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8.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正弦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思考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的仰角为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新课导入
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怎么说呢?
在Rt△ABC中,∠C=90°,
∠A=30°,BC=35 m,求AB.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若要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 m,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呢?
学习目标:
1.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正弦的概念.
2.理解正弦的概念,能根据正弦的定义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弦的概念.
难点:利用正弦进行相关计算.
推进新课
正弦的定义
知识点1
C
B
A
已知:∠C=90°,∠A=30°,BC=35 m.
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故:AB=
2BC=70 (m).
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出水口的高度为 50 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C'
50 m
B'
a m
D
E
35 m
A
B
C
思考
为a m 时呢?
通过上述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的度数等于30°,那么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
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
30°角的对边
斜边
即 = .
思考
如图,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A=45°,计算∠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Rt△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
提问
该比值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吗?若该三角形边长变为原来的2倍,该比值有变化吗?
无关;没有变化,该比值仍为 .
思考 当∠A为任意一个确定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仍为固定值吗?
探究
任意画 Rt△ABC 和 Rt△A'B'C',使得∠C
=∠C'=90°.∠A=∠A',那么 与 有什
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A'
B'
C'
因为∠C=∠C′=90°,∠A=∠A ′ =α,
A
B
C
所以 Rt△ABC∽Rt△A'B'C',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 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一个固定值.
小结
在 Rt△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 sin A.
∠A
的
对
边
A
B
C
c
a
b
斜边
即sin A= = .
∠A 的对边
斜边
sin 30°= ;
sin 45°= ;
sin 60°= .
∠A
的
对
边
A
B
C
a
b
斜边c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A 的正弦 sinA 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
“si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单独写符号sin是没有意义的,表达时有时要省去角的符号“∠” 。
正弦的表示
sin∠DEF、 sin∠1 (不能省去角的符号)
注意
sinA 、 sin39 ° 、 sinβ (省去角的符号)
1
2
练习
1.在Rt△ABC中,∠C=90°,∠A=60°,求sinA的值.
sin 60°= .
运用正弦定义求正弦值的方法
知识点2
例 如图,在Rt△ABC中,∠C=90°,求sinA和sinB的值.
A
B
C
3
4
(1)
A
B
C
13
5
(2)
解:如图(1)在Rt△ABC中,
例 如图,在Rt△ABC中,∠C=90°,求sinA和sinB的值.
解:如图,在 Rt△ABC 中,
因此 sin A=
C
A
B
13
5
sin B=
回顾上面的解答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求 sin A 就是要确定∠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求 sin B 就是要确定∠B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练习
2.如图,在Rt△ABC中,∠C=90°,求(1)中的sinA和(2)中的sinA的值.
2.如图,在Rt△ABC中,∠C=90°,求(1)中的sinA和(2)中的sinA的值.
1.在△ABC中,已知AC=5,BC=4,AB=3.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sinA= B.sinA=
C.sinB= D.sinB=
A
随堂演练
基础巩固
2.如图,在Rt△ABC中,∠C=90°,sinA= ,延长AB到B′,使BB′= AB,延长AC到C′,使CC′=AC,连接B′C′,在△AB′C′中,sinA的值( )
A.扩大 B.等于
C.等于 D.以上都不对
C
综合应用
3.在Rt△ABC中,∠C=90°,sinA= ,求sinB.
4.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求sinα的值.
解:sinB= .
解:sinα= .
课堂小结
1
2
sinA= = .
∠A 的对边
斜边
∠A
的
对
边
A
B
C
a
b
斜边c
正弦的定义.
sinA是线段之间的一个比值 ,它没有单位.
拓展延伸
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A≠45°,则下列线段的比中不可能等于sinA的是( )
D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本课时教学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画图、动手操作获得相关的结论.正弦的概念是全章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十分重要,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争取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同时正弦概念隐含角度与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又用含几个字母的符号组来表示,在教学中应作为难点处理.
(共25张PPT)
第2课时 余弦和正切
复习导入
我们是如何得到锐角正弦的概念的?
sin A= = .
∠A 的对边
斜边
在 Rt△ABC 中,∠C=90°,当锐角A确定时,∠A 的对边与斜边比随之确定.那∠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呢?∠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呢?
学习目标: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余弦、正切的概念.
2.能依据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进行相关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余弦、正切的概念.
难点:余弦、正切的求值.
推进新课
余弦、正切的定义
知识点1
探究 在Rt△ABC中,当锐角A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随之确定.那∠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呢?∠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呢?
