误,C正确;之后因vA=aAt1=12 m/s>vB,故A车一定能追上B车,相遇之后不能再相遇,A、B相遇时的速度一定不相同,B错误,D正确。
10.[位移公式应用]一架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60 m/s,滑行20 s后停下,它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600 m
解析 由v=v0+at得a== m/s2=-3 m/s2,飞机滑行的距离为x=v0t+at2=60×20 m-×3×202 m=600 m。
11.[综合]一辆汽车以12 m/s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减速滑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求:
(1)汽车在3 s末的速度;
(2)汽车在7秒内的位移;
(3)汽车在运动中的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 (1)6 m/s (2)36 m (3)1 m/s
解析 (1)由v=v0+at得3 s末
v=v0+at=(12-2×3) m/s=6 m/s。
(2)设汽车经过时间t0停止,则t0==6 s
而t=7 s>6 s,此时汽车已停止。
逆向分析得,7 s内的位移
x=at=×2×62 m=36 m。
(3)逆向分析得,最后1 s的位移
x′=at′2=×2×12 m=1 m
最后1 s的平均速度== m/s=1 m/s。
12.[综合]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的大小为2 m/s,加速度大小为6 m/s2,经过4 s后,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3 m/s2。求:
(1)4 s时物体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2)物体的总位移是多少?
答案 (1)26 m/s (2)82 m
解析 (1)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初速度为2 m/s、加速度大小为6 m/s2的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加速度大小为13 m/s2的匀减速运动。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有
v=v0+at=2 m/s+6×4 m/s=26 m/s。
(2)后一段运动时间t′==2 s,可以画出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前一段的位移为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即x1=×4 m=56 m
后一段的位移为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
x2=×26 m=26 m
物体的总位移是x=x1+x2=8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