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6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30 11:5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听”)
缝纫机
自行车
手表
收音机
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
彩电
冰箱
洗衣机
空调
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
手机
电 脑
住 房
汽 车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课堂小访问

1.你有什么颜色的衣服?
2.你有什么款式的衣服?
五颜六色、色彩鲜艳
牛仔装、运动装、西装、衬衫、T恤、裙子(短裙、连衣裙、旗袍裙、西服裙 )、 背心、背带裤 、马裤、风衣、棉袄 、 羽绒服 、棉袄 、夹克等
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化
穿越时空逛商场
改革开放前后服饰变化
50丨60年代区
70年代区
80丨90年代区
21世纪个性区
50—60年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物质生活极为匮乏)
顺口溜:“日本产尿素,做成飘飘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



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装饰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设,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中山装,人民装,军服是他们的首选。
列宁装是50年代干部们的标志性服饰

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
60年代后期:
人人爱“武装”,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几乎人人都有一套红卫兵装。鲜艳夺日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人人都埋没在黑,深蓝的军装,黄和白色的服装之中。
70年代:一个大变革的年代
“十几亿人民十几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
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一群北京女孩托一位在广州上大学的同学捎带当时很时髦的健美裤,没想到同学暑假回北京时带的好几条健美裤大家都不愿意要,原因是健美裤已经过时了。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他们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人们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标志。尤其是中国女性,当她们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没有件名牌的行头没法见人”成为普遍女白领的共识。除了对品牌的追崇外,服装的大胆尺度也开始挑战中国人的眼球。内衣外穿、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当露脐装、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90

代:
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
典雅系列
剪裁优雅,充满韵味的洗礼,适合大都会时尚女性,也突显出东方女性高贵典雅的美态。
印花系列
采用清新脱俗的色调,配以自然界的花卉元素做点缀,以及简约剪彩的设计,使女性散发出青春明媚的感觉。
时尚系列
以简雅的设计为主,缀以荷叶边及蝴蝶结等细节;可让女性穿梭于办公室及消闲之地。
晚装系列
缀以闪亮珠片以及亮丽质料的晚装,配合修身的设计来突显东方女性的高贵气质。
休闲系列
简单轻松的设计,点缀以喱士等细节,诠释东方女性的婉约和柔美,可自由配搭出个人风格。
运动系列
运动装穿着清爽透气,宽松舒适,没有负担,会让人显得年轻,阳光,有活力。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很大。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反而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20世纪50-70年代——“饿”
20世纪80年代——从温饱到小康
20世纪90年代——饕餮时代
21世纪——吃出健康
“饿”的年代
“低指标,瓜菜代,吃得饱,饿得快,肿了大腿,肿脑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人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饿”。那个时候买东西,光有钱还不行,需要票,什么布票、粮票、油票、煤球票……
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的家居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得像个人样!
早餐:玉米面 、红薯面稀饭
午餐:玉米面、红薯面面条汤
晚餐:玉米面 、红薯面稀饭和窝窝头
解决温饱奔小康
这个时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座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老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同时,外国的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也进入中国市场。人们依稀可以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饕餮盛宴
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鲍鱼、海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中国菜已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披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纷纷进入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店都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尿病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于是,人们开始大规模的减肥。
绿色饮食
当今人们开始呼应健康的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肉要吃活蹦乱跳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保持身上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概念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清醒而及时的迈上了一个台阶。
小结
“80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九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品质;今天我们还要喝健康。”这是某一酒水品牌的广告词,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需求,当然需求的变化跟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
现在我们有很多年轻人自称“吃货”,不过当我们咀嚼美食滋味的同时,也应该摸摸肩膀,想想自己的责任。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父辈的童年印记
略显老旧的房屋,留下了我们爸爸妈妈太多的童年记忆!
筒子楼的公共区
这里是爷爷奶奶童年记忆的开始……
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日益提高,我们拥有更多的只有、更多的隐私。对住房功能的要求也变得明确!
“拆迁”成了热门词汇,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随着城市和农村区域规划的部署,很多家庭借着拆迁的浪潮,改善了自己的居住环境。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11-00-0000-0000000…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行
交通工具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家庭中交通工具的变化
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20世纪70年代,街上的汽车很少,自行车还是家庭主要交通工具。当时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自行车的大量普及,让中国成为了真正的“自行车王国”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了人们的新宠。那时,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无疑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从摩托车开始,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被大大改变了。1980年后,摩托车开始逐步进入家庭,这是私家车走进百姓生活的序曲。
如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正被新的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轿车随处可见,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好了。
道路的前景
道路改革——人人喊好
说到水泥路,或许城里的人家都不以为然。然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情,我们村今年浇水泥路了!!!这对村里的农民们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 以前,我们村的小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十分的陡峭。由于四周还有很多的菜园和竹林,那条小路,越发狭窄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观看城山沟啤酒节。回去的路上,爸爸不禁感叹道:“城山沟倒像在城里,我们这儿倒像是在山沟沟里,如果有一天,我们村的路能修的和城山沟一样,那该是多么好啊”爸爸的这个愿望,同样也是我和妈妈的愿望,更是村上所有人的愿望。每逢下雨天,那就更不用说了,远远地看见有车经过只能慌忙的躲开,不然肯定是一身泥。就是因为这条路的不方便,很多果农都不愿意在我们这儿开发果园。就在今年的七月份,我们村正式浇水泥路了。上级拨了款,不用我们拿一分钱,工程队带来了工人,材料,热火朝天的忙了一个星期,一条洁白的水泥路一直浇到门口。我们可高兴了!每次周末,我都会骑上自行车在光滑的水泥路上骑上几圈,可惬意了。现在正是秋收季节,村民们在这光滑的路上把秋收的粮食拉回家,再也不用颠簸了。村里的果园也都建起来了,水果成熟的季节,一辆辆汽车直接开到田间,一辆辆丰收的喜悦满载而出!大家的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爱家乡的水泥路,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是他们让我们农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生活一年比一年幸福!
“行”的未来
探索太空是中国人长期的梦想 ,有助于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探索太空成了可能 。探索太空需要大量的钱 ,中国负担不起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努力解决其他社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一定会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在“行”这一方面发挥出惊人的成绩。我相信再多努力努力,飞向月球,飞向宇宙就不再会是一个梦想,而是事实!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
之通讯工具的变化


