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安排了“聚落与环境”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聚落。针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安排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读图提取信息、合作讨论等,培养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教学过程】
步骤 备注说明
课前铺垫 幻灯片播放村、利津县县城、东营市景观图片。
新课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地方的景观图片嘛?(学生集体回答) 由家乡开始本课学习,增强学生的兴趣。
教师总结 这些照片所表现的就是老师从工作的学校来到咱们区三中一路上的不同景观,它们都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
教师过渡 像照片中这样人们集中居住与生活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聚落。(媒体展示:聚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聚落的知识。 引出聚落概念。引出课题。
展示 课题: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展示 聚落的作用,劳动、社会活动图片,聚落>居所。 让学生说出聚落的几个作用,有助于充分理解聚落的概念,防止学生混淆概念。
教师总结 其实聚落不仅仅是人们的居住地,人们在聚落中还可以进行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聚落的范围要大于居所的范围。
教师过渡 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是聚落,景观有较大差异。
展示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图,二者区别表格。
合作学习 对照图片,小组讨论完成教案上表格,最后请几位同学说出他们小组的结论。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教师总结 像左图这样,建筑低而少,道路少而窄,商场、医院、学校较少,有农田、果园、鱼塘,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保留有较多自然景观的聚落是乡村聚落。像右图这样,建筑高而多,道路多而宽,商场、医院、学校较多,基本没有农田、果园、鱼塘,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保留有较少自然景观的聚落是城市聚落。 教师在学生探究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知识重点。
教师过渡 其实不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较多差别,就是同为乡村聚落也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展示 四种乡村聚落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个图片中人们从事的活动,分析是哪一种乡村聚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 不但乡村聚落有多种类型,就是各大洲的乡村聚落也有较大区别。
展示 抢答:三大洲乡村聚落图。
教师过渡 同学们都是东营人,那大家知不知道东营市的历史?请同学们看教案上的资料《东营市建市历史》。 用家乡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过渡 现在我们知道,东营市建市是因为东营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这是一个典型的因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建立城市的例子。那么其他城市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选择建在某个地方的呢?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展示 中国地形图和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表格“三级阶梯”。
合作学习 根据提供资料分析城市分布和地形的关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再讨论原因。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教师总结 我国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形为主的第三级阶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是人口集中分布和形成聚落最理想的地区。 教师在学生探究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知识重点。
展示 株洲城区变化图。
合作学习 分析株洲城区发展变化的原因。
教师总结 株洲城区变化是因为地处铁路沿线和交汇处,并且有河流经过,交通便利。城区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
展示 重庆市地图。
合作学习 分析重庆发展的优势。
教师总结 重庆水源充足。
展示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
合作学习 讨论:1.为什么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大部分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2.现在,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聚落分布密集,为什么?
教师总结 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教师过渡 刚才的地方聚落密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地区聚落是否密集?说出主要原因。
展示 北极地区、热带沙漠、高山地区图。
学生回答 抢答,说出密集或稀疏,并说明主要原因。
教师过渡 其实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下面我们再来看两个例子。
展示 三种宗教建筑图。让学生点明分别属于哪种宗教,教师点明:宗教信仰。
展示 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景观图。教师点明:政治因素。
教师总结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刚才我们提到了哪些?
学生回答 集体回答。
展示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图。
教师过渡 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因素外,还有气候因素。它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示 中国城市分布图(标出400mm等降水量线)
合作学习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哪边,为什么?
教师总结 大多数城市在东南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平原地区,这里既有适宜的温度,又有适度降水。
教师过渡 其实气候因素不但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还能影响聚落的建筑特点和建筑材料。下面我们来看两种气候条件下的建筑,同学们分析一下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展示 东南亚高架屋、沙漠地区房屋图
合作学习 结合房屋特点,自学课文81页图4.21和4.22,讨论当地气候特点。
教师小结 不同的气候类型下有不同的建筑,以后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不同建筑类型。
教师过渡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那聚落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今天的样子呢?(学生:不是)同学们请看下面的图片。
展示 北京老照片和现在的景观图。
学生回答 结合图片说一说北京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看教案上的资料:《北京城区面积变迁》
教师过渡 北京的发展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展示 四合院图。问:认识这是什么建筑吗?生答:四合院。
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看教案上的资料:《北京四合院》
教师过渡 四合院的消失让人感到十分惋惜和痛心!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保护。教师:下面我们就以四合院的保护为例,学习如何保护这样有价值的建筑物。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 传统民居作为历史记忆与传承的一种体现,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像四合院这样有极高价值的建筑属于传统聚落,而传统聚落属于文化遗产中的一类,那么什么是传统聚落和文化遗产,它是否需要保护?保护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自学 自学课文和自学资料。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文化遗产是否需要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生答:需要。意义。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媒体展示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师过渡 我国为保护文化遗产,已经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那么我国有哪些世界遗产呢?
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看教案上的资料:《中国的世界遗产》。
媒体展示 威尼斯图、云南丽江古城图。
教师结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聚落的概念、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总结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展示 读图思考:影响武汉发展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合作学习 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教师结语 最后把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段话送给大家: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和同学们合作了一节课,感到十分高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