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画正方形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第一单元,我们和小明学习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掌握了程序设计语言的算法概念和设计思维,并且学习了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语法、变量和表达式、条件语句等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感受到Python编程带来的乐趣。
依据课程设置的逻辑性与顺序性,在本单元,我们将会学习利用Python编写程序画正多边形、圆和风车等有趣的图形,学习程序设计中的循环结构及函数概念,掌握for、while循环语句、循环嵌套和函数调用等知识。在本节课中,“海龟作图”模块讲述了如何召唤海龟库以及控制钢笔前进、左转、右转的语句。“画正方形”模块利用上一模块学习的语句进行练习,画出正方形图案。“for语句”和“range()函数”两个模块通过正方形的代码发现重复代码问题,引出循环语句for,并明确指出对于已知次数或范围的循环,可以使用for语句和range()函数,并介绍了解range()函数的三种不同形式。学完本课,学生将会使用海龟库中的钢笔绘制不同类型的图案,控制钢笔的语句和for循环语句以及range()函数的基本形式也会运用得比较熟练。这对学生继续学习使用Python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更进一步的作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较强烈,同时也处于“身心骤变”的时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八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Python自带的海龟库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进行抽象逻辑教学,使学生直面视觉冲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设计教学内容要层层推进,难易得当,防止部分学生进入逻辑性强的教学后跟不上学习的步伐。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利用for循环语句解决实际画图问题,并通过思考和编写代码程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本单元是以图形化教学来展现给学生知识点的,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使用Python编写出的图画来引入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效率也会相对提高。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应该多注意并给予帮助。教师可以在全班展示优秀的作品并进行评价,让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
四、参考教案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课题
画正方形——for语句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品德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调用海龟库的方法,并熟练使用相应语句让海龟钢笔画出图像。
2.掌握for循环语句用法。
3.学会并使用range()函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习得该有的知识与技能。
2.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图形化教学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
2.循环语句的学习增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逻辑思维。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利用Python进行图形绘制,学会for语句和range()函数的使用。
难点:
对range()函数三种形式的使用。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第5课 画正方形
一、海龟作图
二、画正方形
三、for语句
四、range()函数
教 学 准 备
知识准备:Python编辑环境的使用。
硬件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软件准备:Python3.7。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意图
时间
一、课前导入,任务介绍
上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Python程序环境的基础,还有程序设计的基础语法与利用Python计算数学题,难道Python只能做这些简单的工作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Python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程序设计软件,它不仅可以解决复杂的数学计算,还会画图呢,不信大家看这幅画就是利用Python画出来的。【操作演示】(网络上可下载开源海龟图画代码)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利用Python画图画!
认真听讲,发挥想象。
引入任务,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2’
二、海龟作图
Python如何编程就能画出美丽的图案呢?Python提供了一个叫turtle(海龟)的画图模块。现在我们要用小海龟画图了!
【操作演示】在Python中输入import turtle,此时此刻我们已经成功“召唤海龟”了,也就是调用turtle让它出来画图了。
接下来的程序中,我们使用字母t来表示小海龟的钢笔:t=turtle.Pen()。想让小海龟的钢笔在屏幕上画出东西,有很多语句可以控制它的。例如:t.forward(x);t.backward(x);t.left(x);t.right(x)。
【实践探索】
探索得出海龟默认的方向是向右,t.forward(x)是向前走,括号内的参数是走的距离(1即一个像素点)。t.left(x)是向左转,参数是度数;t.right(x)同理。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探索出控制海龟钢笔的语句含义。
进行动手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操作能力。
6’
画正方形
学生已经自己实现了用小海龟来画直线并且可以给它改变方向,那么学生用Python编程来绘制一个正方形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让学生赶快动手吧,看谁做的快!
展示第一个做出来的学生的代码,并且由学生来分析解说,并对其作出评价和鼓励。
认真思考,抓紧时间动手操作。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
6’
四、for语句
完成上述任务的学生会发现,有些语句重复出现了很多次。这么多代码重复,难道这么“聪明”的计算机不能实现让这些语句只出现一次就解决这个画正方形的问题吗?当然可以。for语句就是来实现这一功能的。
for语句一般用于可以确定循环次数或范围的情况。正方形有四条边,也就是要重复四次画直线,循环次数已经确定,for循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for i in range(循环次数或范围):
循环内容
以上是for语句使用的格式,循环内容前一定要空出4个字符,Python才不会报错。(注意格式规则)
【操作演示】教师将学生的代码进行修改,使用for语句实现循环:
import turtle
t=t.turtle.Pen()
for i in range(4):
t.forward(100)
t.right(90)
运行之后,发现正方形画出来了,代码变得简洁明了。
教师提问:range后面括号中的“4”代表什么含义?
学生回答:
抛出疑问,为下一部分内容做铺垫。
认真听讲,阅读教材。
先认真听讲之后进行练习巩固,效果会比较好。
10’
五、range()函数
前面的程序当中,我们使用了“for i in range(4)”这个语句,它究竟是怎么循环的呢?
【操作演示】打开Python Shell将这条语句输入,输出i的值。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输出的i的值从0到3。我们发现,range(4)是控制i从0开始,超过3之后就结束,一共是4个数值。
实际上,range()函数一共有三种形式:range(x)、range(a,b)、range(a,b,t)。剩下的这两种形式学生分组探索,进入Python Shell中,输出i的值,得出结论,进行小组比拼赛。
积极尝试探索,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5’
巩固练习
让学生尝试修改正方形的代码画出五角星,注意五角星由五条线段组成,小海龟每次需要旋转144°。
实践探索:继续修改程序,完成教材实践与探究。
主动分析,积极动手操作。
巩固练习,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
10’
七、本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for语句以及range()函数通过小海龟画图,请学生保存并提交自己的作品。在下一节课中,我们还将使用本节课做的作品进行复习。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2’
教
学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