BB机也叫寻呼机,是十多年前曾在海南盛行的一种无线通讯设备,它的体积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有事呼我,这是BB机流行时代最有身份感的一句口头语。能够持有BB机的人几乎是寥若晨星,要是在公共场合之下,突然从谁身上响起“Bi Bi Bi”的呼叫声,必将会吸引众多羡慕的眼光。
“大哥大”!砖头似的模拟制式无线通讯接入机。一部几万元,非一般人所能拥有,真正的老板才有财力负担得起,话费每分钟一元以上,还要交月租费。但走在大街上,回头率不少噢!
1973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摩拉托拉实验室里诞生。这部手机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哥大”已不再流行了,黑白屏手机推出来后,因携带方便、价格实惠,迅速被众多人接受,正式进入老百姓生活,进入了商人的生意洽谈中。
GSM使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中国第一个GSM电话的诺基亚2110
第一款全中文手机——摩托罗拉CD928+
第一款进入中国大陆的GSM手机——爱立信GH337
九十年代末,手机的地位,更是从身份的象征逐渐成为一种多媒体通讯工具,充斥着平民百姓的工作与生活,几乎是人手一个。就在手机风暴还没有减弱之时,网络聊天、视频工具就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席卷而来,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与快捷。
总结:短短三十年,通讯工具的变化映射出时代的变迁,更体现出了改革开放30年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这件衣服在哪买的?多少钱?我也要去买一件!
糟糕,怎么和同事撞衫了?看来今天还得重买一件!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奉行节俭
量入而出
信贷消费
超前消费
总结提升
社会主义建设探寻出正确道路,是我们国富民强的重要保障。


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1997年)
总结提升
改革开放的脚步没有中断,当代中学生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些什么?
①树立崇高理想,立报效祖国之志;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和本领;
③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恪守道德,遵纪守法;
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⑤勇于面对挫折、困难和逆境,意志坚强,开拓进取;
⑥树立正确学习观念,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⑦增强社会责任感,承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快速发展,音乐、舞蹈、杂技也快速发展,这( )
A.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B.有效抵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入侵
C.中西文化完全融为一体
D.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如今,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灾慈善的 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影响中国社会风尚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改革开放的推进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生活条件的改善 D.卫生知识的普及
D
A
3.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C.住房的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
D.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
请你来设想:乘坐时光穿梭机来到了2068年当涂县马桥初中八年级的同学们当中,他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通讯)与我们相比将有哪些变化呢?
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把握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