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 光现象 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 光现象 复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1: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 级
初三
学 科
科学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 题
初三总复习--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①了解光的实质,知道光的传播与介质的关系;
②掌握光的反射特性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③掌握光的折射特性;
④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能力目标:知道光反射、折射定律以及生活中的运用, 掌握光路图的画法,联系
凸透镜凹透镜以及眼镜之间的关系,掌握光的成像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光的种种特性,联系实际,从而激发认识“光”、
研究“光”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问:人的感觉器官有哪些
第二问: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
第三问:耳朵的构造与应用
1.下列感受器中不能称为感觉器官的是( )
A.耳????? B.眼?????? C.痛觉神经末梢?????? D.鼻?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 )
A.舌根??? B.舌尖???? C.舌两侧?????? D.舌的全部区域?
3.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
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
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C.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4.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5.声音在空气、煤油、水、铁中传播相等的距离,所用时间最少的是( )
A.水中 B.空气中 C.铁中 D.煤油中
6、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 )
A.耳蜗 B.鼓膜 C.听觉中枢 D.半规管
7、人的听觉产生于 ( )
A.听觉感受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
光照投影问题
1、晴天,在树叶茂密的树下阴影处,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小亮斑,那么这些亮斑是( )
A.方形或长方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B.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C.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方形或长方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出题者原因:考查学生对光的传播与投影的理解,要求的等级是B级。
学生问题原因
1.光源指正在发光的物体(如通电的灯泡)
2.光的传播:
①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最快3.0×105km/s(3.0×108m/s)气体>液体>固体
③光年的概念: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是距离单位(9.46×1012m)
④光的色散:
复合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可见光: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不可见光:紫外线 红外线
⑤物体的颜色:透明物质(透过相同颜色的光,吸收不同颜色的光)
不透明物质(反射相同颜色的光,吸收不同颜色的光)
扩展:光沿直线传播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

1、晴天,在树叶茂密的树下阴影处,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小亮斑,那么这些亮斑是( )
A. 方形或长方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B.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C.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 方形或长方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2.关于光的色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色散是由单色的白光分解成复色的七色光
B.光的色散是由复色的白光分解成单色的七色光
C.光的色散是由七色光分解成单色的白光
D.上述说法都不对
这本书是白纸上印有黑子,每个字看的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
要原因(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
C.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能力强
4.下列关于颜色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蓝光照在红布上,我们看到红布是黑色的
B.隔着绿玻璃看红布,红布是黑色的
C.如果不透明体能够使多种色光几乎全部反射,那么这个物体是黑色的
D.颜料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光反射的特点应用
1.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
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
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1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出题者原因:考查学生对光反射原理应用的理解,要求的等级是C级。
学生问题原因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根据图理解反射定律)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 反射光线(OB)
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①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③垂直射入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④光路具有可逆性。(通过平面镜或潜望镜相互看到对方眼睛)
3.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
4、反射的分类:①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后视镜、化妆镜、波光粼粼的湖面)
②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衣服、黑板上的字)
5.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等距、垂直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反射现象) ②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④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⑤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注:①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和距离没有关系。
②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射
出来的,实际是光经过反射进入眼睛。
③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玻璃板越薄越好,必须垂直于桌面,否则第二根蜡烛
无法跟第一根蜡烛的虚像重合。
④镜中看时间,可翻到背面观察。
1.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2.关于光的反射定律,某同学的叙述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B.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入射角为θ,反射角也为θ
3.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汪塘
4.完成下列光路图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5.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O为入射光线,下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 )
光的折射
1.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景物”实质上是( )
A.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出题者原因: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所引起的一些想象的理解,要求的等级是C级。
学生问题原因
光的折射
1、光折射的概念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根据图理解折射定律)
2、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物质表面上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OB)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r):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定律:
①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真空中的角>空气>液体>透明固体 (光速快的介质中角要大)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湖中的倒影 B.碗中的筷子 C.世博会夜晚灯光 D.镜中的陶罐
2.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 B.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
3.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4.一盏探照灯从东向西射向一个没有水的游泳池,正好照亮池底的中央,则在向池中灌水的过程中,在池底被照亮的部分将( )
A.向东扩大 B.向西缩小 C.向南扩大 D.向北扩大
5.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景物”实质上是( )
A.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6.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往 (填“上”或“下”)叉,这是因为光从 到
发生了折射;某人在水中看河岸上的树时,看到的树要比实际的位置 (填“高”或“低”),这是因为光从 到 发生了折射。
透镜的成像规律
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在图中作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出题者原因:考察学生对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要求是C级
学生问题原因:
透镜的了解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三处,其中蜡烛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是最大,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最小。
2.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叙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
A.像始终变大 B.像始终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 D.像先变大后变小
4.如果幻灯机在银幕上放映出字母F,那末幻灯片在幻灯机中正确放置应是(  )
A.
B.
C.
D.
1.光的反射与折射;
2.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与应用;
3.凹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应用
1.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0.1m B.0.2m C.0.3m D.0.5m
2.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3.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
5.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6.“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目是“反弹击物”(如图),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
A.沿OA方向 B.沿OB方向 C.沿OC方向 D.沿OD方向
7.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D<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B. C. D.
9.2014年7月,常熟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 而形成的 像,真正的虾在水中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 (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 (上/下).
②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 (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 (左/右)移.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地烛焰像,因为 .
(3)如图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 、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 .(填“物距U”或“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 (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 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 ,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 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1)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 .
(2)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① ;② .
4.我校的小勇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B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C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C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C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小勇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B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______;
(2)选择的蜡烛C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C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会/不会)承接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虚/实)像;
(5)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明亮/黑暗)环境中进行;
(6)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
(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C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3)相同的操作
实验中如果把玻璃板向右倾斜,如图乙所示,实验则不能成功,理由是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