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馆》教学设计
课题
《水族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音乐审美情趣,关注美的感受,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作品时,学习关注它的音乐形象特征、它的演奏乐器、它是如何塑造音乐形象的。
3.知识与技能
记忆作品相关信息:曲名、作者、出处、主题旋律、演奏乐器。
教学重点
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各音乐要素是如何表现出相应音乐形象的。
教学内容分析
《水族馆》是《动物狂欢节》的第七首,这段音乐采用小行板,曲调平稳柔和,表现出水底世界的奇幻和神秘。乐曲开始由两架钢琴奏出轻缓的琶音,宛如清澈的流水微微荡漾,在此背景中弦乐与长笛在高音区奏出以四分音符为主的安详、纯净、柔和、连贯的旋律,旋律常以半音级进进行,表现了鱼儿在水池中轻盈穿游的神态。钢片琴银铃般的音色则如同鱼儿身上闪闪发光的银鳞,好像使人看到水中鱼儿的轻歌曼舞,生动有趣。
教学策略
用“乐器会说话”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分别从“水”、“鱼”的音乐形象入手,抓住这两个音乐形象的特点,将各部分音乐要素深入剖析,最终得出音乐要素影响音乐形象的结论。每个部分都设计了一些参与体验活动,如手指律动、画旋律线、模唱旋律,采用多种途径使学生参与主动学习和体验。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钢琴、口风琴、1个水瓶、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用“乐器会说话”的话题导入,用口风琴演奏音乐片段。2、引出多种乐器演奏音乐的魅力,播放新曲。3、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4、揭示课题。
1、听辨音乐片段的情绪,得出“乐器会说话”的结论。2、闭眼聆听,初听感受与想象。3、说初听后的感受与想象画面。4、了解作品信息。
口风琴音频播放课件
激发学习兴趣,为接下来音乐形象的出现做好铺垫。
展开阶段
一、“水”部分。1、用水瓶里水的静止和流动,引导发现水的特征。2、提出两个问题,播放音乐。3、钢琴演奏片段。4、分析“琶音下行”的创作手法。5、引导发现“回旋漩涡”的水的另一种形态表现方式。6、小结“水”部分音乐特征。二、“鱼”的部分。1、启发鱼的特征。2、唱谱、画旋律线、模唱、吹奏等方式教唱旋律线。3、提出两个问题。4、钟琴的介绍与形象分析。5、小结“鱼”的部分音乐特征。6、介绍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的影响。
一、“水”部分。1、观察水瓶里水的特征,发现水是流动的。2、边听边思考问题。3、确认钢琴音色。4、模仿琶音下行演奏,舞动手指。5、模仿“漩涡”,舞动手指。6、随音乐模仿两种表现形式的水。二、“鱼”的部分。1、思考鱼游动的特征。2、多种方式下学唱旋律线,并记忆。3、思考两个问题。4、了解钟琴描绘的音乐形象。5、用手随音乐表现鱼的游动。6、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的影响。
水瓶音频播放钢琴音频播放音频播放音频播放课件口风琴课件课件播放音频课件
分别从“水”、“鱼”的音乐形象入手,抓住音乐形象的特点,将各部分音乐要素深入剖析,最终得出音乐要素影响音乐形象的结论。每个部分都设计了一些参与体验活动,如手指律动、画旋律线、模唱旋律,采用多种途径使学生参与主动学习和体验。
拓展阶段
1、启发学生创设更多水族馆里的角色。2、提出表演三原则。3、观察、指导学生律动表演。4、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1、想象更多角色,并设计动作。2、遵守原则。3、分角色参与律动表演。4、自评、互评、他评。
音乐播放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课堂体验形式,参与律动,提高学习兴趣。
结束阶段
1、若时间允许,奖励器乐演奏视频。2、本课关注点简单提问。
1、观看视频,巩固曲中出现的乐器音色。2、重温本课关注点,强化知识点记忆。
视频播放课件
通过视频巩固本课乐器的音色,并将知识点反复巩固。