猜想
∠A邻边与斜边的比、对边与邻边的比都是定值.
探究
任意画 Rt△ABC 和 Rt△A'B'C',使得∠C
=∠C'=90°.∠A=∠A',那么 与 相等吗?
与 呢?
A'
B'
C'
因为∠C=∠C′=90°,∠A=∠A ′ =α,
A
B
C
所以 Rt△ABC∽Rt△A'B'C',
在 Rt△ABC 中,当锐角 A 的度数一定时,∠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对边与邻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
∠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记作tanA.
∠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记作cosA.
余弦
正切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a
C
A
c
B
b
cos A=
∠A 的邻边
斜边
tan A=
∠A 的对边
∠A 的邻边
1.如图,在Rt△ABC中,∠C=90°,BC=6,
sinA= ,求cosA、tanB的值.
A
B
C
6
练习
解:∵
∴
又
1.如图,在Rt△ABC中,∠C=90°,BC=6,
sinA= ,求cosA、tanB的值.
A
B
C
6
运用正弦、余弦定义求值
知识点2
tanA= = .
cosA= = ;
解:在 Rt△ABC 中,AC= =8.
sinA= = ;
6
C
A
10
B
例 如图,在 Rt△ABC 中,∠C=90°,AB=10,BC=6,求 sinA,cosA,tanA 的值.
思考
若条件不变,你能求出sinB,cosB,tanB的值吗?
6
C
A
10
B
8
tanB= = .
cosB= = ;
sinB= = ;
观察前面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若∠A +∠ B = 90°,
则sinA = cosB,tanA·tanB=1.
sinA= = ;
cosB= = ;
tanA= = .
tanB= = .
练习
2.分别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解:由勾股定理
A
B
C
13
12
(1)
A
B
C
3
2
(2)
A
B
C
3
2
(2)
解:由勾股定理
2.在Rt△ABC中,∠C=90°,如果各边长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A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有什么变化?
答:∠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没有变化.
理由: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角形大小无关.
1.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a=c×sinA B.b=a×tanB
C.b=c×sinB D.
D
随堂演练
基础巩固
2.如图,将∠AOB放置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则cos∠AOB的值是( )
C
A. B.
C. D.
综合应用
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5,BC=6.求sinB,cosB,tanB的值.
解:作AD⊥BC于D.
∵AB=AC=5,∴BD=DC= BC=3.
∴在Rt△ABD中,AD=
∴sinB=
课堂小结
a
C
A
c
B
b
余弦
正切
cos A=
∠A 的邻边
斜边
tan A=
∠A 的对边
∠A 的邻边
拓展延伸
在Rt△ABC中,∠C=90°,请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探索∠A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
解:∠A的正弦、余弦值的平方和等于1.
理由如下: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探究的形式.首先引导学生认知特殊角的余弦、正切,进而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作图、猜想论证,配合由浅入深的练习,使学生不但知道对任意给定锐角,它的余弦、正切值是固定值,而且加以论证并会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认识,感受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共42张PPT)
第3课时 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复习导入
说说锐角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若∠A为30°,你能立即说出它对应的三角函数值吗?
学习目标:
1.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运用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由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锐角.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难点:相关运算.
推进新课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知识点1
这两块三角尺的锐角分别等于多少度?
探究
1
30°
60°
45°
45°
每块三角尺的三边之间有怎样的特殊关系?
探究
30°
60°
45°
45°
2
a
2a
a
a
(设最短的边为a)
30° 45° 60°
sin A
cos A
tan A
锐角A
锐角
三角函数
思考 你能根据前面的计算填出下表吗?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260°+sin260°;(2)
解 : (1)原式=
(2)原式=
例2 (1)如图,在Rt△ABC中,∠C=90°,AB= ,BC= ,求∠A的度数.
解 :
例2 (2)如图,AO是圆锥的高,OB是底面半径,AO= OB,求α的度数.
解 :
练习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1-2sin30°cos30°;
(2)3tan30° - tan45°+2sin60°;
(3)(cos230°+sin230°)×tan60°.
2.在Rt△ABC中,∠C=90°,BC= ,AC= ,试求∠A,∠B的度数。
A
C
B
∴∠A=30°,∠B=60°.
解:
思考: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时,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
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取
知识点2
你是如何操作的呢?
试着用计算器求出下面的三角函数值。
(1)sin18°;
(2)tan30°36'.
