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新课引入
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
总结反思
二、新课
1.明朝的建立
材料一: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材料二: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材料三: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应天(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2.朱元璋强化皇权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结果发现胡惟庸家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
——《明史 职官制》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财政)
都指挥使司(掌军务)
地方
(2)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按察使司(掌司法)
影响: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锦衣卫印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
锦衣卫特务机构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职能:
特点: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喝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皇帝: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3.科举制考试的变化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考试政策:
考试范围:
考试形式:
尊孔崇儒
“四书”“五经”
八股文取士
八股取士
科举放榜图(清)
八股取士的影响。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范进中举(明)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时期
45(件)
28
62﹪
隋唐时期
45(件)
32
71
﹪
宋元时期
67(件)
38
57
﹪
明清时期
472(件)
19
4
﹪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
对我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隋朝
创立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
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重要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宋朝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科举制的发展史
明朝
八股取士
4.经济的发展
明朝引进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徽商故里
晋商经营的票号
小结
明朝的统治
1
2
3
4
明朝的建立
强化皇权
八股取士
明朝经济
练习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A
D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