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根据条件做选择
一、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条件做选择》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的最后一课,本课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充分体现了课本知识体系之间的层次性和顺序性。其主要内容有条件判断语句、条件表达式、组合条件以及if语句嵌套简写的elif语句等。“if条件语句”模块讲述的是if条件语句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表达式”模块介绍了Python比较操作符使用之后呈现的两个布尔值。“组合条件”这一模块介绍了not、or和and组合一些条件表达式,处理复杂的条件情况判断。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熟练掌握条件判断语句的使用和条件表达式的用法,为Python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作准备。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灵敏,独立性增强,好奇心强,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兴趣,依赖中求独立,愿意探索和发现新自我,且竞争心渐强。针对这一情况,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条件判断语句、条件表达式和组合条件。这对于学完前面内容的学生而言,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更想深入的去了解Python程序设计,并能迅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重点讲述了运用条件判断语句解决实际问题,条件表达式、组合条件判断复杂情况等问题,认知难度提高,达到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积极性。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通过前面的学习,对Python软件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本节课中可采用知识讲解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图形化流程帮助学生理解条件判断语句,这样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同学,我们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帮助。教师可以随时提问学生实验结果,并及时给出教学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自信心。
四、参考教案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课题
根据条件做选择——条件语句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品德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条件表达式的意义。
2.学会使用if条件语句。
3.灵活使用elif语句实现if语句的嵌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课堂练习和对题目的多样解决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
2.培养学生积极对待新问题的态度。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体验。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条件表达式和组合条件、用if语句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用if语句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第4课 根据条件做选择——条件语句
一、if条件语句
二、条件表达式
三、组合条件
四、elif语句
教 学 准 备
知识准备:Python的相关编程环境知识。
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
软件准备:Python3.7。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意图
时间
一、设疑导入
变量的使用和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我们都已经了解了,那计算机能不能对一些事情进行判断呢?它面对多种情况又会怎么样进行处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机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小聪明”。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引入课堂,让学生完成过渡。
1’
二、if条件语句
【案例展示】小明妈妈带小明去电影院看电影。身高超过1.2米的小朋友需要买票,没超过1.2米的小朋友不需要买票。
教师提问: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小明的身高是多少,到底要不要买票呢?
学生回答:
经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小明身高没超过1.2米不需要买票,另一种是小明身高超过1.2米需要买票。
那计算机如何进行判断呢?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if条件语句。条件语句是来实现条件判断的。
【板书】if 条件成立:
做事情A
else:
做事情B
强调:条件和else后面的“:”和缩进规则。
【多媒体演示】if else条件语句的流程图。
其实,else及后面的语句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省略的。(阅读教材)
【操作演示】展示例题的程序代码,这样的程序就可以实现小明身高的判断。
height=float(input(‘小朋友多高?’))
if height>1.2:
print(‘要买电影票’)
else:
print(‘不要买电影票’)
学生自己动手将代码输入到Python中,手动输入小明的身高,测试一下电脑有没有你想象中的“聪明”呢?
如果程序中要执行的程序代码有一行以上,就要写成代码块,代码块的缩进要与前面的代码缩进一致。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自己动手动手操作,理解条件判断的思路和过程。
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帮助学生完成代码的输入,让学生熟悉编程环境和条件语句的缩进规则,理解条件判断的流程,并能够对流程图内容进行复习。
14’
条件表达式
【操作演示】
进入窗口教学,学生和老师同时在Python Shell进行实验,依次对比较操作符进行实验,学生能够自主发现条件表达式的结果只有两种:True和False。
这两种情况叫做布尔值。
积极探索,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发现精神。
8’
组合条件
【操作演示】
进入窗口教学,老师和学生同时进行探索组合条件not、or和and组合一些表达式之后的布尔值。
例如:not True、1>2 and3>2、False or False等。
积极探索,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发现精神。
8’
五、elif语句
在if判断语句里面还要继续进行判断的话,可以实行if语句的嵌套。if语句后面嵌套if语句,(见教材示例)可以简写成elif,即“else if”(否则如果)的缩写。
【巩固练习】(教材中“体验与建构”)
认真分析教材,积极思考,完成作业。
让学生初步了解条件判断,并领会“否则如果”的简写。
5’
六、本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更进一步接触了Python程序设计,学会了条件判断语句if语句以及条件表达式和组合条件的使用,为本单元的学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也为我们日后对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更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讨论,梳理知识。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养成梳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4’
教
学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