0.309016994
0.591398351
以求sin18°为例.
sin键
输入角度值18°
得到sin18°结果
以求tan30°36'为例.
tan键
输入角度值30°36'或将其化为30.6°
得到tan30°36'结果
提问
若已知某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否用计算器求出该锐角的度数呢?
若sin A=0.5018.
sin键
输入函数值0.5018
得到结果
2nd F
° ′ ″
练习
3.用计算器求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
(1)sin20°,cos70°;sin35°,cos55° ;
sin15°32′,cos74°28′
(2)tan3°8′,tan80°25′43″;
观察(1)题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猜想?
(1)sin20°≈0.3420,cos70°≈0.3420.
sin35°≈0.5736,cos55°≈0.5736.
sin15°32′≈0.2678,cos74°28′≈0.2678;
(2)tan3°8′≈0.0547,?
tan80°25′43″≈5.9304.
从(1)的结果可以看出: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
1. 2cos(α-10°)=1,则锐角α= .
A. B.
C. D.
70°
随堂演练
基础巩固
2. 已知α为锐角,tanα= ,则cosα等于( )
A
综合应用
3.在△ABC中,锐角A,B满足
=0,则△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D
4.如图,△ABC内接于⊙O,AB,CD为⊙O的直径,DE⊥AB于点E,BC=1,AC=3,则∠D的度数为 .
30°
课堂小结
30° 45° 60°
sin A
cos A
tan A
锐角A
锐角
三角函数
拓展延伸
对于钝角α,定义它的三角函数值如下:
sinα=sin(180°-α),cosα=-cos(180°-α).
(1)求sin 120°,cos 120°,sin 150°的值;
解:sin120°=sin(180°-120°)=sin60°=
cos120°=-cos(180°-120°)=-cos60°=
sin150°=sin(180°-150°)=sin30°=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1∶4,A,B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顶点,sinA,cosB是方程4x2-m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及∠A和∠B的大小.
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1∶4,
∴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30°,30°,120°.
∴∠A=30°或120°,∠B=30°或120°.
∴sinA=sin30°= 或sinA=sin120°= ,
cosB=cos30°= 或cosB=cos120°= .
又∵sinA,cosB是方程4x2-m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sinA+cosB= ,sinA·cosB= .
∴sinA= ,cosB= ,∴∠A=30° ∠B=120° m=0.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中的特殊角是指30°,45°,60°的角,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给学生自主动手的时间并提供创新的空间与可能,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的能力.本节课的最终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且能够熟记其函数值,然后利用它们进行计算.
习题28.1
复习巩固
1. 分别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2. 在Rt△ABC中,∠C=90°。当∠A确定时,它的正弦值是否随之确定?余弦值呢?正切值呢?为什么?
解: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确定时,它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都会随之确定.
3. 求下列各式的值:
4. 用计算器求图中∠A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解:
(1)sinA≈0.58,cosA≈0.82,tanA≈0.71;?
(2)sinA=0.6,cosA=0.8,tanA=0.75;?
(3)sinA≈0.85,cosA≈0.53,tanA≈1.59.
5. 已知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A,B的度数:
(1)sinA=0.7,sinB=0.01;
(2)cosA=0.15,cosB=0.8;
(3)tanA=2.4,tanB=0.5.
∠A=44.427004°,∠B=0.572967344°;
∠A=81.37307344°,∠B=36.86989765°;
∠A=67.38013505°,∠B=26.56505118°.
6. 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A≠45°,则下列比值中不等于sinA的是( )
综合运用
D
7. 如图,焊接一个高3.5 m,底角为32°的人字形钢架,需要多长的钢材(精确到0.01m)?
解:在Rt△ACD中,∠ADC=90°,
∵∠A=32°,CD=3.5m,
∴AC+BC+AB+CD=2(AC+AD)+CD≈27.91(m).
∴需要的钢材长度约为27.91 m.
8. 如图,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的的两条邻边的长分别为62.31 cm和35.24 cm,它们之间的夹角为35°40′,求这块木板的面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解:S平行四边形ABCD=BC·AE
=BC·AB·sinB
=62.31×35.24×sin35°40′
≈1280.30(cm2).
因此,这块木板的面积约为1280.30 cm2.
拓广探索
9. 用计算器求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并填入表中:
随着锐角A的度数的不断增大,sinA有怎样的变化趋势?cosA呢?tanA呢?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解:sinA不断增大,cosA不断减小,tanA不断增大.
10. 在Rt△ABC中,∠C=90°,∠A的正弦、余弦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
解:
根据勾股定理得a2+b2=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